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欣,馮 雨,李 靜,崔新杰,馬效恩
(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 濟南 250099)
國家統計局2021年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達到18.7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山東省60歲以上人口占20.90%,較2010年比重上升6.15%[2]。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其老齡化程度一直不容忽視。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養老模式已無法完全滿足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人口老齡化是挑戰也是機遇。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就能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同時開辟“銀發經濟”新藍海,不斷滿足老有所養新需求[3]。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就是這一片新藍海中的一部分。因此,本研究以濟南市老年人為調查對象,探究濟南市老年人群在醫養結合背景下的養老意愿,以期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更優質地滿足老年人對更好的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
以濟南市老年人為調查對象,采樣方法為選取濟南市所有12個區(縣)作為總體,先隨機從每個區(縣)抽取兩個街道(鄉鎮);再隨機從每個街道(鄉鎮)抽取兩個社區(村),共抽取48個樣本社區(村)。
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截至2021年5月30日,年滿60周歲;②在濟南市居住時間≥1年;③具有良好的理解溝通能力,并愿意配合調查。
調查時間為2021年5月,調查方式采用電子問卷與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在樣本社區(村)中隨機選取人員進行填報。最終回收60歲以上老人問卷4391份,其中有效問卷4300份,有效率97.93%。
根據調查需求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3個部分:①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戶籍、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子女數目、收入來源、月平均收入、生活自理情況等;②養老意愿情況;③醫養結合概念了解程度、醫養結合機構意愿情況等。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究影響濟南市老年人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共調查濟南市60歲以上老年人4300名,其中男性2038名(47.4%),女性2262名(52.6%)。在所有老年人中,選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人數分別為2428(56.5%)、338(7.9%)、1534(35.7%)。結果表明,家庭養老仍是當前濟南市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其次是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選擇比例仍然較低,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戶籍所在地、婚姻狀況、就業情況、兒女數目、月收入、文化程度、生活費來源、對子女和其他親屬照顧的滿意程度、健康狀況、醫療機構的選擇情況、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購買情況、對現在生活的滿意程度、對醫養結合的了解程度、對醫養機構的接受程度和對機構養老費用的接受程度在不同養老意愿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濟南市不同養老意愿老年人基本情況比較 n(%)
將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合并為社會化養老模式,以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居家養老=0,社會化養老模式=1)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居家養老和社會化養老相比,戶籍所在、文化程度、生活費來源、對子女和其他親屬照顧的滿意度、對現有生活滿意度、醫療保險擁有程度、同住情況、對醫養結合的看法和對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接受程度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濟南市老年人居家養老和社會化養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濟南市老年人群的養老意愿仍以居家養老為主,占總調查人數的56.5%;其次是社區養老,占總調查人數的35.7%,較柳紅娟和董華蕾等[4,5]山東省其他同類研究,本研究社區養老占比高。這可能是因為:首先,濟南市老年人群仍然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在傳統觀念中仍是主流;其次,居家養老的成本更低,更容易被人接受;最后,社區養老服務正在逐漸興起,可以讓老人同時接受家人的照顧和社區的部分上門服務。
3.2.1 基本情況對養老意愿的影響
戶籍地為農村、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生活費來源為其他親屬或自我儲蓄、沒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居家養老。首先,農村老人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這與劉露露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因為農村老人相對城市老人而言,對現代社會化養老服務的認知仍然欠缺,并且農村老人的收入來源多依靠年輕時的儲蓄或兒女親屬的贍養,對家庭的依賴度較高,因此更加偏向于居家養老,本調查中生活費來源于其他親屬或自我儲蓄的老年人也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文化程度較低的老人也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7],他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新觀念和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較低,他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更重,因此更多選擇居家養老。居家養老的成本相對社會化養老成本更低,老年人的醫療花費一般較高,選擇居家養老能夠減輕老年人的經濟負擔,成本更低的居家養老就成為了他們更多的選擇。
3.2.2 生活滿意度及健康狀況對養老意愿的影響
對子女和其他親屬的照顧感到不滿意、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不滿意的老年人更傾向于社會化養老。居家養老中的老人大多由兒女、伴侶或其他親屬照顧,但長期的照顧可能會讓照顧人身心疲憊,再加上兒女由于工作或家庭的原因難以照顧老人的情緒,因此在當前生活中對兒女和其他親屬的照顧不滿意以及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不滿意的老人會更傾向于選擇社會化養老。獨居的老人會因為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而選擇社會化養老服務[8,9]。最后,與配偶和子女同居的老年人也更愿意選擇社會化養老,這可能是因為,這一類老年人年紀相對較輕,與配偶子女同住的原因多在于幫助兒女減輕負擔或者幫忙帶孩子等,這可能使這類老人生活壓力較大而選擇社會化養老模式。
3.2.3 社會化養老服務相關內容對養老意愿的影響
對醫養結合服務的看法為不愿意接受或不確定、養老機構收費為40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居家養老。不愿意或不確定是否愿意接受醫養結合服務的老年人也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原因是這部分老年人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相對較低,而醫養結合服務多在社會化養老模式中有所體現。最后,養老機構收費大于4000元每月會影響老年人對養老方式的選擇,養老機構的收費高,會導致收入較低的老年人無法負擔,家庭經濟情況也一向是影響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的重要原因[10]。
調查結果提示,相比居家養老,許多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模式的了解非常少。社會化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服務等服務[11],但部分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了解較為片面,且傳統養老觀念仍在老年人中占據絕對的主流,因此,在這個方面,政府應鼓勵老年人改變傳統觀念,尤其針對其中身體較為健康且經濟實力能夠接受的老年人,加大力度宣傳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優點與缺點,讓老年人對不同的養老模式有更多的選擇,并同時加強對社會化養老模式的建設,提升服務質量,使養老服務更貼近老年人的需求。
醫養結合服務在我國仍處于發展中的狀態。在本研究中,老年人對醫養結合服務基本了解以上的占比35.98%,而熟悉醫養結合服務的老年人則僅占7.56%,這足以證明我國大部分老年人對醫養結合服務仍缺乏了解。因此,加大對醫養結合服務的宣傳力度,通過不同形式的宣傳,確保每一個老年人都能真正理解醫養結合服務的好處的同時,進一步完善醫養結合服務在不同養老模式中的實現方式,真正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護理需求日漸增加,但同時又面臨著家庭規模小型化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理能力較低的老年人很難得到足夠的護理。一方面,老人的子女在生活壓力下可能無暇照顧;另一方面,依靠外來的護理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費用昂貴,并且護理水平參差不齊,因而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是當前情況下的最優選。我國自2016年起已在部分地區試點,但在全國范圍內來看仍然杯水車薪,因此,積極推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能有效解決當前老年人因疾病經濟負擔而無法接受良好的護理導致的各種問題。
綜上所述,居家養老仍是濟南市老年人最優先選擇的養老方式,這與我國的部分傳統觀念和目前的經濟發展相關。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在居家養老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老年人需求的現實之下,更多的社會化養老模式開始被老年人接受,我國也已開始采取如大力推動醫養結合服務等措施來解決老年人的對更好的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但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仍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