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權,許英華,圖 雅
(1.阿拉善左旗農牧區生態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內蒙古 阿拉善 750300;2.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 阿拉善 75032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現階段,世界各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對農業發展的需求使得我國必須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影響灌區農田發展的情況,常見的影響因素有管理方式不當、資金缺乏等,只有解決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推動我國灌區經濟穩定發展。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各地區地質、水資源條件等差異非常明顯,各地區之間的地形復雜多樣,淡水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經常會出現干旱和洪澇災害等現象,對農田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現階段,只能單純依靠一些農田水利設施來解決這些自然災害引發的問題,由于南北差異,我國部分北方地區會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干旱天氣,造成農田干旱缺水,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要通過水利設施來緩解干旱帶來的影響。如果受旱地區的水利設施不完善,那么很難起到有效的緩解作用。
相較于北方地區而言,南方天氣濕潤,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導致南方農田極易出現洪澇災害,導致農作物受到洪澇的侵襲,使得農作物無法健康生長。為了有效緩解洪澇災害,需要通過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泄洪工作,將自然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1]。
目前,對于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而言,灌溉設施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方面。防洪排水與灌溉設施在功能上存在明顯區別,但二者都是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都屬于公益性設施,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由此可見,開展防汛抗旱工程管理工作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作用[2]。
我國人口數量位居世界首位,為了滿足國家自身的糧食供應問題,必須重視農業生產。我國是產糧大國,但由于人口基數較大,導致我國成為世界上糧食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將農業發展歸納到國家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中,并根據農田水利發展現狀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對我國農田水利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國各個地區的氣候存在極大差異,導致各地區農田水利管理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傳統的管理方式會嚴重阻礙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開展。
要想有效改善農業發展現狀,各地區農田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發展措施,為我國農業生產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整體發展情況有待提高。我國農田水利設施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修建的,存在老化等現象,影響了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整體發展。
由于部分農田水利設施比較老舊,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還有部分地區的農田并沒有相關的水利設備,制約了基礎性建設的開展進程。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我國對農田的發展需求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區缺乏完善的農田管理制度,導致各項管理工作僅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落實。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開展比較復雜,部分單位的人員配比不合理,嚴重影響了管理工作的開展[3]。
現階段,我國對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國家水利部門的要求下,部分地區農田水利職能部門越來越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的效果比較顯著。但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情況不容樂觀,政府部門在發展地區經濟時,忽略了農田經濟的作用,將發展重點放在重工業上,導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較差,在資金投入方面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在水利設施管理方面僅浮于表面,難以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作用。
隨著時代發展,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部分地區仍存在設備老舊等問題,對農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長遠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已針對農田水利管理工作建立了專項資金,能夠支持各地區農業管理人員進一步完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更新,有效確保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在日常使用期間,管理人員要重視設備的維修工作,確保設備運行狀態良好[4]。
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涉及的技術種類非常多,為了充分發揮水利管理工作的效果,需要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研發新技術,進一步優化農田水利設備的配置,確保水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同時,要通過先進的科學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基礎灌溉工作的開展效果,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在規劃建設農田水利設備時,可以采用責任制。各單位明確責任主體,讓每個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認真負責地完成工作。工作人員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確保管理效率。部分地區存在浪費灌溉水源的問題,可以通過制定稅收制度進行整改,適當調節水費,起到調控灌溉水源的效果。
我國各地區的水源情況存在較大差異,管理時首先要結合地區的氣候變化條件,做好防洪抗旱的管理措施。一些常年干旱的地區,要制訂有效的管理方案,提高抗旱效果,保證水利工程能夠發揮最大的應用效果[5]。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而言,防洪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標準。在完善水利工程運轉模式時,首先要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在開展工作期間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執行能力,確保防洪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加強水庫和周邊地區的巡檢力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安全隱患,做好后續養護工作,延長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
水庫是蓄水防汛的關鍵設施,地區農業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除險加固工作,及時優化水庫設備配置。技術人員要結合水庫情況制訂后續維護方案和防滲處理措施,定期開展維護工作,保障水庫運行狀態良好。一旦水庫出現滲漏問題,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6]。
我國自然環境狀況非常嚴峻,在開展水利設備的完善更新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水庫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科學制訂保護方案,降低水庫泥沙流量,全面增強水庫防汛和抗洪的能力。
現階段,我國水庫區域治理水土流失的方式主要有植樹造林、封山種樹等,通過提高水庫區域內的植被覆蓋率來保持水土。
在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資金問題是最常見的影響因素之一。目前,我國政府針對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制定了專項扶持資金,加大了對農業發展的經濟支持,各地區農業部門可以利用這部分資金更新農田水利設施,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確保水利設備穩定運行,進而滿足農田生產作業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政府提高了對農田水利管理的要求,促使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一些轉變,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農墾區,加快農業生產的節水節能、優化調配、監測管理等一體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不斷改良農田水利灌排技術。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應順應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作出適時、適當的調整,以滿足農業生產所需,從而提升農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能力。
目前,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處于建設完善中,對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勢在必行,可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提高管理效率。農業水利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應放在改造和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上,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效率,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以此提升我國農田水利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