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山東大學,山東濟南 250100)
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是指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動畫最輝煌時期的作品,它是以傳統裝飾繪畫為基礎,通過概括、重復、刪減、變形、夸張等方式將裝飾繪畫元素融入動畫藝術創作中,并加以圖案化,形成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與歷史悠久的裝飾藝術相比,雖然動畫是門年輕的藝術,但是動畫從起源開始一直與裝飾藝術結伴而行。從我國傳統節日裝飾品走馬燈可以看到動畫的雛形,木偶戲、皮影戲則是更成熟、更接近動畫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動畫的誕生,我國動畫也經歷了從探索階段到開創階段,再到快速發展階段,在中國動畫學派先驅的努力下,為中國動畫開辟了一條民族化的道路,使中國動畫享譽世界。
然而新媒體時代,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動畫藝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技術的發展為動畫藝術提供了更多的表達形式、發展方向和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使舊媒體逐漸邊緣化,作為舊媒體附屬物的動畫藝術,也就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挑戰,動畫藝術必須重新找到適合當今環境的內容和表達方式。
現階段,新媒體動畫主要是指以數字短片形式,主要借助視頻分享網站和移動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和展示的一種原創的有限動畫的形態。移動終端及手機成為動畫播放的主要方式,它們的屏幕遠小于電視屏幕和電影屏幕,基于這種媒介傳播特點,當今動畫在很多方面都要做出改變和創新。網絡化、短片化、娛樂化、分眾化將成為未來動畫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我們對于動畫藝術的關注也逐漸從“數”和“量”的低層次需求,過渡到對動畫“藝術性”“精神性”的追求。因此,對于兩者兼具的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對新媒體動畫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我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對美術形式的把握上。它主要是運用繪畫或其他造型藝術,如剪紙、皮影等來表達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因此它具有明顯的藝術性,也體現了對傳承文化的傳承性,在主題上也有更多的思考。我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大鬧天宮》是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的經典之作,孫悟空的造型借鑒了戲曲臉譜、民間版畫,在線條和色彩的運用上,則借鑒了民間繪畫和民間木刻,線條簡練,方圓結合,設色上以紅、黃、綠這樣的濃重鮮明富有裝飾性的顏色為主。場景設計則借鑒古代建筑和壁畫,采用了大青綠山水、界畫的表現形式,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圖案化即線條、色彩格律化的整理,使畫面極具裝飾效果也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主題上也打破原著的悲劇色彩,孫悟空沒有被壓在五指山下,而是拿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寶殿,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妥協,不畏艱險與惡勢力斗爭的精神。《九色鹿》是我國傳統二維手繪裝飾風格動畫的另一部佳作,本片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佛教故事《鹿王本生》,以傳統裝飾繪畫為基礎,融入敦煌壁畫裝飾性傳統元素。在美術設計上較好地展現了北魏壁畫的獨特藝術性,對弘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具有積極意義。本片雖故事簡單,但卻以美和丑、善與惡的強烈對比,讓我們看到自古以來的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符合大眾的審美趣味。
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還包括一些裝飾性較強剪紙動畫,比如《金色的海螺》《漁童》等,它們借鑒了民間剪紙、皮影等藝術形式,使平面的靜止的觀賞藝術變成了有生命的藝術。正如萬古蟾先生所說:“采集和整理是保護民間藝術的重要方式,用新的藝術形式改造民間藝術同樣也是重要方式。剪紙片在此方面做了較早的嘗試,使古老的剪紙工藝獲得了新的生命。”這類作品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淳樸、勇敢的民風和民情。
我們曾經有那么多優秀的作品,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動畫片的民族藝術特色卻在退步,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很多平庸、雷同、粗制濫造的作品。網上也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九色鹿》之后,中國再無動畫片。雖然有些悲觀,但我們確實應該反思,不是中國傳統動畫不適合現在的發展了,而是我們全盤否定了。正如彭月橙的看法:“我國動畫制作體系沒有充分地利用各種藝術資源,尤其是本土文化被嚴重忽視,喪失了一種文化自覺?!毙旅襟w對動畫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觀影渠道的變遷,而不是審美趣味的改變。所以,“創民族風格”的口號在當今依然適用,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創新。
