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琳
(重慶市南岸區委黨校 重慶 401336)
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開展將廣陽島打造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的研究,對于深入推進重慶都市區的綠色發展實踐,探索西南地區都市區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積累都市區建設高品質人居環境的經驗,探索長江旅游生態開發與保護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目前,關于綠色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綠色發展概念研究。黃志斌(2015)提出,綠色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與綠色資產、綠色福利相關,但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劉德海(2017)提出,要從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不斷豐富對綠色發展的認識。秦書生(2017)從價值觀、生產生活方式的角度認識綠色發展。二是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研究。楊衛軍(2016)從哲學層面認識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方法論意義。焦艷(2017)從價值觀、路徑和保障機制認識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三是綠色發展實踐的評估。漢舟(2016)采用層次分析與專家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綠色發展進行評估。袁文華(2017)基于熵權法對國內一些城市綠色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四是綠色發展路徑。鄔曉燕(2014)提出,從體制創新和企業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塑造等方面發力,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李雪嬌(2016)強調從利益協調、行為規范、制度轉型和激勵設計4 個方面入手。鄭海友(2016)提出科技、資本、文化和制度的支撐作用。渠彥超(2016)提出推動發展模式轉型、轉變消費理念和規范政府指導行為。
從總體來看,綠色發展的研究范圍較廣,研究視角寬泛,既有理念和理論研究,也有綠色發展的實踐研究。目前已有一些結合地方實際開展綠色發展研究的成果,但總體上研究特色不足,研究的學理性有待深入。
從綠色生態綜合體和川渝合作的角度,研究將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的條件以及路徑,提出基于綠色生態綜合體的理念,在規劃、人才、資金和宣傳等方面積極與四川以及全國其他地區進行合作,拓展綠色發展思路,集聚綠色發展智慧,形成綠色發展合力。綜合運用實證法、對比分析法和系統分析法,剖析將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各類影響因素,提出具體對策。
綠色發展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之一。綠色生態綜合體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式,體現了人類對綠色發展的不斷探索。總體來看,綠色生態綜合體體現出以下思維特征。
綜合是綠色生態綜合體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綜合是在考慮各組成要素基礎上的綜合,是綠色發展系統思維的體現。綠色生態綜合體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系統思維,也是從系統性的角度思考人類發展問題的體現。綠色生態綜合體要求人們用系統性和聯系的思維處理人與環境的問題[1]。
實現長久發展是綠色生態綜合體的根本目標,這個根本目標是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體現。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發展的本質,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人類有可持續發展的夢想,但關鍵在于采取相關的行動,其中重要的路徑就是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綜合體[2]。
綠色生態綜合體是綠色發展共生性的體現。人類社會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與各種生物也是命運共同體。綠色生態綜合體體現了綠色發展的共生性,要求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保護自然。
成渝地區的發展有以下有利條件。在政策方面,有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多項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持;在資源方面,成渝地區雨水充沛、氣候濕潤,森林覆蓋率高,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在產業方面,川渝地區旅游業等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綠色產業的帶動效應明顯;在科研方面,川渝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較多,科研實力強,能夠有效支撐綠色發展;在理念方面,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各級政府積極出臺多項規定和辦法推動綠色發展有效落實[3-4]。將廣陽島打造為綠色生態綜合體的有利條件如下。
目前,廣陽島主要以包含西島頭、綜合示范區、山頂觀景平臺、運動場東側、東島頭、廣陽營在內的觀光旅游為主,未開發的區域較大,適合整體開發。
廣陽島是重慶主城區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具有典型的“山環水繞、江峽相擁”地形地貌特征,島內山水林田湖草基本形態尚存。島內共普查記錄到300 多種植物、100 多種鳥類、80 多種魚類等。
一是廣陽島是巴蜀文化的集中地。廣陽島曾是古代巴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巴渝文化的重要承載地之一??脊湃藛T在廣陽島發現大量新石器時期的石制工具、側身屈肢墓葬以及陶片標本,島內原始人類的生活遺址面積超過了4 000 m2。二是廣陽島有抗戰文化遺跡。當地修建過廣陽壩機場,抗日戰爭期間,廣陽島上空發生過多次激烈空戰。島上先后駐扎過蘇聯援華飛行隊和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士兵營房、機場油庫、美軍招待所、發電房、庫房、防空洞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5]。
《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提出,要從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入手,規劃和建設廣陽島。《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以片區開發的形式,以廣陽島為核心構建“一島兩灣四城”總體空間結構,將其打造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重慶市提出,從做好生態修復,建設生態設施,修建綠色建筑,籌建大河文明國際峰會場館、大河文明館、長江文化書院等方面打造廣陽島。
在環保方面,川渝簽訂了《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等協議,川渝在污染共治、機制共商、環境共管等方面尤其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項目中的合作,為廣陽島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成都是全國重要的高校集中區之一。要積極吸引川渝高校參與廣陽島建設,貢獻智力成果。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廣陽島”活動中的50 余位專家學者中,包括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資環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曲兆松、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羅建勛。目前,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等川渝地區的20 所高校組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重慶在打造廣陽島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的智力優勢。
廣陽島區位優勢突出,距離江北機場T3 航站樓不到30 km,車程不到0.5 h。根據區位和相關規劃,廣陽島將重點發展會展經濟等一系列服務業。成都在發展會展經濟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成渝可以在廣陽島的產業發展模式等方面開展探討和合作。
采取政府搭臺的方式,南岸區主動出擊,與有合作意向的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用優惠的政策和待遇積極引導成渝地區企業參與廣陽島開發項目,增加廣陽島建設和開發的力量,解決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基于廣陽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參照成功案例,綜合考慮政策、機制、資金、文化和人才等要素,從建設綠色生態綜合體的角度出發,將廣陽島打造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提升重慶市綠色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助推成渝地區建設為高品質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