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輝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農業是我國發展的支柱之一。當前,電子商務逐步深入到各個行業中,促進了傳統行業的發展與轉型。在此環境下,將電子商務模式與農業進行融合,可以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升農業產品的銷量,促成我國農業改革與創新,有助于我國農業穩定發展[1]。在互聯網的作用下,電子商務極大拓展了我國農業的銷售區域與銷售方式,從而令我國農業在網絡環境中與社會經濟發展趨于一體化,促進我國農業規范發展,并以此形成新的經濟體。
以淘寶為例,淘寶與互聯網相結合,支付寶與傳統線下銀行及互聯網相結合,在這些結合中形成媒介關系,在良好的合作關系中所蘊含的新型網絡發展方式,形成了“互聯網+”。在“互聯網+”環境下,對我國傳統產業以升級的形式進行優化,促進我國發展與改革,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2]。
在當前環境中,農村電子商務是促進我國發展的重要環節。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解決了絕大部分農村線上購物問題。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中,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形成新的消費習慣,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促進了農產品銷售。
第一,我國在線購物受眾普遍年齡較小,電子商務的受眾大部分是年輕人。當前農村年輕人消費占全國網絡消費總體消費比例的30%左右。農村青年在農村電子商務消費人群中的比重處于不斷增長的趨勢,而農村老年人在電子商務消費人群中的比重遠不及城市老年人在電子商務消費人群中的比重。隨著時間推移,青年人的購買能力趨于上升趨勢。
第二,農村居民在線購物的主要原因不是網絡銷售價格低。在當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群眾在網絡中消費不是因為東西便宜,而是因為有些物品在城鎮中不容易買到。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當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年平均消費高達2 萬元,這足以說明電子商務的形式已被農村居民接受并依賴。
在現實網絡消費過程中,人們經常會發現網絡購物的價格遠比實體購物價格低。在現實網購中,很多商家是工廠,因此在價格上比實體店優惠。在網絡購物中,居民可以通過網絡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例如,居民可以通過網絡買到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品。同時,便捷的物流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購買的物品送到家,這樣的購物方式更具服務性。人們通過網絡購物節約了時間,因此更愿意選擇網購[3]。
農村消費環境有限,一個村子可能只有一間便利店。在便利店中買東西十分便捷,但是商品種類較少,不能滿足居民生活所需。而城鎮市場較遠,要乘坐交通工具才能到達,從而使農村居民消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農村居民通過網絡購物,既可以實現對各種物品的購買,還可以送貨到家,這樣的購物方式提升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電子商務是目前市場環境必然的發展趨勢,但農村電子商務經濟較弱。當前,我國主流電子商務平臺都對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注入了大量的資金。各地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注入了大量資金,注重農村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但是資金不足仍是阻礙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原因。仍需提升我國經濟水平,積極分析阻礙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對有前景的行業提供大力支持。
在我國發展中,農村發展直接影響社會發展,因此應解決農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我國發展中,農村的環境與建設明顯落后于城市,因此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建設的扶持。雖然政府加強了對農村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但在農村發展中居民關注點明顯不在電子商務發展上。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體系,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沒有得到有效落實與發展。
雖然網絡技術的影響已遍布各個行業,但在農村環境中,大部分居民對網絡沒有全面的認識,農村居民對計算機不會操作、不會維修,影響了“互聯網+”在農村的發展。
在農村環境中,大部分居民文化水平較低,且學歷高的居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這是導致農村缺乏高級技術人員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村居民大部分以務農為主,不懂得網絡技術,多數農村居民只會用手機購物及觀看視頻。農村居民不接觸網絡,不了解網絡,對網絡不信任,產生抵觸情緒,令互聯網在農村的發展停滯不前。在此情況下,應提升農村居民對網絡的應用與交流,結合互聯網和農業開展營銷,令農業在網絡推動下發揮經濟效益。
隨著政府對農村的關注,增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令農村環境稍有起色,但在部分農村依然存在沒有網絡信號的問題,影響了網絡使用與普及。當前,農村網絡條件與空間條件依然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導致居民無法開展電子商務。
在農村發展中,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政府應結合農村在網絡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在政策中給予大力支持,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中,給予財力及技術支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在農村建立完善的網絡發展配套設施,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引入網絡技術操作人才,從而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形成新的農業發展模式,掃除阻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同時,研究農村與城市發展產生不平衡的原因,提出解決辦法,利用現有資源,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
在當前環境中,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具有很多優勢,例如可以在物流中根據農業地域及農產品的季節與周期調整物流運輸方式等。新鮮的農產品在正常溫度下難以存放,這導致以往的物流運輸形式難以符合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要求。在我國,傳統的農產品銷售大部分以批發形式銷售,少部分采用線上銷售,物流成本較高,且運輸效率較低。
傳統的銷售模式及物流運輸方式已不再符合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需求。在當前發展中,應在農產品物流中增添冷鏈運輸等環節,對電子商務進行科學管理,促進物流體系的集約化及規范化發展。
政府部門應在當地組織多元化的電子商務培訓,加強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培訓,促進農村開展電子商務,提升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基礎網絡商務技能。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過程中,應以支持的態度,鼓勵農村青年學習網絡設備操作技能。在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中,成立新型合作組織,并建設與其發展相匹配的網絡協會。成立信息服務站,增加網絡設備,提升農村網絡技術水平。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引入營銷人才,進行網絡營銷,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在農村電子商務工作中,著重培養有能力的農村有潛力的從業人員,并在財力上給予支持。在電子商務逐漸趨于成熟化發展時,可以運用電子商務項目發行債券。在電子商務發展中,運用內部折扣與補貼,擴大農村電子商務及物流公司的規模。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建立對接機制,以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為重點,促進人才與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合作發展。
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還可以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鼓勵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實踐操作與練習。在學校中提升學生對電子商務的了解,便于學生投身于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從而提升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聘請經驗豐富的電子商務指導教師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開展指導與培訓,提升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技能。通過培訓與學習,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規范化與科學化發展,提升農業經濟水平。
對于大部分的農民來講,在農村環境中開展電子商務經營,沒有足夠的營銷經驗,也沒有足夠的運營資金。政府應出臺政策支持小型電子商務模式運作,可以與當地銀行形成合作關系,以較低的利息貸款給開展農村小型電子商務的農民,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缺乏資金的問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在農村環境中要想取得電子商務良好發展的效果,需要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與應用環境。應結合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補貼等,擴大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范圍,推動校企合作,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