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萌然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甘肅 蘭州 730124)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人身保險發展影響廣泛的突發公眾衛生事件。從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給人身保險帶來了挑戰,但從長期來看蘊含著許多機會,在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影響著我國人身保險業[1-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為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是指2019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2020 年9 月24 日,我國累計確診90 925 例,累計治愈85 796 例,累計死亡4 745 例。
春節前后是我國人身保險業提升業績的關鍵階段,也是人身保險公司整年保費增長的關鍵階段。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銀監會和保監會要求保險從業人員不得聚集,同時嚴禁保險公司舉行聚集性活動,使代理人與營銷隊伍增員受限,保費收入下降。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社會公眾更加關注自身的身體康健和生活水平,同時更關心自身可能存在的風險,保險意識有所提升[4-5]。
數據顯示,人身保險公司健康險保費收入出現逆勢上漲的現象,保費收入達1 239 億元,比2019 年同期增長17.22%。
(1)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我國人身保險業的發展,面對突如其來且影響較大的事件,人身保險業急切需要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準,進一步對保險產品進行創新。銀監會和保監會陸續出臺監管規定,在保險產品的開發設計、銷售與理賠環節,提出了新的監管要求,這些新的監管要求實際擴大了部分人身保險產品現有的覆蓋范圍,對打算購買人身保險產品的投保人選擇保險產品具有直接影響。從人身保險產品的開發設計角度來看,創造一個新的保險產品需要遵守大數法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可供借鑒的先例,因此新的健康保險產品具有一定創新性[6]。
(2)線上業務能夠通過網站、保險公眾號等方式完成申請、審批、簽署、還款等流程,最大限度減少保險人與被保險人、投保人等人員接觸的可能性,更有利于業務發展。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借款人償還款項的意愿和能力降低,短期內底層資產的質量降低,線上業務違約率上升,導致金融機構加強信貸擴張,這些不利因素對線上信用保險業務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7]。
(1)科技快速發展,保險人意識和保險公司工作形式改變,人身保險公司對疫情的反應更加靈活。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身保險行業“線上作業”的發展,根據復旦大學發布的《直播保險帶貨行業報告(2020)》數據顯示,截至2020 年5 月,僅抖音視頻平臺上就有70 000 條與保險有關的視頻播放了21 億次。其中,與保險知識相關的視頻播放了2.9 億次,5 000 條購買保險話題的視頻播放了1.3 億次,越來越多的投保人選擇在家里通過電子設備購買保險產品。同時,各保險公司建立了線上理賠通道,能夠通過“零接觸”實現線上賠付。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 年2 月5 日,平安人壽在線上快速完成了9 例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賠付業務,累計給付理賠金達139.7 萬元,最快賠付時間為15 min。
(2)保險賠付責任主要包含醫療賠償、重疾給付和身故給付。我國政府對新冠肺炎患者實行了特殊的報銷制度,且絕大多數重疾險尚未承保新冠肺炎,商業性健康保險的給付能力十分有限,且因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因此身故給付金較少,保險賠付總體壓力不大。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的數據可知,截至2020 年4 月10 日,保險行業抗疫專屬理賠業務超過了17 萬項,人身保險公司累計賠付金額超過了2 億元[8-9]。
2020 年1 月23 日,銀監會、保監會和醫保局等13 個機構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表示將大力支持我國人身保險業的發展。此后,銀監會和保監會又發布了《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提高線上服務水平,對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的消費者先行理賠,適當擴大責任范圍,應該賠償的部分盡量都賠償[10]。
在中國經濟從快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轉型時期,我國社會公眾的安全風險意識也在逐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則是這一趨勢的“催化劑”,不僅會讓社會公眾更加注重提高生活水平,還會使社會公眾更加關注自身可能受到的風險,從而進一步提高保險意識。公共衛生事件一直在促進人們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在人身保險業方面,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有所提高。人們不僅更加看重日常生活中的衛生習慣,而且更加傾向于通過買進保險規避風險。
人身保險公司應加大宣傳力度,向公眾宣傳風險事件可能會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以提高社會公眾購買人身保險產品的意識。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將提高公眾的保險意識,更多的人將選擇借助保險產品規避風險,有助于人身保險的長期發展[11]。
根據調研可知,人身保險公司根據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變化。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選擇在健康保險產品研發方面下工夫,例如增加補貼中醫藥治療費用的條款。當前,大多數保險公司已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拓寬了其保險產品責任,擴大了多種類型保險的可保范圍,增加了對消費者的保障。
由此,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有助于促進人身保險公司研發創新型保險產品,增加保險產品的類型,而且滿足了消費者的保障需求,有利于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身保險公司內部一改傳統的工作模式,進入了線上管理模式。首先是為了避免人員聚集,工作人員在家實現網絡辦公;其次是利用各大公眾號平臺和網站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例如合規建設、產品培訓等;再次是利用信息采集網站篩選應聘人員的信息,在線培訓員工,保證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險公司工作井然有序。
從長期來看,人身保險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推銷保險產品的行為能夠為未來整個保險行業銷售保險產品提供參考。由于在線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將選擇在網上購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也會由此創新銷售方式,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線交易保險產品,這種銷售方式不僅有助于通過線上完成一系列保險業務,也有助于提高投保人對保險公司的滿意度。
監管部門出臺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進一步促進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合理發展。監管部門還需要進一步督促和指導人身保險機構積極履行保險保障作用,積極完成理賠事項。人身保險機構也需要顯著變革,提高服務消費者的便利性和可用性。從長期來看,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為人身保險公司和廣大消費者創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同時通過一系列政策推動人身保險公司健康發展。人身保險公司應提高應對風險的意識和創新產品的能力,用敏銳的目光發掘行業內的薄弱點,對不足之處進行改正,完善保險產品的供給,滿足投保人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在全國人民的齊心努力之下,新冠肺炎疫情必將被戰勝。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會對我國人身保險業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