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萌
我國體育產業的政策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發展進行逐步完善,在政策健全的過程中充分證明了在我國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里,不能缺少政策對其的引導性。所以為了使我國體育產業的穩步發展,相關產業的政策也需要逐步健全,加強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執行力,科學合理化的設置我國體育產業的指標。
我國體育產業目前的快速穩步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體育文化的發展不僅使經濟出現新的增長點,還可以培養人民提高自己的精神需求。體育產業的政策是保持我國體育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所以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演變和政策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對我國體育產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 體育產業政策研究
產業政策是政府為扶持或管制某一產業或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為達成某一目標而制定的政策措施。因體育產業在我國處于發展中的階段,所以我國對體育產業政策的制定往往會與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轉變互相影響。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體育產業逐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產業政策的制定對市場及優秀產業的保護措施有著重要的影響。產業政策的合理性和產業政策的科學程序都是在產業政策制定中需要注意到的核心問題。體育產業政策是由政府制定、體育產業實施的一項政策,為體育產業構建良好的競爭環境和競爭秩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體育產業的資源合理化運用和分配。在保障體育產業在市場中發展動力的同時,對體育產業的整體收益進一步提高。在通過對國外已經成熟的體育產業政策的借鑒和參考的基礎上,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為實現對體育產業設置一個合理的發展目標,對目前的體育產業政策做出了新的指示。實施體育產業的轉型,降低體育產業入門的標準,并鼓勵企業間進行合作或并購。因體育產業具有特殊性,所以為了避免體育產業在發展中出現壟斷現象,必須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通過政策來對市場中的結構進行控制,將分配不均勻的資源合理化配置,實現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經濟體系的發展中,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是我國經濟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為提升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資源的均勻分布、調整產業結構的建立是國家建立產業政策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速度提升,產業政策推出的數量和其造成的效果都有不同的變化發生。為穩定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把對體育產業政策發展具有幫助的其他文化產業政策引入到體育產業政策建立的結構中,產業政策的轉化和相關政策的內容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需求進行不斷改變。目前為使產業保持發展中的正確性,產業政策制定了由法律規定為引導,一項國企和私人企業都必須按照其規定去執行的條例,另一項則是激勵企業加快發展和對出現錯誤行為的企業進行制約和懲罰的引導措施。
體育產業政策是為達到國家對體育產業未來發展高效率的要求、為規范體育相關行業的正確發展而制定的一種產業政策。其中包括了不同范圍的政策進行互相協調構建成完整的框架體系,體育產業結構政策在體育產業政策體系中作為重點,對技術政策的使用及如何調整體育產業的布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體育產業結構政策也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同時通過政府確立政策產業的目標和對產業發展的引導,為發展中所產生沖突的不同結構建立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在體育產業實施的過程中,不同的因素會造成不同效果的產生,所以確立這項政策也對體育相關組織的發展效率起著明確的引導作用。
2 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演變
2.1 不同時期體育產業政策的制定
從我國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傳統概念進行改變,明確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現代化的進程離不開體制改革的幫助。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新的解放思想和指導思想出現,隨后通過19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對經濟計劃體制的改進,為體育活動的初步在消費市場中活躍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供群眾進行體育活動的場地逐漸向群眾開放,在加大了場地的使用率同時也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帶來了效益,同時,經過個人租賃、單位承包等多種體育活動場所的經營模式實施,為我國體育場所在未來的經營和管理方面總結了重要的經驗。在1992年后,我國體育產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后出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因人們在物質生活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后,也注意到了在滿足精神文化的需求中,體育對提高生活質量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所以在人民需求和國家支持的情況下,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已經無法阻擋。在滿足人民需求,提高體育產業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體育產業的發展出現多種經營管理模式,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方式興起,為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改革積累了參考經驗。在這段時期內,國家制定出關于改革運動場所管理方面的政策,它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首次提出的體育產業政策,其意義對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經濟管理方式的束縛,還改變了人們的固有思想。在增加人們對身體健康意識的同時,提高了社會經濟收入,取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展道路中的重大成就。
2.2 體育產業政策的數量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頒布的體育相關產業發展政策數量在1981年到2005年雖然有大幅度波動,但仍處于增長態勢,為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2年以來,關于體育產業政策的論文逐漸增多,體育產業發展研究理論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支撐。
