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11月17日,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現場介紹了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應用以及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進展情況。
發布會現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建紅就北京全力推進科技成果服務、支撐冬奧會所做的努力和亮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指出,北京既舉辦過2008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2022冬季奧運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雙奧之城”。按照“全力以赴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的要求,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全力推進科技成果服務、支撐冬奧會,使得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臺,也成為展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色亮點:
一是科技支撐疫情防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完全遏制,科學防疫成為辦好這屆冬奧會的重要前提。通過組織科技防疫技術攻關、專家論證、現場測試等形式,在體溫監測、環境消毒、病原體檢測等環節,推進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切實發揮科技對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全力保障賽事安全。二是科技支撐綠色低碳。綠色辦奧是本屆冬奧會一直秉持的理念。圍繞場館建設、場館運行、交通物流等方面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用技術力量助力實現舉辦一屆綠色低碳冬奧會的目標。比如,通過開展綠色智慧場館建造與低能耗運行技術研究與攻關,建立了數字孿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并把這項技術運用到速滑館的建設當中,節省主體結構工期2個月、鋼材近3千噸,在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建成環境精準控制平臺,形成場館“能源總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三是科技支撐賽會安全。冬奧會是一個復雜的運行體系,安全是辦好冬奧會的重要保障。圍繞冬奧會食品、工程施工、運行保障等環節,部署了多項技術應用研發攻關,支撐冬奧會運行安全。四是科技提升觀賽體驗。前沿科技的使用可以促進更多公眾參與到本屆冬奧會觀賽當中來。圍繞賽事報道、賽事轉播、現場導覽等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冬奧會觀賽新體驗。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網站公布“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中關村密云園6家企業榜上有名。
近年來,中關村密云園采取多項措施,積極鼓勵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科技創新、新品研發,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各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結合自身科研優勢,不斷研發新品,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入選第六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的北京亨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落戶中關村密云園,主要研發生產光電通信網絡的光傳輸系統技術和有線寬帶接入系統技術,打造包括數據中心、光棒、光纖、光纜、光器件、光網絡傳輸系統等綜合的光網絡解決方案和服務平臺。近20年來,該公司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共獲得授權專利127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軟件著作權4項。擁有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北京市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北京市工程技術中心等技術平臺。承擔多項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火炬計劃、北京市火炬計劃等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電信固網建設、5G移動網絡和用戶通信專網建設。通信電纜、通信光纜在華北地區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1%和30%。
北京德開醫藥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批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交易許可證》的合法網上藥店,品牌定位以大數據為驅動的醫藥健康產業的供應鏈服務商。自營及聯盟藥店遍布華北、東北、華南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2020年,該公司銷售額超過十億元人民幣。
此外,北京倍舒特婦幼用品有限公司、北京京投信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創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識廣聯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時入選“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2021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名單,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基地榜上有名,成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掛牌成立5周年之際的又一亮點。2016年11月22日掛牌至今,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與北京中關村同頻共振、相向而行,科技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創新示范作用更加突出,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能力不斷增強,累計注冊企業突破3000家,全力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我們與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等10余所高校搭建有校外實習基地,還開設了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課程。”志鼎匯總經理張翔介紹,“在這里的新業務板塊包括研發中心、人才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平臺幾部分。比如,我們的新項目就會安排虛擬現實職業技能工程師對學生提供專業培訓和校外輔導6至12個月,每年可引入大中專、本科院校畢業生60至120人,促進虛擬現實專業人才在濱海新區就業聚集。”
張翔說,落戶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看重的就是這里良好的營商環境、全方位高效優質的服務,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創新事業中來。
據統計,2019年至今,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近2000家,年均增速35%以上,注冊資本金年均增長超45%。這其中,科技型企業約600家。區內有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2019年至今年平均增速分別達到了134%、182%和252%。
目前,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全力打造“3+1”產業體系,形成了以聯匯智造、致導科技等為代表的智能科技產業,以泛生子、生命匯、迪安捷等為代表的生命大健康產業,以藍星清洗、和能人居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永誠檢測、永安檢測為代表的科技服務業,以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天津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中心等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務機構,支撐園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在前不久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海智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便相中這塊福地,計劃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設立互聯網醫院和藥房項目,整合線下線上資源,完成在線問診、處方配送、慢病管理閉環醫療服務,預計年營收可達2億元。
濱海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在服務好落戶項目前提下,持續發力招商引資,加快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帶動產業不斷升級,助力區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11月18日,北京亦莊創新發布聚焦“文化興城”,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未來5年的文化藍圖徐徐展開。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北京經開區將積極構建系統完整、互為支撐的文化發展生態,著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示范區、全國創新文化先導區、全國科文融合產業樣板區、國際一流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區、對外文化交流前沿區等在內的“五個特色區”。
按照《規劃》,北京經開區“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五個特色區”:鑄魂育人,打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示范區;凝聚薈萃,打造全國創新文化先導區;雙向賦能,打造全國科文融合產業樣板區;提升品質,打造國際一流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區;開放互鑒,打造對外文化交流前沿區。
在打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示范區方面,北京經開區的重點是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文明和道德風尚的最好城區,打造融媒矩陣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在打造全國創新文化先導區方面,將重點探索具有亦莊新城特質的“創新文化”本質內涵,形成以“工程師文化、工匠文化”為特質的創新文化精神,打造創新文化有形空間,研究創新文化表現形式,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互為滋養。
在打造全國科文融合產業樣板區方面,北京經開區將明確科文融合產業“兩主兩輔”新格局,做強高新視聽、游戲電競主業,做實數字創意設計業、文化裝備制造業輔業,構筑科文融合產業發展新生態,實施頭部企業培養工程建立合作發展新平臺。
而在打造國際一流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區方面,北京經開區將重點推動建設以“區級—街區級—社區級”3級公共文化設施為主,以企業運營文化設施為補充的“3+N”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塑造大都東南科技藝術節、書香亦城、文化藝術節等亦莊新城特色文化品牌;推動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首個全域工業科技旅游示范區,培育科技創新與歷史文化融合旅游新業態。
在打造對外文化交流前沿區方面,北京經開區將推動建設國際數字文化貿易基地,加速中國(北京)影視譯制基地轉型升級,精心組織特色國際交流活動,促進經開區文化“走出去”和外國高品質文化企業與產品“走進來”,拓展國際文化傳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