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查處北京某律師事務所擅自制作廣播電視節目和傳播互聯網視聽節目的違法行為。經查,該律師事務所在未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不具備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相應資質的專業人員和審核人員的情況下,擅自制作了38期廣播電視節目,在公司網站和網絡平臺上傳播,社會關注度高。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依法對當事人做出行政處罰。該律師事務所因擅自制作廣播電視節目,被給予沒收節目載體和罰款人民幣10000元的行政處罰;因擅自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被給予警告和罰款人民幣3000元的行政處罰。
該處罰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都浮現出同一個疑問:“難道我們每天看到的短視頻都是違法的嗎?”或者如果你是一名專業的自媒體從業者,那么你更深的擔憂來自于“我有制作傳播短視頻的資格嗎?”針對上述疑問,筆者查找了相關的規定,來為您進行解答。
上述提到的行政處罰的依據為《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指制作、編輯、集成并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
從上述定義我們可知,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包括兩種:第一,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的視音頻節目。這里主要指向的是視音頻節目的提供者;第二,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這里主要指向的是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由此,從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將內容提供者與網絡服務提供者綁定在一起,二者處于同一地位。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試行)(2017年)》將互聯網視聽節目分為四類十七項,并對各類服務進行詳細的說明與界定。就該行政處罰中某律師事務所提供的視聽節目類型,筆者認為其大致可以歸類到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中的“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主持、訪談、報道、評論服務”“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制作(不含采訪)、播出服務”。
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試行)(2017年)》的業務界定,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主持、訪談、報道、評論服務指以采訪、主持、訪談等節目形式,對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領域的事件進行報道、評論,并供公眾在網上點播的服務。
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制作(不含采訪)、播出服務指生產制作、定制、編排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并供公眾在網上點播的服務。
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可以看出,該目錄里的網絡視聽節目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針對的是特定的節目類型。例如新聞類視聽節目以及專業類視聽節目;2.針對的是特定的節目形式。例如采訪、主持、訪談、報道、評論等節目形式。因此,對于我們隨意拍攝的寵物、美妝、美食等視頻則不在該范圍內,無需滿足我們下文論述的條件。
那么針對上述提到這些互聯網視聽節目,到底符合什么樣的條件才可以提供?《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七條至第九條對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需要具備的條件進行了具體的規定。
第一,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第七條明確要求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否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
第二,針對特殊類型的網絡視聽節目,在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情況下,還需要具備其他要件,具體包括:1.從事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服務和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的,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許可證或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2.從事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的,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從事自辦網絡劇(片)類服務的,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北京市融泰律師事務所李瑛莉律師
但是,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普通的主體很難具備相應的條件。《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八項條件,此處的“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指的就是“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申請條件,因為該條款中列明的八項條件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規定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審批事項服務指南中的申請條件完全一致。1.具備法人資格,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且在申請之日前三年內無違法違規記錄;2.有健全的節目安全傳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3.有與其業務相適應并符合國家規定的視聽節目資源;4.有與其業務相適應的技術能力、網絡資源和資金,且資金來源合法;5.有與其業務相適應的專業人員,且主要出資者和經營者在申請之日前三年內無違法違規記錄;6.技術方案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7.符合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確定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總體規劃、布局和業務指導目錄;8.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需要滿足非常嚴苛的條件,如果要求每一個上傳視頻的網絡用戶都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顯然是不現實的。隨著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的迅速發展,為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視聽節目的傳播秩序,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強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傳播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主要規定了如下內容:
第一,利用微博、微信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服務的網絡平臺,應當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并嚴格在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
第二,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使用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由網絡平臺作為該項服務的開辦主體,按照視聽節目管理的各項要求,對節目內容履行內容把關等各項管理責任,節目范圍不得超出平臺自身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范圍。
至此,對于那些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可以將申請“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這座大山轉移到網絡平臺的背上了。簡言之,如果相關的網絡平臺具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那么就由該網絡平臺作為該項服務的開辦主體,由其按照其自身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范圍對節目內容進行審核。也就是說,對于“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這一資質來說,該通知實現了從網絡用戶到網絡平臺的“責任轉移”。
其實上述原則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2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廣發﹙2012)53號)就有所體現。該通知明確要求“強化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機構準入管理”即“從事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具有滿足審核需求的經國家或省級網絡視聽節目行業協會培訓合格的審核人員,具備健全的節目內容編審管理制度,并依法取得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嚴格按照許可業務范圍開展業務。”可見該通知中已經賦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持證與審核的義務,而且在審核人員、審核制度等方面均有特定的要求。

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從事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服務和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的,除“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外,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許可證或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從事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的,除“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外,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從事自辦網絡劇(片)類服務的,除“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外,還應當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也就是說,對于上述類型的節目僅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是不符合條件的,其需要取得“雙證”甚至是“三證”。
而《關于加強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傳播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僅規定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使用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由網絡平臺作為該項服務的開辦主體。那么在用戶未持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而網絡平臺具有相關資質的情況下,該網絡平臺是否可以作為該項服務的開辦主體呢?
