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陳衛東
時代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女排精神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排精神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和傳承脈絡,它包含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不忘初心、勇于創新等思政化元素,不斷探索將其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思政化訓練體系的途徑,有利于幫助大學生球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使命感,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時代精神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是黨帶領人民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不竭動力源泉。依靠這種精神,中國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蘊含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不忘初心、勇于創新的女排精神,正是時代精神的一個重要代表。
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縱觀中國女排的歷史,她們輸過比賽,丟過冠軍,甚至很少輕松取勝,似乎總是在經歷迭代的陣痛,但是只要她們站立在賽場之上,這支隊伍就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斗志,她們總是能在最艱難的時刻展現出最頑強的拼搏精神,勝不驕、敗不餒,永不言棄,這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延續與傳承。跨越時代的女排精神對于國人的影響早已超出體育運動的范疇,是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將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使命感、集體主義、頑強拼搏、勇爭第一等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整個訓練體系中,培養擁有高尚情操的優秀學生運動員及充滿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高水平運動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1 女排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精髓
1.1 女排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20世紀80年代,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各行各業全面復蘇的時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佳績,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奮勇拼搏、頑強不屈的意志品質,而隨之產生的女排精神更是如同一劑強心針振奮了全體國人的精氣神。近些年,中國女排走出低谷、涅槃新生,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奧運會、2019年世界杯三度奪魁,展現出自信自尊自強的頑強氣質,成為中華兒女拼搏奮斗的靚麗縮影。眼前,我們置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我們更應當從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直面困難、勇于擔當、揚帆逐夢。
1.2 女排精神的精髓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知道有時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這其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不忘初心、勇于創新的精神力量正是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2 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思政化訓練體系的意義
從1976年重新組建中國女排至今,女排精神的內涵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逐漸成為了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激勵中華兒女的重要精神力量,同為排球項目,將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思政化訓練體系更是具有極其深遠的教育意義。
2.1 女排精神有利于大學生球員樹立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人生,大學生運動員作為體育強國事業的重要人才儲備力量,樹立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實現社會化、實現理想信念的過程,但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盲目的,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在對大學生球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時候,要分別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進行。面對當下復雜的社會環境與多元化的意識沖擊,女排精神所包含的許多內容正好可以十分契合整個理想信念教育的各個環節,十分有利于大學生球員樹立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
2.2 女排精神有利于幫助大學生球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球員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整個大學生涯幾乎都被訓練、比賽和日常學習生活所填滿,相較于普通學生,在激烈的體育競技賽場上還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與挑戰,為了兼顧訓練比賽和學業,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女排精神中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品質有利于幫助大學生球員直面困難與挫折,形成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激勵大學生球員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
由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廣泛性、從眾性、可塑性的特點,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相較于以往,更加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沖擊,大學生球員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也不例外,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例如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信等,而女排精神所承載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將有利于大學生球員在面對外來思想沖擊的時候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女排精神所包含的在逆境中堅持、在拼搏中實現夢想的寶貴品質有助于磨礪大學生球員堅韌不屈的意志品質,激發奮勇拼搏的斗志,女排精神所承載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還能夠培養大學生們球員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3 女排精神有利于培養滿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高校高水平排球隊
在體育賽場上,球隊精神文化的力量往往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改變局勢。從運動隊本質來看,運動隊作為具有生命周期的生命體,在其初創后,若要走得更為穩健和長遠,必須鍛就一種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思想力量,確保運動隊的成長更為茁壯,形成強大的戰斗力。女排精神是我國體育精神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更是中國女排的隊魂所在。高校高水平排球隊作為高校運動隊的一個分支,由于屬于同一運動項目的原因,更容易傳承和發揚女排精神,并使之在球隊管理、文化構建、精神傳承等方面更好地結合與運用,逐漸形成屬于球隊自身的球隊文化,進而形成一支滿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高水平排球隊。
3 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思政化訓練體系的途徑
構建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思政化訓練體系,在做到健全管理體系的同時,還要做到不忘初心、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球員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女排精神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體育領域,還能進一步影響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能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創新提供載體,因此,探索將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思政化訓練體系的途徑意義重大。
3.1 將女排精神融入球隊文化的構建之中
球隊文化類似于企業文化,是全體成員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女排精神中所體現的公平競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拼搏進取精神等諸多層面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精神體系非常適合融入球隊文化體系之中,結合球隊的日常管理、訓練比賽、文化構建、精神傳承等方面,找準切入點融入女排精神,逐漸形成屬于球隊自身的球隊文化,有利于提升球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2 通過視頻教學提升思政化訓練體系的實效性
通過觀看女排比賽錄像、女排精神紀錄片的模式,展現中國女排鮮明的隊伍形象,在進行技戰術視頻教學的同時,通過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穿插引人入勝的人物故事情節,給大學生球員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帶來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產生共情,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激勵功能并激發學生的感悟和思考。視頻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感染力也更強,通過中國女排每一次奪冠產生的民族自豪感燃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讓學生了解賽場上的成功是用汗水甚至鮮血澆筑出來的,是整個團隊共同協作、奮勇拼搏的成果,從而極大地提升思政化訓練體系的實效性。
3.3 同輩交流與輔導可以加深大學生球員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同輩交流與輔導是不同于師生單向教育模式的一種創新,由于同輩之間在年齡、學習環境、成長經歷、思想狀況、思維方式等方面相似,所以更容易交流,不易產生逆反心理,也就更容易對大學生球員形成影響。大學生球員通過在同輩之間的交流,分享對于女排精神的理解,發現問題,參照女排精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推廣普及,從而形成良性的互動溝通機制。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發揮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對女排精神的理解與運用,是對思政化訓練體系的一種有效完善。
3.4 在日常訓練、比賽與學習生活中踐行女排精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來不是生硬的灌輸,而是需要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緩慢地隱性地在實踐中發揮作用。思政教育的過程是內化轉化為外化的過程,是受教育者從他律轉變為自律的過程。學習女排精神的目的是個人思想得到教育之后將其轉化為實踐行為,把良好的精神品質付諸行動。在日常訓練、比賽與學習生活中踐行女排精神,也是理論聯系實際并且檢驗理論正確性的重要標準。
4 結論
時代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女排精神作為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韌不屈、頑強拼搏的時代主旋律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是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本文探討了女排精神中的思政化元素,并將其通過球隊文化構建、視頻教學、同輩交流與輔導和在日常訓練、比賽與學習生活中踐行女排精神等途徑融入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訓練體系中,對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構建思政化訓練體系提出了有益思考。
本文系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校級教改項目)“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學訓過程的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RC2100002347;2019年度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思政專項)自由貿易區(港)建設背景下海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hnsz2019-01。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