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晨 劉楊暉 劉劍民 陳瑋琳








【摘要】以2005 ~ 2019年我國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 實證檢驗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相關關系, 結果表明: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正相關, 會計信息可比性提高使企業更易獲得長期借款; 在民營企業及外部審計質量較高的企業中,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正向促進作用更為顯著。 進一步研究發現, 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促進企業債務融資成本降低, 同時促使債務擔保水平相應降低。
【關鍵詞】會計信息可比性;債務期限結構;產權性質;融資成本;債務擔保
【中圖分類號】F2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1)24-0083-8
一、引言
2020年5月, 中國銀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 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 明確指出要規范信貸融資各環節收費與管理, 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 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化危為機、激發活力, 已經成為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
融資成本取決于債務期限結構[1] , 合理的債務期限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不合理的債務期限結構不僅會提高企業融資成本, 更可能會危及企業自身財務安全。 傳統財務理論認為, 信息不對稱、經營風險不確定等因素往往會使企業陷入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的困境。 例如,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等債權人很難評估企業經營風險, 債權人往往會主動規避不確定性風險, 做出不予續借或減少長期借款決策, 而該決策會進一步影響企業融資成本和經營風險。 為此, 企業不得不增加融資支出通過各種渠道獲得長期經營資金(例如很多企業存在短貸長投、假股實債等現象), 從而使得融資成本提高; 但是過短的債務期限會迫使企業將短期借款用于長期投資, 從而提高企業經營風險, 甚至可能使企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燕玲[2] 研究發現, 我國出現財務危機的企業存在共性, 即長期資產與長期債務不匹配, 債務市場中短期借款金額遠遠高于長期借款金額。 不合理的債務期限結構會使企業將短期借款用于長期投資, 從而增加企業經營風險。
會計信息可比性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更有效地對比分析不同企業的經營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債權人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企業經營風險并作出應對措施, 緩解其他外部信息不對稱、經營風險不確定性等因素對債權人信貸決策的影響。 會計信息可比性是債權人評估企業風險和投資價值的有效手段[3] , 因而會影響企業債務期限結構。 但是, 目前鮮有文獻研究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 ①拓展會計信息可比性經濟后果研究。 有學者從分析師行為[4] 、盈余管理[5-7] 、最優配比企業[8] 等微觀角度展開研究, 也有學者從債券風險[9] 、現金持有市場價值[10] 以及股價崩盤風險[11,12] 等宏觀角度進行探索, 本文從債權人長期借款決策視角下展開分析, 以期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經濟后果的研究提供經驗證據。 ②豐富債務期限結構影響因素研究。 以往債務期限結構影響因素涉及宏觀經濟政策[13] 、治理水平[14] 、管理層薪酬[15] 、政府干預[16] 等,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研究較為少見, 本文豐富了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因素研究成果。 ③探索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用機制。 本文針對企業其他特征, 基于產權性質以及審計質量視角, 探索會計信息可比性正向作用于債務期限結構時所需滿足的前提和條件, 幫助信息使用者深入理解會計信息可比性這一信息質量要求。
二、文獻綜述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屬于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契約的研究范疇。 有關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契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 會計穩健性與債務契約。 學者們認為會計穩健性能夠緩解借款人與投資者所持有信息的不對稱, 進而使債務人獲得更為優惠的借款條件, Ahmed等[17] 和Zhang[18] 分別從信用評級和私人債務利差角度檢驗了這一觀點。 Wittenberg-Moerman[19] 發現會計穩健性降低了次級債務市場的借款交易的買賣利差。 Nikoleav[20] 發現公共債務契約與債務人的會計穩健性水平相關。 Chen等[21] 研究了穩健性與債務擔保之間的關系, 發現兩者呈負相關關系, 隨著債務人的信貸質量和有形資產比重下降, 這種負相關關系愈加明顯。 王艷艷等[22] 對此研究進行拓展, 探討了銀行及企業產權性質問題。 周瑋和徐玉德[23] 認為會計穩健性能減少債權人對擔保的需求, 再次佐證了上述結論。
