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海 曾佳玉 李彩 彭田紅


摘 要 新醫科背景下,提高醫學本科生對解剖學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動力仍是解剖學教學改革重要方面。解剖興趣小組從標本制作的角度,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夯實解剖學的基本知識,有利于振興解剖學本科教育,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新醫科 解剖學 解剖興趣
中圖分類號:R32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10
Practice of Anatomy Interest Group in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ine"
LIU Zhenghai, ZENG Jiayu, LI Cai, PENG Tianhong
(Department of Anatomy, Hengyang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ine", 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natomy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anatomy and the motivation of activ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men making, the anatomy interest group can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nsolidat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natomy,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vitaliz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anatom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new medicine; Anatomy; anatomy interest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是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實施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之一。[1]新醫科是構建健康中國的基礎,新醫科背景下醫學生需要以實現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全覆蓋,提升健康力為目的,而不僅僅是學會治療疾病,這對醫學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3]如何深化醫學專業綜合改革,怎樣全面振興醫學本科教育,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是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老師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我校于2013年正式啟動“卓越醫生”的培養計劃,實施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改革”,這種改革方式加強了學生的綜合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同樣存在著上述提出的種種問題。解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名詞術語繁雜,結構描述多,理論學習時不易理解消化;實驗課時淺嘗輒止,學習效果不理想,改革的效果達不到“卓醫計劃”的培養標準。解剖教學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讓學生忙起來、讓教學活起來可能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多所醫學院校成立解剖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解剖學習機會。[4,5]我校也于2005年開始成立了解剖興趣小組,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和潛能。本文通過比較我校解剖興趣小組成員與其他醫學本科生實物錄像考試成績、系統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局部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探討解剖興趣小組的推廣對激發學生對解剖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可能性。
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2017級-2019級三個年級興趣小組成員及非興趣小組成員各60人。其中2017級興趣小組20人,男8人,女12人;2018級興趣小組20人,男11人,女9人;2019級興趣小組20人,男8人,女12人;非興趣小組成員從三個年級臨床醫學專業中隨機抽取各20人,男女各半。
2 教學方法
兩組學生均采用傳統授課教學法,系統解剖學:理論教學為多媒體授課,實驗課為教師指導下觀察標本,結合教師示教標本;局部解剖學:理論教學為多媒體授課,實驗課為教師指導下合作解剖大體標本。理論和實驗課之余,解剖興趣小組成員還在人體中心技術老師的帶領下參與標本的制作,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時間和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合理制定需要制作標本的進度。
3 系統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
比較非興趣小組和興趣小組成員系統解剖學考試成績,該門綜合成績(100%)= 平時成績(30%) + 期末成績(70%),平時成績即實物錄像考試(實驗考試)成績,滿分30分;期末開始成績滿分折算為70分。分別比較兩組學生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綜合成績,評價兩組學生系統解剖學學習效果。
4 局部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
比較兩組學生局部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該門考試卷面總分100分,其中客觀題分值為60分(選擇題和判斷題),主觀題分值為40分(名詞解釋,簡答和問答題)。分別比較兩組學生主觀題成績、客觀題成績和總分成績,評價兩組學生局部解剖學學習效果。
5 統計分析
數據用均數北曜疾畋硎荊ü鼼raphpad Prism 6.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a=0.05為檢驗標準。
6 結果
6.1 系統解剖學成績結果
通過比較分析,非興趣小組成員組實驗考試成績及綜合成績得分顯著低于興趣小組成員得分,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系統解剖學期末考試成績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1)。
6.2 局部解剖學成績結果
比較兩組同學期末局解成績,興趣小組成員主觀題考試得分以及總成績分數均顯著高于非興趣小組成員(P<0.05),兩組間客觀題考試得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 0.1351)(表2)。
7 討論
7.1 本科人體解剖學教育現狀
