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永軍 孟 悅 袁 敏
冀中能源集團成立于2008年6月,下轄峰峰集團、冀中股份、邢礦集團、邯礦集團、井礦集團和張礦集團6家產煤子公司,其中峰峰集團、邢礦集團、邯礦集團和井礦集團有著悠久的開采歷史。
悠久的開采歷史背后是煤炭資源日益減少的實際,部分老礦井缺乏發展后勁。此外,“十三五”期間,按照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相關政策要求,冀中能源集團承擔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任務量為2393萬噸,截至2020年底實際去產能2518萬噸。在新形勢下,老舊礦井和去產能停產礦井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挑戰,為此,冀中能源集團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開拓新興產業,推進企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目前形成了能源、醫藥健康、化工新材料和現代服務“三主一輔”產業發展格局,其中煤炭產業是集團的支柱產業。
面對企業內外的種種困境,冀中能源以煤為主,多元發展,拓寬思路,在醫藥、非煤、新能源等產業上謀轉型、促升級、尋突破。
轉型發展,做強醫藥健康產業。2009年6月,冀中能源集團整合了華北制藥集團,在產業轉型方面邁出了第一步。此后,華北制藥飛速發展,制藥產業逐漸成為冀中能源集團三大主業之一。目前,華北制藥產品主要涉及化學藥制劑、生物生化藥、原料藥、農獸藥及健康消費品等五大領域近千個品規,2020年收入過億,產品達20個。
產業升級,做大優勢非煤產業。近年來,冀中能源集團在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河北省國資委《推進監管企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等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冀中能源集團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通過實施新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產能規模和裝備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帶動企業總體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冀中能源股份公司20萬噸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項目、邢礦集團天津電源4000噸鋰鹽和1.5萬噸電解液項目正在抓緊推進建設。
產業突破,積極開拓新能源領域。冀中能源集團積極融入國家戰略,響應河北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大力推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立了新能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以集團長期發展為著眼點,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根據河北省內風光資源分布情況,積極爭取實施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示范項目建設。
近年來,冀中能源集團高位謀劃、整體布局,以煤為基,多措并舉,不斷開拓多元化發展路徑,使老礦區轉型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
走出去整合煤炭資源,全力穩定煤炭產量。2006年以來,隨著機械化開采和煤炭去產能政策的實施,冀中能源集團在河北省內的煤炭資源不足以支撐煤炭主業長期可持續發展,便開始在山西省、內蒙古、新疆等富煤省區開展煤炭資源調研、整合工作,相繼整合建設了一批煤炭項目。投資建設了20個礦井,核定生產能力達到2640萬噸/年,另有10個礦井正在抓緊建設,建成投產后,省外礦井年生產能力可達到4000萬噸以上。
利用品牌和技術優勢,做強煤炭服務業務。強化輕資產運營,重點推進做強煤炭服務業務,加大煤炭產業鏈延伸,由“生產為主”向“生產和服務并重”轉型。開展煤炭技術服務業務,充分利用公司在防治水、充填開采、微震監測、煤炭洗選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尋找外部合作客戶,提供定制化、專業化、一體化的綜合治理解決方案。
延伸內外部維修業務,盤活設備、安置人員。通過對老礦井地面生產廠點進行升級改造,積極開拓內外部市場,承攬綜采支架、單體支柱維修和加工制作錨網支護材料等業務;利用原有洗煤設備和人員進行外購煤洗選加工和銷售,安置剩余職工就業,增收創收。
拓展能源領域,布局光伏發電。廣泛調研國內新能源企業的優勢項目,經深入對接研究,從光伏發電、新能源車入手,拓展布局新能源項目。邯礦集團云駕嶺礦充分發揮礦區屋頂資源價值,建設屋頂光伏電站并成功發電,光伏電站小時最高發電量300千瓦時,年發電量30萬千瓦時,所發電量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可滿足生活、辦公及部分工業用電需求。張礦集團緊抓張家口市建設新能源示范區和協辦冬奧會的有利時機,與相關公司合作謀劃利用宣東礦現有車間場地建設新能源房車項目。其他新能源項目也正在抓緊謀劃推進中。

冀中新材窯爐車間