第二, 應計質量與債務契約[24] 。 學者們認為應計質量反映了對利潤的操控程度, 而債權人能夠識別其信息含量進而調整債務決策。 Bharath等[25] 認為較之公共債務, 擁有較差應計質量的債務人更傾向于獲取私人債務, 從而面臨著高昂的債務成本。 劉浩等[26] 發現操控性應計與信用借款呈正相關關系, 并認為不同類型的借款其信息需求存在差異。 García-Teruel等[27] 發現, 應計質量較差企業的債務期限較短。 陳燕等[28] 認為關聯交易會影響盈余質量, 進而影響債務擔保。
從上述文獻梳理可以發現, 雖然針對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契約關系的研究較多, 但是鮮有文獻研究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研究代表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具體方面、具體視角以及具體維度, 它們之間的影響機制既具有會計信息質量與債務契約的基本特征(例如緩解了債務人與債權人所持有信息的不對稱), 也具有特殊性(例如會計信息可比性強度對長短期債務定價的影響等), 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企業債務期限結構反映了債權人對短期借款與長期借款風險定價的平衡。 債權人的短期借款會誘發企業流動性風險和潛在投資不足問題[29] , 長期借款則會使得債權人面臨更多的未來經營不確定性。 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 債權人對于長期借款可能存在錯誤定價; 錯誤定價的長期借款意味著債權人要承擔過多的企業經營風險, 為規避此類風險債務人傾向于選擇短期借款而拒絕長期借款。 為此, 企業不得不將短期借款投向風險更大的長期項目等, 甚至將從各種可能渠道獲取的短期債務(高融資成本)用于長期投資, 導致企業債務期限結構失衡。
(一)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
會計信息可比性可以緩解債務代理沖突、降低分析師的信息處理成本、提高債權人預測的準確度與可靠性。 可比性強的會計信息有助于債權人了解和控制企業長期債務風險, 確定合理的長期借款定價; 企業承擔相應成本并獲得長期債務, 從而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具體而言:
1. 會計信息可比性可緩解債務代理沖突。 會計信息可比性反映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30] 。 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越強, 就越能保證不同時期會計指標確認基礎、方法、經濟內容以及核算范圍一致, 進而降低代理人為維護個人利益進行會計方法的選擇和變動的可能性; 而對于委托人而言, 則可以減少其與代理人之間的契約制定成本, 有效降低長期債務履行過程中的監控成本和代理成本, 從而緩解代理沖突。 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強表明企業信息和監控環境得到改善, 債權人對企業發展前景看好, 就會給予企業更長期限的債務, 從而有利于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2. 會計信息可比性能降低分析師的信息處理成本。 分析師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市場中介, 往往是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監控者。 García-Teruel 等[27] 通過研究發現, 信息和監控環境越好的企業, 債務期限越長。 劉永澤和高嵩[31] 研究發現, 具有行業專長的分析師往往存在行業聚集效應, 其對企業的分析報告則基于可比的會計信息獲得。 分析師信息處理越準確, 越能促進債權人使用信息總量和質量提升, 從而降低企業被錯誤定價的成本和長期債務融資風險, 進而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3. 會計信息可比性可促進債權人預測準確度與可靠性提升。 債權人通過獲取可比的會計信息, 可準確地對未來經營風險、現金流量做出判斷, 管理層業績預告的準確度隨之提高[32] , 從而促進長期債務定價合理性提升。 而這有利于融資企業通過承擔合理成本以獲得所需長期資金, 保持長期債務與長期投資結構平衡, 進而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假設1:
H1: 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正相關。
(二)產權性質的作用機制
債權人通過可比的會計信息預測企業經營狀況和風險, 作出長期借款定價決策。 但是, 不同的產權性質下,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存在差異, 通常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國有企業的債務結構影響弱于民營企業。 國有企業不但承擔經濟功能, 而且承擔部分社會保障功能(如提供就業崗位、履行社會責任等)。 地方政府出于當地經濟調控和社會就業等多元化目標考慮, 會為國有企業提供隱形擔保和更多政府資助, 因此國有企業面臨較小的違約風險及破產威脅, 債權人對國有企業信用往往給予更高評級。 債權人出于風險控制角度考慮, 傾向于為國有企業提供更多的長期借款。 這就使得國有企業獲得長期借款的便利性普遍強于民營企業。 在此狀態下, 債權人往往基于產權性質考慮而做出借款決策,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作用減弱。 陶曉慧和柳建華[33] 也發現, 在政府控制的上市企業中, 未能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與長期債務比例之間的顯著關系。
