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清
(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江蘇南京 21001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痹谛畔⒓夹g教學活動中應用STAD 型合作學習正是為了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如何學。
學生—小組—成就型合作學習是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作學習類型。在具體實施時,教師應先進行授課,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責任感等,將學生分成4~5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形成小組長帶領組員學習的樣態。小組成員之間共同研究、討論,互相幫助,小組長對每位組員的學習都應負起責任。
在教師授課和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對每位組員進行測驗,采用“進步制”的方法對學生的成績做出評價,如以學生過去的表現為依據,統計學生進步后的成績,同時,根據每位組員的進步程度來計算整個小組的進步程度。
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的教學必須面向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理解、決策、評價等為基礎,在信息技術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交流、合作是他們必須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STAD 型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對某項任務或技能的學習,必須通過組內交流及與組員之間的共同合作、努力來完成。
通過主題學習,學生既能懂得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學習各種探究技能與方法,得到最終的作品,又能全面發展自身的多方面技能。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以“金山畫王”軟件為載體、利用STAD 型合作學習模型的電腦繪畫主題教學。
1.確定小組規模。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教室的布局,將全班45名學生分成A、B、C、D、E、F、G、H 八個小組,其中B、D、F 組每組5 人,其他組每組6人。
2.組員任務分配。每組選出1名小組長,負責協助其他組員學習每堂課的操作技能,學會使用繪畫工具。在組員繪制出相應的圖形后,小組長負責蓋章,為之后的組內評價提供依據。
3.布置教室。信息技術教室設置了8個圓桌,每桌最多可坐6人,方便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4.準備合適的教學材料。教師需要準備兩類材料:一是學習繪畫的工具以及待繪制的圖形;二是學生掌握繪畫基礎后進行融合、創新的圖形。例如,在講授“可愛的毛毛蟲”一課時,教師準備了“金山畫王”中的圓形工具,繪制了粗細、大小、顏色各異的圓形,讓學生對照模仿。之后,教師利用圓形工具繪制了各種小動物,如毛毛蟲、蝴蝶、蜻蜓等,并以毛毛蟲為重點,讓學生模仿、創造,利用已掌握的圓形工具,組合創新出其他新奇的事物。
1.角色分工。每位小組成員需要掌握每堂課的學習內容,小組長負責指導和監督。組員之間必須互助、合作,確保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例如,在講授“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一課時,教師先呈現了“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的組圖,讓學生找出圖片的共同之處,再由小組長負責匯報。小組成員也可根據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創作,繪制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
2.分解學習任務。在“水墨山水畫”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呈現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即掌握水彩筆的使用。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繪畫技能,能夠熟練使用水彩筆繪制基礎圖形之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自由討論:如何根據已掌握的繪制方法,組合其他圖形,創作出新的圖形,或效仿繪制教師提供的圖形。
3.組員評價。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通過交流、討論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開展學習與合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繪制工具的掌握程度,綜合考慮學生的作業質量來評定學生的個人得分。小組成績的高低視組員的進步程度而定。
4.個人職責的完成度。在主題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個人職責是否完成,取決于小組成員得到了多少個小組長的簽章。其中,個人分數=其他小組的評定(50%)+同伴評價(30%)+個人自評(20%)。
5.小組評價。在學生提交作品后,教師可以從其他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根據小組作品的主題設置是否完整、內容表現形式是否豐富、版面設計是否簡潔、作品是否具有趣味性等方面,為作品打分,最終的小組成績=小組成員進步分數之和/小組人數。進步分數由本堂課與上一堂課小組得分的差值算出,分數為正,表示小組成員在共同進步;分數為負,表示小組成員仍需再接再厲。
6.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積極尋求小組長的幫助。
7.善于傾聽他人觀點。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小組討論時積極傾聽,適時給予補充、總結,共同努力,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STAD 型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予詳細的介紹和解釋。在講授一個全新的知識點時,教師需要在小組成員交流、合作之前,給予詳細的介紹和解釋。例如,在進行“陽光里的小蜻蜓”這一主題教學時,蜻蜓翅膀中的光照效果使用了“濾鏡”,而這一工具對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教師需要在小組合作前解釋“濾鏡”的效果,之后,再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
2.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在小組合作階段,教師需要頻繁巡視,表揚做得好的小組,鼓勵表現欠佳的小組。
3.在必需時給予幫助。例如,在學習“拼拼貼貼現美景”時,學生第一次使用神奇的“仙女袋”工具,在自己的畫作上堆滿了植物,這時,教師需要適時地提點,告訴學生應適當地為畫面留白,不適宜的堆砌并不美。
教師應根據小組成員提交作業的數量、質量,對學生在“金山畫王”主題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學生的個人成績由自評、互評得出,學生的個人分數=其他小組的評定(50%)+同伴評價(30%)+個人自評(20%);小組分數的高低,視組員的進步程度而定,小組成績=小組成員進步分數之和/小組人數。進步分數即本堂課與上一堂課小組得分的差值,分數為正,表示小組成員在共同進步;分數為負,表示小組成員仍需再接再厲。
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STAD型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可以提供或接受其他學生的幫助和支持,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這種積極的合作方式能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團隊。學生不僅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對小組內的每一位成員和整個小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