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婕
北起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南抵地勢險要的秦嶺山脈,惡劣的自然環境曾一度阻塞了陜西農民的致富之路。在脫貧摘帽前,陜西共有56個國家級貧困縣,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歷經數年的艱苦奮斗,2020年陜西省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糧食播種面積4501.5萬畝,總產達到1275萬噸。糧食實現高產,收益如何變現?
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陜西省總工會以開展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為契機,通過搭建消費扶貧采購平臺和消費扶貧商城的主陣地,開辟產銷對接新模式,努力探索構建陜西新時代工農聯盟扶貧長效機制。
開辟扶貧新路徑
陜北的小米、陜南的木耳……2020年7月22日起,這些包裝精美的農產品不再僅限于在展柜中展示。隨著陜西工會消費扶貧采購平臺上線,全省各類農產品都被搬上了網絡,各級工會登錄網上平臺即可批量采購。
陜西工會消費扶貧采購平臺不僅集交易、服務、監管于一體,還打通了縣域小企業(合作社)和各工會的產銷渠道,上線之初就推出80余種扶貧產品,改善了以往對口采購種類單一、性價比不高的情況。
這一平臺的建設“靈感”來自國家扶貧832展示推廣平臺,即為全國832個貧困縣農產品提供在線展示、網上交易、物流跟蹤、在線支付、產品追溯的一站式聚合功能,陜西省的56個國定貧困縣也在其中。
“省內是不是也能建設這樣一個平臺,加大扶貧產品的推廣力度?”自問中,陜西省總工會一邊借鑒國家級扶貧平臺經驗,一邊設立了“大企業+縣域小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引入大型國有企業提供農產品采購、品控、包裝、配送的全產業鏈一條龍服務。
對于入駐的縣域小企業,平臺根據其帶貧困人數多少,給予相應采購傾斜,保障農民通過產品收購、進廠務工或土地流轉的方式得到切實收益,最終形成職工購買、企業發展、農戶增收的良性循環。
截至2020年11月底,陜西工會消費扶貧采購平臺銷售的產品金額已達7000多萬元。“目前,全省809.73萬實名制會員、14.01萬個工會組織,如果省總將全省各基層工會零散采購的方式進行整合,持續開展消費扶貧,將極大地提升產業扶貧成效,鞏固脫貧成果。”陜西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劍如是說。
在全面助推消費扶貧的過程中,陜西省總工會將消費扶貧與服務職工相結合,推出了陜西工會消費扶貧商城,于2020年10月21日正式上線。職工通過“陜西工會”APP即可進入這個公益性電商平臺,滿足即時消費的需求。
為增加平臺吸引力,“省總工會+大企業+金融機構”三重價格讓利方式應運而生。陜西省總工會拿出1000萬元工會經費,以發放工會會員服務卡和消費券的形式,補貼職工購買;龍頭企業采用集中采購競價方式,以更實惠的價格讓利職工。如果職工使用合作銀行進行支付,最終付款金額將再次優惠。
“補貼讓利可以快速聚攏職工,持續一段時間后就能培養起職工的使用習慣。”此前,曾到多家商業平臺取經的陜西省總工會脫貧攻堅辦公室三級調研員莊華章,向《中國工人》記者介紹道。
打造供給新模式
不論是采購平臺推出的“大企業+縣域小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還是扶貧商城打造的“省總工會+大企業+金融機構”模式,大型國有企業—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糧農集團”)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為一個集糧食生產、收儲、加工、運輸業務于一體的西北糧食龍頭企業,糧農集團成為平臺持續運轉、確保產品種類、數量和品質的重要一環。
糧農集團自成立起就開始與各縣的農民打交道,精準掌握全省90個縣農產品的產銷情況。憑借這一優勢可以快速征集糧食,對接采買需求,解決了“有經費卻采買不到足夠農產品的難題”。
針對小企業農產品數量有限的情況,工會和集團還共同推出大禮包購買形式,把各地的特色產品集合起來,有效緩解單一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價格從80元至200元不等。“大禮包滿足了不同節假日職工的多樣化需求,幫助山貨走出大山,真正實現了我們想做卻一直未能做成的事情。”地處陜西最南端的紫陽縣縣委書記惠軍民欣喜地說。
而這種直接對接的模式,也將采購資金直接給到農民,減少中間環節,邊調動生產積極性,邊從源頭保證供應。“以前自己售賣只能在附近,還賣不上好價錢。”陜西省大荔縣龍門村村民劉根成告訴《中國工人》記者,自從陜西省總工會開展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后,十幾畝地的冬棗都會有專人上門收購,“連下一年的采買數量都確定好了”。
作為集采平臺服務商和產品供應商的糧農集團,既要保證供應端,又要服務好消費端。在扶貧商城上,該集團不僅推出1元糧油、0.99元面粉吸引職工入駐,還對選品、供貨、物流等環節進行實時把控跟進,避免出現產品良莠不齊、售后服務不完善等問題。只要線上選購完成,規格統一、包裝精美的農產品就會定時送貨上門。每一個環節的規范化運作,最大限度提升了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以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提供消費新方式
一臺支架、一部手機、一名主播……后疫情時代,直播帶貨作為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開始融入人們的消費日常。
陜西工會消費扶貧采購平臺上線當天,消費扶貧直播帶貨活動也開啟了首秀。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郭大為,工會駐村扶貧干部楊志勇等化身“好物推薦官”,輪番為扶貧產品站臺。
“邀請工會干部、勞模助力直播主要是為了提升直播人氣,要想擴大成交量,還得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莊華章介紹道,目前陜西省總工會正在招募消費扶貧產品公益帶貨主播,助力“工會愛心GO”直播帶貨系列活動持續開展。
為了配合省總工會開展的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咸陽市總工會將網絡帶貨與勞動技能競賽相結合,開展了首屆“農民工手機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比賽。陜西益陽果品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劉曉峰因銷售了600萬元獼猴桃,榮獲技能比賽第一名。為期3個月的賽期,他不僅在縣域電商產業園直播帶貨,還帶領社員遠赴海南,在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上直播推廣獼猴桃。通過頻繁曝光吸引電商企業,讓合作社2000畝獼猴桃種植園成為阿里數字農業嚴選基地。
劉曉峰頗有感慨地說:“最初接觸電商時心里也沒底,這次比賽獲獎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手機助農順應了新時代。”目前,該合作社還注冊了淘寶店,增加零售渠道。據了解,自陜西省總工會開展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以來,市、縣各級產業工會持續跟進,截至12月初,省內線上線下共采購扶貧產品7億多元。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郭大為表示,陜西工會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是嘗試解答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時關于如何建立脫貧長效機制之問的創新之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關鍵時刻工人兄弟要扶農民朋友一把,將引導陜西900萬職工會員投身到消費扶貧的事業中來,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