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張恒亮

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調研考察時強調:“煤炭能源發展要轉化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這樣既不會超出資源、能源、環境的極限,又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適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把我們的地球家園呵護好。”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在一次能源供應上占有絕對主導地位。但是,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特別是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煤炭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實施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煤炭企業要牢固樹立全新發展理念,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著力構建多元發展體系,推動煤炭企業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驅動轉型升級。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這為煤炭企業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宏觀政策環境。應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積極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緊跟國家能源結構優化步伐,加快實施轉型升級,既是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必然趨勢和根本路徑。
新格局驅動轉型升級。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礎地位雖然在短期內不會改變,然而隨著風能、氫能、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規模投入運營,煤炭消費比重將持續下降,煤炭將逐步由基礎能源轉變成為保障性能源,從而倒逼煤炭企業轉型升級。
煤炭行業必須轉變長期以來依靠增產量、擴規模、拼市場等外延粗放型發展模式,必須改變“一煤獨大”“以煤為主”的產業結構,找到強鏈延鏈補鏈的最佳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快構建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多元化、綠色化、科學化的高質量發展體系,以此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
新技術驅動轉型升級。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近年來,有關部門對智能化礦山建設高度關注,連續下發多個文件,對智能化建設作出明確規定。
智能化建設已上升為關乎煤炭產業發展前景的一項基本政策,是時代背景下煤炭產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出路,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課題,是破解重大安全風險、實現安全高效發展的關鍵。自動化、智能化、少人化、無人化業已成為煤炭企業發展建設的重要方向。以智能化建設為抓手實施轉型升級,不僅是落實國家政策的客觀要求,更是煤炭企業自身發展、治災保安的必由之路。
符合國家能源戰略。能源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正經歷深刻變革。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能源革命定義為一場硬仗,是一次大考。
作為煤炭企業,必須主動改變、深度融入國家能源戰略布局,勇擔保障能源安全使命任務。山東能源集團、冀中能源集團、徐礦集團等煤炭企業,主動把產業轉移到國內西部富煤省份和“一帶一路”沿線,先后布局建設西電東送、西煤東運、西氣東輸、“一帶一路”能源服務等重大項目工程,構筑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撐地方經濟建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契合“雙碳”目標要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雙碳”目標與企業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不是干不干的問題,而是必須干、必須干好的問題。
冀中能源集團從光伏發電、新能源車入手,拓展布局新能源項目。淮河能源集團全面進入天然氣行業,全力以赴占通道、建基地、搶市場、拓資源,目前在建天然氣長輸管線近1200公里,建設全國首座內河蕪湖LNG接收站,參股江蘇濱海LNG接收站,推進天然氣電廠、分布式能源、集中供熱、城鎮燃氣等項目,“上游有氣源、中游有管線、下游有市場”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初步構建,形成以煤、電、氣三大能源主業發展格局。
順應信息技術革命。當前,以5G、人工智能、新材料、清潔能源等為突破口的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煤炭企業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才能謀得主動、贏得未來。
淮北礦業集團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打造“智慧淮礦”“云上淮礦”“數字淮礦”,旗幟鮮明地提出“越是條件差越要發展智能化”,先后建成運行22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特別是薄煤層智能化開采工藝達到“煤厚即采高”的要求,資源回采率達97%以上,解放了淮北礦區4億噸薄煤層資源,增添了企業發展后勁。
轉型是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只有主動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才能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山東能源集團堅持以“轉型”破題,向“改革”發力,緊緊抓住轉型升級的重點關鍵,推動煤炭、化工、煤電三大傳統產業騰籠換鳥,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貿易、裝備制造三大新興產業蓄勢突破;加快實施存量優化、增量跨越、技術研發、數字轉型,推動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內涵集約轉變。2020年原煤產量2.7億噸,實現營業收入6752億元、利潤總額170億元,年末資產總額達6851億元,位居世界500強第70位、中國企業500強第24位。
轉型是邁向涅槃重生之路。煤炭企業作為資源型企業,隨著礦井開采年限的延長,一批資源枯竭礦井逐步進入衰退期,依托轉型升級探索“后煤礦時代”發展新路迫在眉睫。
徐礦集團作為具有139年開采史的老字號煤炭企業,曾一度陷入產業失續、人員失崗、環境失治的艱難困局,通過構建以煤電化為核心主業、以盤活存量資源和開發無形資源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路徑,延伸煤基產業鏈條,有效實現戰場轉移和一體化發展,2017年一舉扭轉多年虧損局面,近年經營利潤一直保持在30億元左右,找到了一條資源枯竭型企業轉型重生新路。
轉型是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提高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調整產業機構、發展非煤業務、對沖市場風險成為大多數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選擇。
冀中能源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開拓新興產業,推進企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形成了能源、醫藥健康、化工新材和現代服務“三主一輔”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傳統產業騰籠換鳥,促進新興產業蓄勢突破,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前,煤炭企業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和戰略轉型期,能否打造“百年老店”,關鍵就在于加快轉型升級。在這個大浪淘沙、不進則退的緊要關頭,既不能猶豫和觀望,更不能動搖和懈怠,唯有起而行之、奮楫而上,憑借忠誠和擔當、智慧和汗水、勇氣和膽識,不斷推進轉型升級向縱深發展,才能開創企業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