在1981年至1990年期間,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數量因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所以體育產業政策的發布不多。體育產業市場的發展方向還未確立,所以此時制定體育產業政策也是徒勞無功的。隨后在1991年至1995年期間,有關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發布數量增多,因在這一時期,我國已經確立市場經濟體制,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國家的扶持和人民群眾的認可,所以體育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和正確性成為了社會關注的問題。隨后五年時間內,我國頒布的體育產業政策來到了持續發展期,這五年內政策發布的數量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布數量最密集的時期,這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越來越完善、體育產業發展越來越有保障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同時因為我國在前一段時間沒有掌握到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導致我國體育產業問題頻發,所以這也是導致大量的體育相關產業政策進行更新的原因。
隨著我國成功申領舉辦奧運會的資格給我國的體育產業帶來發展的熱潮后,我國的體育產業政策開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我國體育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速度體現著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所取得的優秀成果。
3 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效果
體育產業政策的效果是指,實施體育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正面引導和管理作用,使體育產業在有序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自身發展規模、發展水平的擴大和提升,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國解決就業問題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體育產業政策從出現到實施、從低水平到高水平經歷了一系列的嘗試和發展,對建立完善的體育市場管理制度,提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指導思想,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確立了目標。并且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對我國人民身體健康水平和社會文明生活的進步,發揮了重要的積極引導作用。判斷體育產業政策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通過體育產業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政策產生效果后,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并確定政策是否能夠解決體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我國目前的體育產業政策還處于沒有足夠完善的階段,對于政策體系的不健全、體育活動場所的開放和使用率有待提高、體育產業的指標設置不夠科學合理化等問題,我國體育產業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改進,但體育產業政策雖然目前體系不夠完善,但這并不能否定政策對于體育產業的作用和影響。產業經濟發展的速度等一系列產業指標是政策實行后產生的效益證明。從我國近年來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和體育產業的就業率提高,可以總結出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它取得的效果也與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改革開放后,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也對精神文化水平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并且在國家社會經濟化的快速發展下,群眾對于健康生活和自身體能素質的鍛煉都有了覺醒的意識,這些和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發布是相輔相成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發布的相關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并且保障體育消費者的權益。
通過我國體育產業政策實施后的整體過程與產業政策實施后簡單的效果評價方法相結合,可以得出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實施產生的整體影響與效果。在1981年至1995年期間,我國體育產業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產業政策的構成能力也處于較低的層面,且政策內容沒有針對性,大部分都是屬于體育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文件,另外一部分屬于用于傳遞信息的管理工具。雖然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減少了資源的浪費,但政策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并沒有起到幫助作用、和高效率的執行效果。隨著五年時間內體育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監管政策的出現,對市場上企業的行為規范起到了有效作用,但因政府調控要素過多卻沒有更新配套政策,導致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發布的政策無法起到作用。這一情況直到許可法的頒布才有了轉變,在取消掉阻礙產業發展的政策后,擴大了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在體育產業政策逐漸開放的情況下,體育產業發展邁入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上。
至此,隨著體育產業政策建立水平的逐步增長,產業政策相關聯的政府部門數量增加,財政、產業稅收和政府對體育產業扶持的效果開始顯露。通過將體育產業的發展融入到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中,對體育產業未來發展的實施規劃都體現著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我國體育產業政策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著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環境更加高質量化,有效的促進了中國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構成、經濟體系的快速發展,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逐漸完善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讓人們在了解體育產業結構同時,掌握了其發展規律的變化,并且將體育產業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使我國體育產業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韓國祥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