筆者認為,從現有的通知內容來看,“責任轉移”僅限于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情況,并沒有擴展到其他類型的資質上面,而且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以及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相較于其他類型的互聯網視聽節目具有更強的專業性與引導性,因此,需要專業的機構來從事。如果一旦降低該類服務的提供門檻,極有可能有一些不專業的新聞訪談類視頻節目來誤導公眾,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擾亂當前的傳播秩序與文化環境。
具體到本次行政處罰案件來說,結合某律師事務的處罰依據是未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與“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我們推定該律師事務所提供的短視頻的形式可能是邀請部分專業人士,通過主持人引導,以訪談的形式針對當前熱點問題進行法律評論與解讀。該類視聽節目屬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的“專業類視聽節目的訪談、報道、評論服務”分類。根據我們上文的論述,從事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除了“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外,還應當持有其他資質。也就是說該律師事務所如果想要從事上述類型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需要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而除了“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外,其他資質借由網絡平臺實現“責任的轉移”的可能性較小。
因此,對于律師事務所來說,或者對于其他自媒體工作者來說,筆者建議:1.制作的視頻避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所規定的節目類型。2.即使制作的視頻落入到《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的范疇,那么節目的內容也要避開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節目的形式也要避開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以及自辦網絡劇(片)類服務。3.避開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類的網絡視聽節目。制作的視聽節目要與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類的網絡視聽節目具有明顯區分。4.上傳視頻時,先查看所上傳的網絡平臺的資質,選擇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平臺進行上傳。5.針對普法類的視頻,目前常見的形式是一個法律博主在鏡頭前向公眾普及法律知識或者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法律評論。該類視聽節目形式通常情況下可能會落入《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中的“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主持、訪談、報道、評論服務”或者“文藝、娛樂、科技、財經、體育、教育等專業類視聽節目的制作(不含采訪)、播出服務”。但是評論這種形式又不屬于《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規定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服務;時政類視聽新聞服務;主持、訪談、報道類視聽服務;自辦網絡劇(片)類服務。
理論上說只需要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即可,因此,如果選擇具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資質的網絡平臺進行上傳,風險相對較小。
(作者供職于北京市融泰律師事務所)
北京市融泰律師事務所成立于2007年,為國內外知名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量身打造知識產權戰略方案,幫助客戶有效地處理知識產權事務、協助評估知識產權風險、提升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和企業市場競爭力,為客戶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法律服務。融泰律所各工作組負責人有為多家企事業單位和大型互聯網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經驗。
融泰律所經過不斷鉆研,形成了諸多具有典型意義和社會影響力的典型案例,例如融泰律師代理的飯友APP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入選2019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并且榮獲首屆金線獎之“金線創新法律科技司法案例獎”;網絡游戲《大武俠物語》不正當競爭糾紛,入選北京高院選取的2016年度十大創新性案例;“微博課堂”侵害“微博”商標權糾紛案,入選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發布的“互聯網+教育”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