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

這個連初中都沒讀完的小伙子,卻是湖南代表團最年輕的全國人大代表,令人尊敬的大國工匠。曾是一名農民工的他,用沙漿水泥給自己搭建精彩的世界舞臺,一路拼成了世界砌筑冠軍,他是95后鄒彬。
鄒彬的家在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游家鎮栗山新村,村里有超過100戶以上的家庭靠在工地砌墻為生,他的父母和舅舅、舅媽、叔父等親戚也常年在外面工地干活。鄒彬和很多同齡孩子一樣,成了留守兒童。寒暑假時,鄒彬會被父母接到工地,別人家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門,但他的玩具只有磚頭,在泥漿鋼筋間瞎玩一天,常常“灰頭土臉”。
鄒彬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從小就很頑皮,沒少讓老人操心。在發小周彬的眼里,鄒彬雖然貪玩,但一旦要做好一件事,就會非常認真執著。鄒彬在栗山中學讀書時,小伙伴們一起學自行車,摔了幾次后難免打退堂鼓,只有他連一口氣都不喘,爬起來繼續練。別人要兩三天才學會,而他不到一天就騎得很順暢了。
鄒彬不愛讀書,成績也不好,看著父母辛苦賺錢供自己上學,有些愧疚。初中沒畢業,他就主動提出:“我讀不好書,沒辦法給你們長臉,但我肯吃苦,多賺點錢,給你們減輕負擔。”
“你跟我們去砌墻,可不要后悔,到時候哪怕吃不了苦,也必須堅持下去。”父母再三跟鄒彬確認后,帶他去了長沙的建筑工地干活。
父母和親戚都是資深的砌墻師傅,但鄒彬小小年紀沒技術、沒經驗,沒資格挑活,只得和灰漿、擔泥沙、搬磚頭……什么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最大的磚頭有10多斤重,才10多歲的鄒彬搬起來很吃力,手上常常新傷加舊傷,好幾次連指甲都翻過來了,血肉模糊,疼出了眼淚。
在工地當小工,干最累的活,掙最少的錢,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鄒彬本就瘦小的身板更加單薄了,他卻從沒喊過一聲苦。可是,每當夜深人靜,他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放眼整個工地,沒有一個同齡人,“掉隊”的滋味不好受。
那些年,建筑工人通常每三個月就會換一個項目干,鄒彬拖著塞滿衣服和被褥的大蛇皮袋隨著家人趕公交車。“我說怎么蛇皮袋會自己移動呢,原來背后有個人,細伢子力氣挺大呀。”工地上叔叔伯伯們的玩笑話中,帶著對這個小男孩的肯定。
時間久了,鄒彬開始接觸砌墻活,父親鄒同石送給他一把砌刀:“你別看這把刀又臟又破,它可養活了從你外公開始的三代人呢。”他知道,在父親眼里,這不僅是一把砌刀,更代表著一門生計。
除了從父母親戚那里學習技術,鄒彬還愛跑到工地的老師傅旁邊“幫忙”,說是幫忙,其實是偷師學藝。晚上,所有人都休息了,鄒彬拿著手電筒仔細觀摩老師傅砌的墻。就這樣,從簡單的砌墻到架角、放線,他逐漸掌握了所有的砌墻手藝。
母親劉堯妹對兒子的要求很簡單:“學好手藝,多賺點錢,以后娶老婆,生個大胖小子。”父親也不求兒子大富大貴,但既然干了這一行,就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鄒彬有著過人的砌墻天賦,一天就能學會抹泥,上手練幾次就能掌握砌墻要領,雖是新手,但砌出來的墻工工整整,有模有樣。可他對自己的手藝并不滿意,要求越來越高,連起來常常忘了時間。
在工友眼里,鄒彬有點“傻氣”,工地上講的是多勞多得,他對每一面墻都精雕細琢,干活慢了,賺錢就少。對此,鄒彬陷入思考,他問父親:“砌墻,到底是追求速度快,還是質量好?”父親說,這兩者都是錯的,砌筑活既要講究質量,又要注重效率,這才是一個好工匠。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
在父親的引導下,鄒彬調整思路,技術又出現了一次飛躍,一面12平方米的墻,工友要砌上一整天,他只需半天就能保質保量完成。
有一回,一名老師傅早上開工,發現自己砌的墻無緣無故“長高”了一多米,墻面縱橫兩向縫隙都控制在1厘米的標準內,表面干凈工整不沾水泥,不由得驚呆了。原來,這是鄒彬前一晚的“杰作”。從此,他的手藝在工地上有了名氣,他砌的墻不用抹粉就擁有“高顏值”,工友笑稱這是“素顏美女”。
2014年4月,有老師傅介紹鄒彬參加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舉辦的“超英杯”砌墻技能比賽,鄒彬以為對方開玩笑:“我才干了3年砌筑工,怎么能去參加比賽呢。”
母親劉堯妹知道兒子內心是想參賽的,只不過怕輸。“輸了就輸了,去見見世面也好。”在母親的鼓勵下,鄒彬輕裝上陣,居然奪得了冠軍。
