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波 張毅偉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日照 276826)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經濟水平日益增高,尤其是在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的體育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馬拉松運動有著超越身體與精神極限的原始意義,成為我國大眾體育發展和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馬拉松賽事的引領下,參與馬拉松運動的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并且隨著他們參賽次數的增加,一系列的問題相繼出現。該文通過對高校馬拉松社團調查,了解社團現狀,分析社團訓練與管理中存在問題,設計出高校馬拉松社團“賽訓管服”一體化管理模式,進行參賽規劃、組織訓練、社團管理和賽事服務,為大學生提供直觀的賽事服務,提升學生的運動成績,培養高質量優秀競技人才,對學生綜合發展和學校聲譽提升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該文以高校馬拉松社團“賽訓管服”一體化模式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學校圖書館等查閱相關馬拉松賽事的書籍、論文50余篇,為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通過對山東體育學院中長跑教練組進行訪談,歸納和總結關于馬拉松社團的相關意見,為實證性研究奠定基礎。
1.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WPS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進行匯總分析,結合前人研究結果,進一步深入調查社團存在的問題,為該文研究提供依據。
參賽規劃設計,是以馬拉松賽事為競賽主線、以場地田徑錦標賽為核心、以校內賽事為輔助,構建主線賽事、核心賽事和輔助賽事,形成三位一體的競賽體系。中長跑競賽體系的賽事,主要為開放性的常態化馬拉松賽和常規性的田徑場地錦標賽。其設計主要包括馬拉松賽事體系整體設計和中長跑錦標賽賽事布局。馬拉松賽事整體設計,要遵循的參賽原則:開放性原則是針對馬拉松參賽自愿,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賽;常態化原則是貫穿于教學實踐中,形成“以賽代訓”“賽訓結合”的教學訓練實踐模式,有利于夯實馬拉松有氧訓練基礎,為提高運動競技水平積蓄資本。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馬拉松賽事推廣平臺相繼出現,人們可以通過推廣平臺直接報名并繳費參加這類比賽[1]。還有一些未被認證的小型馬拉松賽事,由于其本身知名度不高,參賽人數較少,甚至有的賽事參賽人數達不到組委會所設定的人數限制,其競爭性降低,在這些賽事中,有的獎金數額并不低于一些大型賽事,所以一部分成績較好的大學生,對這些賽事更加感興趣。該文通過收集比賽信息,將這些小型賽事的信息收集整合,并對大型馬拉松賽事按比賽時間、地區、成績和比賽獎金高低進行分類對比,將這些賽事提供給社團成員,供其合理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賽。
2.2.1 制訂訓練計劃
馬拉松項目屬于超長距離跑,它對有氧訓練的要求更高,對無氧訓練的要求相對較低,在諸多影響馬拉松訓練質量的因素中,周訓練次數、周跑量、單次訓練持續時間3 項尤為重要。制訂訓練計劃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情況、不同條件以及不同階段的運動員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2]。在訓練計劃的制訂中,應對同一訓練目的,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以免運動員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訓練方法練習同一目的的訓練任務時產生神經系統的疲勞[3]。此外,制訂訓練計劃可依據比賽日期來設置一個循環,即4個周的賽前訓練計劃,分別為:基本訓練周A、基本訓練周B、賽前誘導周C、賽前調整周D(見表1)。
表1 賽前一個循環的訓練計劃設計
2.2.2 訓練實施
