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吉縣農業農村局 山西 臨汾 042200)
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從而更好地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具體來說,明確土地權利歸屬,強化土地流轉,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企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提高農作物產量,滿足市場需求,有助于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全面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1]。
農村土地確權主要是依據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對某一范圍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之間的隸屬關系以及其他權利的相關內容進行確定。通過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和頒證,可以使物權保障得到強化,使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以及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更好地為農民貸款抵押提供支持,使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效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向著規模化、現代化的方向不斷轉變,需要通過對土地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從而更好地解決農村、農業及農民的問題。土地確權是解決土地相關問題的重要基礎。政府需要從政策及法律等層面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全面保障。農村土地流轉往往會受到勞動力轉移、土地承包經營效益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非農建設項目需要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導致土地流轉過程受到阻礙[2]。
我國在取消農業稅后,又陸續出臺了相關惠農政策,極大增加了土地收益。一些農戶在明確看到土地收益后往往會選擇單方面解除流轉協議。由于承包經營權證書沒有進行更名登記,導致土地確權過程中出現無法確定歸屬權的現象。
為了使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一些農戶承包土地后存在擅建房屋的現象,使土地用途被改變。如果不有效遏制這種行為,將會嚴重破壞我國耕地資源。
結合我國《土地管理法》可以知道,一戶農民最多只能有一處宅基地。一些農戶為了占用更多宅基地而購買搬入城鎮的農戶房屋,出現私自買賣宅基地的現象。這對開展土地確權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為了滿足公共利益需求,政府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土地進行征收,同時給予相應補償。由于對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夠明確,導致相關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權能不夠清晰。在土地征收過程中,政府在集體所有權問題上保持著強勢地位,出現了一些土地征收行為失范的現象。
在具體土地流轉工作中,政府需要有效發揮引導和監管等職能。由于存在一定的經濟利益和政績誘惑現象,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容易陷入其中,最終出現行政行為偏失或失當等現象。除此之外,在土地流轉工作當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對自身角色定位不準確,出現了定位偏差問題,進而導致相關職能缺位。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土地征遷行為變得更加頻繁。一些地區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未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執法程序,進而影響了執法效果[3]。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眾對農村土地問題的關注度逐漸加大。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成為熱點問題之一。想要有效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需要完善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使農村土地制度得到有效改進。
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為了使這一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實,需要充分結合相關法律政策,有效開展土地承包管理服務工作,從而確保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性,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村經濟建設水平。由于一些歷史原因,農村土地出現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對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重視,采取有效對策進行解決。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屬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的集中開展形式,有助于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從而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通過有效開展此項工作,可以提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水平,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各地區、各部門需要統一思想認識,從戰略和全局角度出發,將其作為實現農村全面改革的重要措施,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效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想要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需要準確把握我國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精神,制定完善的制度,嚴格按照相關原則統一進行部署,確保該項工作有效推進。通過開展該項工作,可以使土地承包過程中四至不清、面積不準和空間位置不明確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解決土地糾紛,完善相關補貼政策。
各地要嚴格按照中央要求,穩步擴大試點,在計劃時間內有效完成該項工作。同時,地方政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安排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后續工作,按照由易到難和試點先行的順序進行落實,分期分批推進,不僅要保證實施進度,更要注重服務質量。有試點工作經驗的地區,需要加強學習并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完善監督檢查工作,合理制定相關制度,為工作全面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政策性,還需要有效把握政策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4.3.1 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土地承包關系,既不是對現有關系推倒重來,也不是打亂重分,而是以現有承包臺賬等作為依據對承包地的歸屬進行確認。
4.3.2 堅持以確權確地為主
在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時,需要堅持確權確地原則,不僅要確地到戶,還需要對確權確股的范圍進行嚴格把控,堅持農地農用原則。
4.3.3 堅持依法依規有序操作
相關部門要有效落實物權法定精神,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相關部門出臺的規范和標準,調查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承包合同,建立起具體的登記簿,并頒發權屬證書,確保登記準確、真實、完整。
4.3.4 堅持以農民群眾為主體
在此項工作中,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是關鍵。要深化落實相關的宣傳、解釋和動員工作,使農民群眾對此項工作具有的重要意義產生深刻認識,有效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過程中,確權是工作核心,登記是工作重點,權屬調查是工作關鍵。各地政府要從實際出發,有效完善相關工作環節。
4.4.1 開展土地承包檔案資料清查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農村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的相關資料、臺賬、方案以及合同等,有效清查、組卷和整理相關權屬檔案資料,并按照具體要求保全、補建和修復相關資料。
4.4.2 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
相關部門需要針對農村集體耕地進行經營權調查工作,查清承包地權利歸屬,重點調查發包方、承包方及承包地塊等,準確填寫相關調查表,并制作調查結果公示表和權屬歸戶表。
4.4.3 完善土地承包合同
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公示確認的調查成果,對土地承包合同進行完善,以法定依據為基礎,確保承包戶取得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果承包戶未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則需要重新簽訂,還需要補簽和完善丟失、殘缺的承包合同。
政府在處理農村土地關系時,需要掌握最新動態,有效采取土地管理措施。對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中出現的農戶占用、私自買賣、行政執法程序不嚴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土地權屬狀態界定和土地流轉合同簽訂情況進行調查,規范行政干預,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在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工作時,相關部門需要有效發揮職能,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及流轉機制,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確保相關工作有效落實,從而促進我國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