人體解剖學的理論教學是闡明正常人體結構、位置及毗鄰關系,課程的學習依賴教科書、圖譜以及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涌現出的虛擬人等數字人體APP,課程講授依托多媒體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改革傳統的“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法,將以問題為中心的PBL及案例式CBL等多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逐步應用于課堂,但是受限于師資和教學條件,受益的學生僅局限于教改班,大部分同學還是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由于解剖學課時的壓縮,同時解剖學知識量本身巨大,有限的課時內,給學生傳授巨量的知識,必然使得解剖學理論課教學效果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實際上教改班的同學理論成績與普通班相比,沒有顯著的提高。
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是解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醫學生對人體結構的了解當然不能紙上談兵。我們通過大量的課時,讓學生觀察標本和模型,局部解剖學實驗課上,學生們自己動手,解剖操作,觀察結構。這樣的安排理應能提高學生對人體結構的學習掌握,事實上效果不很理想。(1)學生只在初接觸系統解剖學標本觀察時,興趣盎然,東張西望,其余課時好奇心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大打折扣。盡管帶教老師盡力引導,還是有部分同學看教材,而不觀察標本;(2)實驗標本陳舊,標本來源少,損耗又大,新標本更新不到位,細小和位置較深的結構不便觀察,加上防腐液氣味刺鼻難聞,學習效果亦不理想;(3)局部解剖學標本操作時,學生的操作技術和解剖學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到位,沒有適當的操作訓練,不理解操作技術與結構暴露的關系,常常一刀切下去,要觀察的結構(如神經、血管)就切除了;(4)操作的標本不足,每次操作的學生占少數,其余的學生連助手都當不了,學習的興趣不高。總之,實驗課的效果也達不到“卓醫計劃”的培養標準。
基于本科醫學教育的現狀,僅僅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方式來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可能還不夠,怎樣使學生提高并保持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夯實解剖學的基本知識可能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7.2 解剖興趣小組實施的現狀及優勢
我校本科生學習部組織成立了多個興趣小組,如生理興趣小組、病理興趣小組等,解剖興趣小組也是其一。該興趣小組成立后,小組成員在人體中心技術老師的帶領下參與標本的制作。每年新生中招收的興趣小組成員會在老成員和帶教老師的帶領下,率先接觸解剖學標本和相關知識。例如,要串制一個手骨標本,學生首先要知道腕骨的數量,排列順序,掌骨指骨的數量和形態特點,學生會對照圖譜和現有手骨標本去觀察學習,這一過程幾乎不需要老師參與,全程自學,間或與小組成員討論。在此基礎上,小組成員一起查閱資料,學習骨面鉆孔的技巧,了解腕掌關節、掌指關節指骨間關節構成的特點、關節活動的特點等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和知識盲區,即可嘗試串制手骨標本了。老師只需要根據學生的時間和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合理制定需要制作標本的進度即可。
在這樣的培訓和學習下,興趣小組成員能充分的學習并牢固的掌握相關解剖學知識。在常規的系統解剖學實驗課上,我們發現興趣小組成員已經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非常熟悉當次課的相關標本,能作為帶教老師的助手引導其他同學觀察標本,學習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也能發現自己的知識謬誤,及時糾正較好地鞏固了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能提出“隱睪癥與睪丸發育下降過程的關系”之類的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帶動其他同學積極思考和學習。系統解剖學考試成績的比較顯示,興趣小組成員實驗考試成績顯著優于非興趣小組成員,可能與其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關。
進一步比較兩組學生局部解剖學的期末成績,興趣小組成員的成績優勢體現在對主觀題的把握上。這可能與興趣小組成員較早掌握了器械的使用、局部結構的分離與修潔等局部解剖基本操作有關,這部分學生操作機會多,在解剖到某一結構與教材描述不符時,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查詢資料,展開討論,如肌皮神經的起始和分布發生變異,并不以一條神經干起自外側束,而是以多條主干起至外側束和正中神經。通過討論,同學們更清楚的理解了正常和變異的關系,更深入的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這其實已經是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法,通過該方法對解剖學的知識進行深入講解,起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形象”的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人體結構的掌握也更為全面。
8 問題和展望
目前解剖興趣小組只是本科生學生會組織的,對解剖有一定興趣,通過測驗選拔的少量醫學本科生,規模小,人數少。同時人體中心能供學生制作的尸標本數量不足,也限制了解剖興趣小組規模。基于此,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試卷不同,題目難度也不相同,這點在以后的研究中需進一步改進。
總之,在科技發展的今天,盡管興趣小組標本制作屬于解剖學傳統的教學和研究方法,[6]但它與以問題為中心的PBL及案例式CBL等多種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后,對解剖學的教育必能發揮強有力的促進作用,怎么克服解剖興趣小組不能大規模開展的缺點,發揮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優勢,仍需要更多的教學實踐來進一步完善。
*通訊作者:彭田紅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9〕291號)
參考文獻
[1] 林健.面向“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的挑戰性學習[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0,41(02):45-58.
[2] 吳紅燕,呂雄文,曹云霞,等.“新醫科”背景下臨床醫學專業的建設與思考[J].醫學教育管理,2020,6(04):311-315.
[3] 彭樹濤.“新醫科”的理念與行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05):145-152.
[4] 王箐,梁淑娟,劉建明.基于“雨課堂”的PBL教學模式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8,27(06):600-604.
[5] 徐茜,周玥,王司曄,等.3Dbody輔助教學軟件聯合CBL在肌肉骨骼康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交通醫學,2020,34(03):324-326.
[6] 張國靈,李乾,趙宇琦,等.淺談人體解剖學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與體會[J].解剖學研究,2019,41(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