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慧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作為一種經濟要素,企業會計信息通過不同的專業方法,運用貨幣資金反映企業的資本運營以及經濟活動,為企業的核算和監督管理提供基礎。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在企業的核算過程中。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將會影響企業經濟管理決策的正確性,給企業健康發展帶來阻礙,甚至不能有效保護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進而給社會及社會經濟環境帶來消極影響。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通常是指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存在一定缺陷,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會計準則處理賬務,而是人為操縱經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會計信息不能有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所提供信息的真實度和可靠度不高[1]。目前,我國部分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多,而且失真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樣化,主要的表現形式如下。
會計核算失真主要是指原始憑證等承載企業核算信息的載體存在不真實的情況,例如企業偽造原始憑證或者購買虛假發票,將一些本應該屬于業務招待的費用劃為員工的薪酬福利,私自增設小金庫,虛增企業資產等。
成本和費用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因此調整成本和費用是企業操縱利潤的方式之一,例如通過降低專業成本和費用,將一些本應該計入費用的資金計入負債,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2]。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獲得的經營成果需要向國家繳納一定費用成為國家稅收。部分企業出于利益考慮,往往通過專業方式漏稅,給國家的財政收入帶來了消極影響。
在采購和銷售的過程中,由于企業銷售結算方式不同,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債權債務,而且這些債權債務不清晰,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質量不高,存在壞賬。
部分企業利用政策漏洞虛增經營利潤,例如企業由于經營不善出現虧損,但為了粉飾經營業績,對外公開虛假的財務信息。通過這種方式,部分應繳納的稅費成為了企業的利潤,而利潤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預期[3]。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一旦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降低企業的誠信度,不利于企業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有序運行。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業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保護企業的資產,預防企業內部出現問題,避免影響企業信息的真實性,保證企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得到有效執行。目前,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都能夠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但小部分企業并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便成立了內部控制部門,也是由管理者組成,不能有效發揮內部控制部門的監督作用。
此外,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部門沒有整體意識,不能擺脫傳統模式,往往把監督重點放在了企業成本和資產方面,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出現問題,不能全面監督企業經營,使企業會計信息不能有效真實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4]。
當前,大部分企業經常出現濫用會計人員的現象,使得部分工作人員出于個人利益等原因順從企業管理者的意愿,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帶來了一定限制,導致有關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企業外部監督主要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監督具有強制性,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需要多個部門相互協調,而協調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無法取舍的情況,導致政府部門的監督效果存在一定局限。在社會公眾監督方面,監督主體通常是一些專業機構,但這些專業機構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得出的結論可能存在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效果。
企業有很多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企業股東以及債權人等,這些利益相關者往往具有不同的經濟目標。企業投資者比較看重企業的長遠發展,注重企業股本的增長。企業債權人更加注重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關注企業的現金流以及盈利情況。政府以及稅務部門則關注企業所產生的經營成果中能夠上繳的部分。因此,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往往具有不同的經濟目標,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利益驅使[5]。
我國現有的政策和法律重點關注處罰的方式,對提供不真實企業會計信息的處罰力度不足,即便有企業被有關部門查處,處罰力度往往較輕,導致企業可以不用考慮提供虛假信息的成本,而且有關法律和政策也忽略了對企業宣傳提供虛假信息的危害。因此,較輕的懲罰力度以及不健全的懲罰措施導致企業容易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
通過分析針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應建立更加完善和系統的監督體系,加大法律監督力度,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防范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業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保護企業資產,預防企業內部出現問題,避免影響企業信息的真實性,保證企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得到有效執行。想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的制度,例如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與企業的財務制度統一,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具有分崗分權、保護財產等功能,特別是在培養專業人才、提高人員綜合素質以及合理預算方面進行優化和完善。因此,企業應該從整體出發,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6-7]。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具有監管功能,對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該從法律以及政策方面支持第三方社會機構對企業的監管,提高監管效果。
為了有效加強監管,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與這些機構的聯系。例如制定相關政策后,可以從政策方面加強對第三方的引導,從政策實施方面提高第三方機構對法律政策的認知,使有關人員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職責。此外,相關機構應該提高監管水平,建立全面完善的監管體系。
在會計法律體系中,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信息具有重要影響,是評價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因此,想要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應該對會計準則進行修正和完善,全面優化會計準則中的細節,減少人為操作的情況。
在完善會計準則體系的過程中,應該保證法律體系的完整性。雖然我國有關會計法律對提供虛假企業會計信息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說明,但是如何參考和使用會計法律,實施何種程度的懲罰,并沒有詳細闡述,因此要重點關注,以提高執法效果。
如果企業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通過虛假信息獲得的利益遠大于違法成本,那么較輕的懲罰力度并不能有效防范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因此要增加違法成本,加大懲罰力度,例如美國安然事件發生后,美國出臺了薩班斯法案,此類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我國此類現象的違法成本并不高,導致我國出現此類現象的頻率逐漸提高。
應從法律層面出發,出臺更加嚴格的制度和懲罰標準,提高違法人員的賠償和損失,從源頭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如果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無法客觀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則可能無法為企業的決策活動提供全面真實的依據,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不良影響。應該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管體系,健全會計法律體系和制度,增加違法成本,加大懲罰力度,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