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倩
(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鄉村振興是國家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數字技術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新手段和強大動力。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等文件,將數字鄉村作為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1],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在此背景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成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近年來,數字技術不斷向鄉村滲透,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和管理智能化、高效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帶動了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而言,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而農民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在鄉村推廣和應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民對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力,既可以使其便捷地獲取各方面的優質服務,又可以使其接觸現代文明、滿足精神文化需求,逐步過上高品質生活。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數字技術在鄉村的推廣應用。數字技術在鄉村生產生活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為破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瓶頸提供了可能。特別是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能夠實現農業生產播種、田間管理、收獲、銷售等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基礎上,鄉村治理需要引入“智治”,以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有助于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實現民主治理和開放治理,提升鄉村治理效率。目前,我國行政村“雪亮工程”覆蓋率達到66.7%,既為鄉村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也有助于實現鄉村治理智能化[2]。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目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其中關鍵環節是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數字技術在農村的興起,催生了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智能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拓寬了農產品銷售市場,盤活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力實施,我國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績。同時,存在以下問題。
在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鄉村數字化水平與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總體處于較低水平。《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顯示,2018 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僅占農業增加值的7.3%,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僅占農產品總交易額的9.8%[3]。數字技術在我國鄉村生產生活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數字鄉村建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需要盡快補齊短板。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支撐,但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信息基礎設施落后,很多農村尚未實現網絡全覆蓋。《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8 年我國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8.45%[4],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導致農民上網困難,不利于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發展。
數字技術具有“高精尖”的特征,對人員素質有較高要求。目前,農民知識技術水平還遠不能適應數字鄉村建設需要。一方面,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低、各方面條件較差,無法有效吸引數字技術人才,導致鄉村數字技術專業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多數農民的數字化素養較低,對互聯網的使用僅限于一般的生活和娛樂活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不足。
數字技術發展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等特征。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在數字化方面有明顯差距。城市普遍發展為數字技術的“綠洲”,而不少鄉村仍處于數字技術的“荒漠”。東南沿海的鄉村數字技術應用較廣,中西部地區鄉村數字技術的推廣進程緩慢。城郊鄉村受城市“溢出效應”的影響能夠分享數字技術的紅利,偏遠山區則無法及時推廣數字技術。
基于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要牢固樹立鄉村振興數字化思維,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獨特作用,實現鄉村振興。
目前,國家大力開展新基建,必須抓住機遇,推動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奠定基礎。要加大投入力度,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制定專門政策,劃撥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要推進重點工程,深入實施鄉村寬帶覆蓋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新一代網絡覆蓋工程等,加快鄉村互聯網基礎設施、信息傳輸通道和信息化服務能力建設。
要堅持系統謀劃,把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道路、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謀劃,一體建設、一體推進,整體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改善鄉村電信服務質量,擴大基礎網絡覆蓋范圍,推動城鄉基本網絡服務均等化,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關鍵是將數字技術全面融入鄉村建設各領域,重點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和鄉村治理融合發展。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穩步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互聯網+鄉村產業”,積極開展鄉村電商業務,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新興業態,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推動農業向現代化、高質量方向發展。
在鄉村治理方面,打造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運用數字技術手段調節基層矛盾糾紛、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滿足群眾公共文化需求等,努力建設善治鄉村,不斷提升鄉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才缺乏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瓶頸。要立足人才振興,積極培養鄉村數字技術人才;突出重點人群,積極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重點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返鄉創業人員、返鄉大學生、農村青年和婦女、退役軍人等群體的數字技術培訓,提高其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創新方式方法,結合農民群眾特點,發揮互聯網、手機APP 的作用,建立現代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組織開展數字人才下鄉活動,選擇先進典型開展經驗分享和交流學習,增強數字技術培訓效果;培養領軍人才,堅持政府牽頭、政策支持,各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協同發力,努力培養一批數字鄉村建設領軍人才,暢通人才下沉渠道,夯實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
全國各地鄉村發展水平、要素稟賦等存在較大差異,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時要注重方式方法,穩妥審慎推進,切忌“一刀切”;堅持試點先行,科學選定一批鄉村振興試點,對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先行先試,取得成功經驗后再以點帶面全面推開;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村莊發展差異,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類村莊特點,依據區位、資源、市場等因素,合理確定數字鄉村建設重點方向;堅持創新,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依托數字技術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在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能。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搶抓信息化建設機遇,推動數字技術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