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山
(龍巖第一中學,福建龍巖 364000)
教師對語文的教學方案要有準確的認識、正確的定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的思想也必須有所革新,有關教學的不同問題都要解決,不能遺漏。筆者以當下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基于學生的需求和高考的重點,設計有趣的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并能夠通過閱讀提高語文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對生活有所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我們通過對課堂的實際觀察發現,教師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部分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這其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講課方式落后,不愿意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愿意去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認識不足,并且不愿意花費時間去仔細看文章,更別提主動去思考文章的內涵。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不斷地持續下去只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1]。
語文閱讀教學是適應當今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縱觀我國現在的語文閱讀課堂,盡管眾多教師已經朝著這個教育發展的方向前進,但仍有不少教師難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灌輸式”教學,課堂的主體依舊是教師,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對學習內涵的理解不透徹,沒有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這就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認識模糊,不愿意花費時間閱讀原文,學生寧愿直接去看題目。閱讀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內涵,提高自身的素養,擁有更豐富的體驗。但是現在,學生的學習完全是為了應對考試,為了完成題目而大致瀏覽文章,對文章表達的內容、作者的情感和需要發掘的人生哲理等并不進行仔細探究。這種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體驗的閱讀是沒有效果的。
教學方法的落后主要是教師的備課和課堂設計不充分,沒有為學生安排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答題技巧,沒有注重文章本身。套用一些格式和答題思路回答問題是目前語文閱讀的主要教學方式。一般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給學生介紹文章作者的相關經歷,再對寫作背景進行簡要的介紹,最后,學生開始閱讀,經過教師指導后劃分文章的段落,完成閱讀題目的解答。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講是固定、枯燥的,閱讀對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享受,而是學習上的負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就是與興趣息息相關的,可以說興趣是一個人前行的動力。但是,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古板的教學思維會磨滅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仔細閱讀文本、關注文章是讀懂作者心理的好方法,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認為閱讀理解是程序化的、枯燥無趣的,閱讀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學生沒有體會文學作品中細膩的美感和情感的升華。這樣缺乏興趣,單純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的學習是令人感到沉悶的,課堂教學自然也談不上有趣、高效。
閱讀的內涵是多種多樣的,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體會的。閱讀本身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精神上的體驗。人們欣賞某一個作家或者某一篇文章,一般是因為文章的辭藻和思路,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某種觀點能夠引起共鳴。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和主人翁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仔細品讀,感受優美的辭藻、深邃的哲思和美好的意境,每一篇文章都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2]。在高中語文閱讀教材中,經典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們在任何時代都能引起共鳴,都能給人帶來思考。這就與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閱讀同一篇文章會得到不同的感悟是一個道理。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仔細品讀文章,才能在授課的時候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教學不能總是遵循傳統的方式,介紹背景、通篇閱讀、解答題目已經不能適用于現在的教育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教學。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豐富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方法能夠拓寬教師的思路,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利用圖片模擬等手段,將文章的內容再現,學生從中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者創作的目的,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音頻、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容易代入情感,激起心中的波瀾。例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文言文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較難,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將關于“蜀道難”的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而且,相較于文字,圖片更容易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難度。教師應主動研究創新的教學方法,結合當下的情況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
閱讀的形式應當是多種多樣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僅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愛好被磨滅,而群文閱讀是一種較新穎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是指將幾篇文章放在同一節課中,教師找準這些文章的內在區別和聯系,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生通過對比文章,形成自己的觀點,對文章有自己的總體認識,細化閱讀,最后實現學習目標。群文閱讀的方式可以彌補傳統閱讀課堂的不足。教師使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有較多的收獲。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要在語文學習中逐步學會自主閱讀,學會自我品讀;能從不斷地做題和欣賞評價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寫作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教學,通過觀察學生近期的生活現狀,選擇合適的篇目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感悟。結合實際的課堂才是有意義的課堂,可真正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本質。
綜上所述,教師應對當今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總結出新的教學方法,通過改變教師和學生的閱讀認知、豐富教師的授課方法等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對感知、欣賞、理解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提高其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