現階段基于移動終端及手機為媒介的傳播特點,主要以有限動畫為主,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到對動畫風格的追求上,因為藝術風格對于新媒體動畫短片來說非常重要,具有新鮮感和裝飾美感的表現手法比常規的手法更加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具有裝飾風格的動畫總能在眾多動畫作品中脫穎而出,是當今新媒體時代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因此,有著成功經驗的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對新媒體動畫藝術的發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首先,平面化、圖案化的畫面風格具有較強的視覺吸引力,也符合新媒體動畫的傳播特點。傳統動畫中縱深感、空間感較強的畫面和具有豐富細節的大場面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我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所呈現的平面化空間構成可以得到充分展示。由于我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中大多采用的是散點透視,視點不固定在一處,也不受視域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視點,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以組織進畫面,看起來既不單調又沒有雜亂無章,充滿秩序感。另外,它也不強調光影,所以它更追求畫面的圖案化處理,增強了審美趣味。《九色鹿》的畫面不講究透視關系和空間感,片中場景中的山脈、樹、花草等景物都沒有空間變化,只有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距離、方向和大小關系,因而它更強調線條、色彩的格律化處理。整個作品沒有光影變化,所有人、景都沒有投影,使畫面更加平面化,極具韻律美、視覺感染力。對于剪紙動畫來說,平面化是它最大的一個特征,從傳統媒體角度來說,可能平面化是它的一個局限性,但是對于新媒體時代有限動畫而言,采用平面化反而是其樂意追求的藝術效果。
其次,對傳統裝飾紋樣的借鑒,能夠增強裝飾性,展現民族特色。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傳播潛能?!洞篝[天宮》場景中宮殿、角色服飾紋飾以及祥云設計都極具東方特色?!毒派埂分袑τ趯m殿中燈飾、墻飾以及國王、王后的服飾設計也融入了裝飾紋樣,展現了人物的地位和權力。剪紙片在裝飾性上要更勝一籌,它主要借鑒了皮影戲、窗花、剪紙等民間藝術形式,在造型上更加強調傳統裝飾元素的刻畫,而非動作細節。這些作品每一件都是精品,這些藝術樣式和傳統元素中國僅有,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再次,在鏡頭語言的運用上,新媒體動畫多使用近景或者特寫鏡頭并避免復雜場景,由于移動媒介的屏幕小,推拉搖移等鏡頭變化時盡量緩慢和平穩,快速鏡頭會令人眼花繚亂。而裝飾風格動畫正好符合新媒體動畫鏡頭語言的特點。比如我國傳統剪紙動畫,鏡頭運動和角色的運動都比較單純,少有轉體動作或以透視為主的視角運動,大量近景或者特寫鏡頭的使用,使豐富的色彩和角色精美的細節得以保留。剪紙動畫的裝飾美感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使得國外的動畫藝術家們也鐘愛于這種藝術形式,再加上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動畫軟件的應用為剪紙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賦予了新的內涵。法國著名的動畫大師米歇爾.奧斯洛在《王子與公主》中大膽采用水墨、暈化、漸變顏色和多層次景深等現代數字技術,將剪紙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得到創新。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這類風格的動畫傳播潛能不斷被挖掘,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產品曾因其裝飾風格動畫廣告一炮而紅,該廣告片采用電腦技術手段,借鑒了剪紙藝術形式,融入傳統紋飾和茶文化元素,使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表現了豐富的內涵。“公元一二六年,蒸青綠茶東渡日本;貞觀十五年,紅茶經茶馬古道傳往西域;17世紀,中國烏龍風行英倫”以簡短的29秒展現了我們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茶歷史,到現在這個產品依然賣得很火。就在今年的奧運會開幕后的首個比賽日,一部2分43秒的裝飾風格動畫短片《決戰東京奧力給》在全網迅速走紅,全片采用剪紙形式,畫面融合了古典文化和奧運等相關裝飾元素,節奏感較強,鏡頭轉換自然流暢,具有很強的視覺感染力。當天熱搜閱讀量超6000萬,許多大V轉發為其點贊。同天,《人民日報》也在其官方平臺轉發該作品。所以,新媒體時代中國傳統裝飾風格動畫依然沒有過時,依然有較強的生命力。
動畫風格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動畫藝術是內容和形式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始終要為內容服務。新媒體時代,我們要創作出既符合其傳播特點又能夠反映當今時代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好故事。
新媒體動畫與傳統動畫相比具有豐富性和多元性,觀念和表現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我們要正視現實,仔細分析、研究傳統裝飾風格動畫中的積極因素,然后找到方法來發揚它。那些認為新媒體已經改變了動畫的技術悲觀主義者或宿命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媒體動畫絕不是排斥歷史,而是將歷史融入了新時代的形式和內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