這個無心插柳之舉,改變了鄒彬的命運。在3個月后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砌筑項目選拔賽中,他從全國21支隊伍的15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國家集訓隊。
參加集訓,意味著少賺很多錢,鄒彬有些猶豫,父親說:“別只看眼前,多想想出路。”他這才下定決心,卷起鋪蓋,準時入隊。
然而,開啟“魔鬼式”訓練的第一天,鄒彬就傻眼了,他看到了很多從來沒見過的墻,圖案復雜,線條多變,要砌出這樣的墻,必須借助水平尺、角度尺、勾縫器、磚刀、圓規等上百種工具,還要掌握看圖紙、計算幾何圖形等專業技術。
鄒彬向父母坦言:“要摳好每一個細節,必須算好每個數據,我真后悔當初沒好好讀書,現在連搬磚都搬不好。”
父母分析,兒子的優勢在于實踐經驗豐富,操作能力強,只要把專業知識補上,就有資本拼一拼。于是,鄒彬痛下決心,晚上不是在教室熬夜看書,就是在訓練場上一遍遍地把墻砌好,又一遍遍地推翻重來。

為了加強尺寸記憶,鄒彬天天盯著尺子看,把1厘米、5毫米、3毫米的距離牢牢刻在腦子里,然后在紙上畫出來,再用尺量,不容有誤差。
功夫不負有心人,鄒彬成為集訓隊唯一一名選手,于2015年8月16日赴巴西圣保羅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砌筑項目比賽,獲得優勝獎,實現了中國人在世界砌筑比賽上得獎零的突破。
鄉下伢子闖進技術界“奧運會”,鄒彬一下子成了“農民工網紅”,那股不服輸的勵志精神,獲很多網友點贊。
鄒彬的父母很激動,但不善言辭的他們不知如何表達。父親在電話里說:“拿獎了,那可以呀。”雖然是一句平淡的話,但鄒彬聽來這是莫大的鼓勵。
成為世界冠軍后,鄒彬被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破格錄取為項目質量管理員,還成立了“‘小砌匠鄒彬創新工作室”,負責培訓工友,帶動全員提高工程品質。鄒彬開始意識到,砌筑對于自己來說不再只是吃飯工具,而是一份責任和擔子。
2018年,23歲的鄒彬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成了湖南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一員。事業有成的他,希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能回家安享晚年,但他們執意還要在工地干幾年。2018年夏天,劉堯妹干活時覺得喘不上氣,回老家歇了幾天后又想回到工地,鄒彬急了:“平平安安最重要,掙錢掙到什么時候才算到頭?”
說完,他讓奶奶劉華云幫忙“看住”母親。75歲的奶奶與鄒彬最親,兩人可是一伙的,她說:“大孫子,你放心,有我在,你媽哪兒也不去。”
這么多年,鄒彬無論離家多遠,奶奶始終是他心里最深的牽掛。“您別去山上采蘑菇,萬一摔倒了怎么辦?”每次和老人通話,他都會變成小話癆。奶奶這輩子還沒出過小縣城,鄒彬很想帶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惜老人容易暈車,遲遲未能成行。
1月1日,鄒彬和女友在老家舉辦了簡單而隆重的婚禮。她是湖南新化一名小學老師,3年多的戀愛過程中,讓她印象最深的是鄒彬親手砌的一面“求婚墻”。那是2019年4月,鄒彬花了10多小時,嚴格遵循世界技能大賽標準,砌成一面嵌有“I?U”圖案的墻。
牽著女友的手,鄒彬動情地說:“我想把最珍貴的東西送給你,作為一名匠人,最珍貴的就是手藝。”女友十分感動,當場答應了他的求婚。
2021年3月,鄒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赴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媽,你要記得下午2點看央視13頻道,我要上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了!”3月8日中午,正在吃飯的劉堯妹接到兒子電話,便笑著說:“我們早就坐在電視機前守著了。”
這是一個行行出彩的時代,從農民工到全國人大代表,鄒彬只用了不到8年的時間,這期間,他還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農民工”“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南省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無奮斗,不青春,鄒彬在這份事業里找到了自信和勇氣,未來,他會朝著大國工匠的目標奮力前行。
對于工匠,鄒彬有著自己的理解:“砌墻,看似不起眼的活,卻是每一棟建筑的安全所系,質量不達標,老百姓住著就有安全隱患,這就是小小砌刀的匠心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