攻堅新領域,轉型鹽鐵產業。冀中能源井礦集團在煤炭去產能后輕裝上陣,圍繞化工、結構鋼、新能源等領域做精做強。化工產業硝鹽產品已有30余年生產歷史,擁有16項技術成果、3項發明專利和1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結構鋼產業已發展形成螺旋波紋鋼、B型拼裝板、尖角方矩管三個系列產品,產能達到4萬噸/年,產品在污水處理、綜合管廊方面已有成熟運用,成功打開河北、新疆市場,并進入軍方供應系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熔鹽產品覆蓋光熱發電、熔鹽儲能、工業余熱回收、熱電廠調峰等領域,熔鹽供暖技術成熟;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高標準的專業熔鹽儲能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專利21項;以科研院所為主要合作對象,承接國家重點技術研究計劃,推廣熔鹽儲能技術。
發揮礦區鐵路優勢條件,開展物流業務。以“公轉鐵”為契機,積極響應國家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的相關政策要求,利用去產能關閉礦井的鐵路、土地、廠房和設備優勢,謀劃建設了顯德汪儲煤場、河北省北部煤炭應急保障儲運基地項目。利用宣東礦區周邊砂石料資源豐富,以及臨近京包鐵路和公路的區位交通優勢,謀劃建設綜合智能物流園項目。通過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將自身優勢與外部力量相結合,先后在邯礦集團康城煤礦一坑、三坑和陶一煤礦引進三個物流項目,有效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
做強做大非煤產業重點項目,發揮支撐作用。玻纖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原有2條共計8萬噸玻纖生產線,為發揮規模效益、占據市場主導權,又投資建設2條10萬噸生產線,項目于2019年10月份開工建設,第一條10萬噸生產線于2021年3月18日點火投產,第二條10萬噸生產線已同步開工建設。
積極開展醫養結合,拓寬產業路徑。冀中能源集團下屬華北醫療集團是專業開展醫療康養的產業集團,當前擁有19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家、二級醫院2家、專科醫院2家、一級醫療機構14家),床位總規模3200余張。現擁有16個重點學科,其中骨科是河北省省級重點發展學科。此外,冀中能源集團創新思路,將老礦區轉型發展和康養產業耦合發展,結合市場需求對可利用的礦區房屋和土地進行改造,發展養老業務。
資產盤活處置難度較大。作為傳統資源密集型企業,老礦區面臨人員安置、產業接續等挑戰。一方面,關閉礦井涉及大量的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置,企業背負的包袱重;另一方面,煤礦去產能后產生大量閑置設備,以及土地、房屋等閑置資產,在盤活處置中存在諸多困難。比如,設備資產方面,受礦井生產能力、設備參數、使用條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大型設備很難在集團內部其他煤礦調劑使用;土地資產方面,多數煤礦存在面積較小、位置偏遠、“碎片化”、基礎設施差等不利條件,大大增加了盤活處置難度。
缺乏資金、先進技術和專業類人才。老煤炭企業轉型發展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和專業人才。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資金短缺是老礦區轉型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另外,老礦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周圍配套服務能力和品質欠缺,對高素質人才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嚴重。
冀中能源集團從內外部兩方面雙管齊下,全面掌握企業發展條件、環境的優勢和短板,從業務轉型、人才培養轉型、能力轉型、機制轉型等方面入手,為轉型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積累轉型發展經驗。

冀中新材卷曲車間
在內部,通過把脈剖析,發揮優勢、摒棄不足、練好內功,側重于把項目突破與人才引進相結合,引進適用型人才和具有先進管理運營經驗的團隊,加強對企業現有人才的定向培訓和培養,以適應當前項目謀劃、實施和運營的迫切需要。在外部,積極對接各級政府,關注國家、省、市在支持企業轉型方面的相關政策,積極對接合作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根據相關產業支持政策,研判老礦區產業轉型轉產發展方向,以實現搭車發展、抱團發展、錯位發展。
此外,推動煤礦老礦區轉型發展,需要政府和社會組織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研究制定支持煤炭老礦區轉型發展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建議建立煤炭老礦區振興發展基金,研究化解老煤炭企業金融債務、統籌就業補助資金、解決企業社會保險歷史欠賬等政策措施,多渠道解決企業轉型發展和職工安置的資金缺口。對于老煤炭企業給予特殊的稅費優惠和支持措施,允許企業轉型發展項目減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對于利用企業所屬土地建設的轉型發展項目,給予免繳土地稅費等政策支持。在城市整體用地布局和功能規劃上,建議政府部門統籌考慮煤礦老企業發展訴求。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企業與本行業信息溝通的紐帶。建議行業協會解決相關新興產業標準不健全的問題,協助政府部門推進標準體系的制定;組織企業開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