依照運動規律將訓練實施過程分為多年訓練計劃、年度訓練計劃和周課訓練計劃[4]。制訂馬拉松社團多年訓練計劃是對社團成員大學四年的訓練過程進行總體規劃,目的是對未來的訓練活動設置一個合理的框架,使整體訓練計劃的大方向控制在原有的軌道上;將年度訓練計劃劃分為單周期、雙周期以及多周期。在課訓練計劃內容的選擇上方面,主要以跑量為基礎,遵循“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在專項提高階段科學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從而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2.2.3 訓練監控
訓練監控反饋體系,是競訓優勝的重要保障。馬拉松訓練質量監控反饋,主要采用簡單易行的心率測試法。一方面,用心率控制運動強度[5]。另一方面,用心率監控訓練。在運動訓練后即時心率,40s內連續完成3次10s心率測試。如果測試結果為心率逐漸降低,說明心臟恢復較好,身體疲勞程度差;如果測試結果為心率倒置,說明身體已經疲勞。此外,在訓練監控檢測設備具備的條件下,可采用生理生化指標檢測監控,如血常規、血紅蛋白、睪酮等檢測,研判運動員的運動強度及運動成績的上升空間及其發展潛力。
2.3.1 建立賽事交流平臺
搭建運動員賽事交流平臺,是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交流軟件,使運動員獲取競訓信息,實現體育信息資源的交流、共享和日常教學、訓練、競賽的管理,以及馬拉松賽事信息的發布、溝通,競訓經驗的交流、分享等。尤其是在比賽期間、寒暑假,師生異地時,有利于教練員遠程線上指導,拓展了競訓空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2.3.2 建立參賽信息數據庫
根據賽事需要,將運動員常用信息進行編制,主要包括運動員個人基本信息,還有常用聯系方式、交流、溝通方式等。運動員基本信息數據收集,通過協同文檔對運動員基本信息進行核實匯總,建立運動員基本信息數據庫,有利于了解運動員基本情況,能為后續組織教學訓練提供便利。此外,還能為參賽報名提供信息,一次收集多次使用,一勞永逸,提高工作效率。
2.4.1 賽前培訓
由于第一次參與馬拉松賽事的大學生經驗不足,所以進行賽前培訓,有利于讓其更好地參與比賽。賽前飲食尤為重要,賽前一周盡量飲食含糖量高的碳水化合物,注意飲食衛生,減少疾病。需要注意賽前1h左右不可進行補糖,在這段時間補糖,運動開始時血糖濃度會明顯下降,甚至低于正常值,此時運動員體能會明顯下降,力量減弱,比賽中容易造成低血糖,影響比賽成績,一般在比賽前1.5h 或賽前5min 內補糖效果最佳。出發前檢查好比賽的必備用品,賽前40min左右進行準備熱身,使身體充分活動,避免比賽時受傷。
2.4.2 賽中指導
馬拉松比賽中身體會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比賽中要及時補糖。賽中根據天氣和身體狀況補充能量,經過補給站時不感覺口渴也要適當補充一點飲料,因為糖在體內消化和吸收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一定不能等身體感覺口渴后再補糖,補糖過晚會直接影響比賽成績,嚴重時會造成低血糖休克,賽中合理補充能量有助于提高比賽成績[6]。
2.4.3 賽后恢復及宣傳
比賽結束后,許多運動員忽略了恢復性手段的作用,第二天出現肌肉酸痛、抽筋等現象,所以賽后恢復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比賽結束后,第一時間補充糖原,讓身體在比賽中消耗的能量盡快補充,加快身體恢復;適當進行慢跑和拉伸肌肉,可達到加快恢復體力以及放松肌肉的效果。當今,大學生獲得優體力以及放松肌肉的效果。當今,大學生獲得優異運動成績后缺少對外宣傳的手段,因而其知名度不高,并且也達不到宣傳學校的目的,因此,可以以互聯網為載體,將獲得優異運動成績的運動員進行線上宣傳,提高個人知名度,亦可達到宣傳學校的目的。
在國內外馬拉松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參與賽事的人數逐年增多,該文為高校馬拉松社團提供賽事規劃、日常訓練、成員信息管理及服務一體化賽訓管理模式。參賽規劃以馬拉松賽事為競賽主線、以場地賽為核心、以校內賽事為輔助,形成三位一體的競賽體系,搜集整理賽事信息,篩選推薦最佳比賽;訓練以有氧訓練為中心,注重練習次數、周跑量、單次訓練時間三要素;利用互聯網建立社團成員信息數據,對訓賽信息第一時間匯總診斷;做好賽前、賽中、賽后的培訓指導工作,加大賽后宣傳力度,提升個人和學校的知名度。因此,高校馬拉松社團“賽訓管服”一體化模式具有良好的普及和實踐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