施繼標 唐貞凱/江蘇省泗洪縣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緊緊圍繞“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這一論斷,江蘇省泗洪縣牢牢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糧食增產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堅持保數量、提質量兩手抓、兩手硬,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及配套完善,為打造泗洪“糧倉”、“洪”字頭農業品牌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突出兩個“全面”,落實建設任務。兩個“全面”是泗洪高標準農田高效建設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全面落實縣鄉聯動主體建設責任,泗洪縣共有耕地209萬畝,如何科學分解建設任務、高效推動項目建設是項目的關鍵,該縣自年初起由縣鄉兩級政府抽調專人成立工作專班,研究制訂泗洪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導則,堅持“一組人員一張圖,一個目標走到底”,嚴格落實各主體建設責任;同時全面注入改革創新動力活力,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該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長效管護納入改革創新項目,強化建設目標、著眼長效監管,積極探索對已建項目管護的改革課題,破解機電泵站無人管理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的難題,推動農田“高質”向“長效”延伸。2021年,泗洪縣預計將完成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并啟動13.7萬畝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全縣11個鄉鎮16個項目區,年內全縣高標準農田占比將達到75.1%”。
嚴守兩個“規范”,筑牢項目質量。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途徑,以高質量農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是項目建設的應有之義。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嚴守兩個規范,嚴格規范建設施工,在前期科學規劃基礎之上,將施工規范打造納入重點工作,通過源頭規范質量、施工規范工藝、操作規范流程的“三規范”原則嚴格把控項目推進各環節,確保打造精品工程;嚴格規范項目監管,創新實施 “五統一”標準,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主體、統一驗收、統一管護”,嚴肅追責問責機制,進一步將監管項目明確化、制度化,嚴格明確“3+4”項目抽檢制度,即每周定期抽檢不少于3次,每月隨機抽檢不少于4次。
緊盯兩個“效益”,提升項目成效。泗洪是稻米產業大縣,也是全國首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因此緊扣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以有利于提升農業規模效應,有利于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為基礎的“三個有利于”為出發點,加快推進橋涵閘站配套、項目區旱改水,水稻種植面積從2018年80萬畝增長到2021年98.5萬畝,種植模式從全旱轉變為水旱兩熟,農業機械利用率大幅提升,糧食產量持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項目區的經濟發展;持續放大綠色生態效益,泗洪縣是2021年國家級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依托政策優勢,賦能高標準農田項目,全縣先后累計建成1700畝固態有機肥及沼液沼渣利用示范基地,在項目區推廣應用“腐熟糞肥+配方肥”“腐熟糞肥+機械深施”“沼液無害化還田”三種技術模式,配合生物防治技術,有效降低項目區農資投入,同時在節水灌溉上,完善田間水利設施配套,顯著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以有機高效為基礎筑牢品牌之基,泗洪縣將持續放大綠色生態效應,著力培育更多原生態、高品質、有影響的特色農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