在民營企業中, 市場化競爭更為充分, 債權人往往通過會計信息可比性來評價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的相對經營狀況, 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由此得到抑制。 此種狀態下, 債權人能夠掌握管理層的盡職程度和經營邏輯, 合理做出長期借款決策, 因而對企業債務結構影響更為明顯。 雷嘯和唐雪松[34] 研究認為, 在民營企業中,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比在國有企業中更為顯著。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假設2:
H2: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正向影響在民營企業中表現更顯著。
(三)外部審計質量的作用機制
高質量外部審計會強化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作用效果。 一方面, 基于有效的債權人保護機制, 高質量外部審計可以減少企業的逆向選擇, 降低債權人對違約風險的預期, 企業也因此獲得有利的債務融資條件和結構, 從而優化企業債務期限結構; 另一方面, 高質量的外部審計可以滿足債權人對企業會計信息擔保的需求, 有利于企業獲得長期債務融資。 審計信息理論認為, 會計信息可比性是會計信息質量優化的一項重要特征, 外部審計通過合理保證會計信息可比性, 向市場傳遞會計信息質量較好的信號。 債權人可以依賴可靠的會計信息評估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和經營風險, 并進行長期借款決策, 從而降低了債權人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企業也更容易獲得長期債務。 EL Ghoul等[35] 發現, 由高質量審計師審計的企業, 更容易在債權人處借得較長期限的資金。 劉成立[36] 也發現, 被“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通常可以認為是高質量外部審計)的上市企業更容易獲得長期債務融資。
在低質量外部審計的情況下, 債權人懷疑企業可能存在嚴重的財務信息失實, 擔心難以合理評估企業真實情況; 即使會計信息可比性較強, 也需要債權人額外增加信息處理成本來進一步收集更多信息并分析和處理信息, 債務代理成本隨之增加。 現實中, 當債權人對債務償還能力以及整體信用風險評價的準確度與可靠性存疑時, 往往不愿意增加履行長期債務過程中的監控成本和代理成本; 他們愿意放棄長期債務投資, 從而做出較為穩健或保守的債務結構選擇, 導致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假設3:
H3: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正向影響在高質量外部審計企業中表現更為顯著。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多種模型檢驗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CSMAR數據庫中2005 ~ 2019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 為了消除噪音干擾, 本文基于初始樣本依次剔除滿足下列條件的數據: 金融保險行業的樣本、ST企業、于當年上市的企業、樣本缺失值。 經篩選后, 最終得到14595個樣本。 同時, 本文對連續變量在1%的水平上進行Winsorize處理, 以緩解極端值對實證結果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關鍵指標的衡量
借鑒De Franco等[4] 的度量方法, 本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采用四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衡量。 具體如下: 將一個企業與同行業其他企業進行配對后計算兩者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并倒序排列, 取排名前4的平均值, 記為Comp4Acct; 選擇行業內所有企業取其中位數、平均值, 分別記為CompIndAcct、COMPM; 計算排名前10的平均值, 記為Comp10Acct。 此時, 所有衡量方法中, 指標的取值越大意味著會計信息可比性越強。 在主檢驗中, 本文采用第一、第二種度量方法; 在穩健性檢驗中, 采用第三、第四種度量方法。 借鑒袁淳等[37] 、肖作平和廖理[38] 的研究, 本文運用LONGDEBT衡量債務期限結構, 其值等于長期負債除以負債總計。 審計質量用業績匹配后的操控性應計替代。 其他控制變量定義見表1。
(三)模型設定
借鑒Kim等[9] 的研究, 本文將依次用模型(1) ~ (3)來驗證上文所提出的假設。 在模型(1)中, 著重觀察系數α1的值, 若該值為正, 則意味著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為正相關關系, 驗證了H1的推論; 在模型(2)中, 本文重點觀察交互項的系數α2, 如果該系數顯著為負, 可從該結果了解到產權性質具有調節效應, 在民營企業的樣本集合中, 顯著促進了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正向關系, 驗證了H2的推論; 在模型(3)中, 本文重點關注交互項的系數α3, 如果α3顯著為正, 可由此認為審計質量具有調節作用, 在高質量的外部審計條件下,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相關關系頗為顯著, 驗證了H3的推論。
LONGDEBT=α0+α1COMPACCT+Controls +
INDUSTRY+YEAR+ε? ? ? ? ?(1)
LONGDEBT=α0+α1COMPACCT+
α2COMPACCT×SOE+α3SOE+Controls +
INDUSTRY+YEAR+ε? ? ? ? ? ? ? ? ? ?(2)
LONGDEBT=α0+ α1COMPACCT+
α2COMPACCT×AUDIT+α3AUDIT+Controls +
INDUSTRY+YEAR+ε? ? ? ? ? (3)
五、實證檢驗及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由表2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發現, 債務期限結構LONGDEBT的均值為0.192, 中位數為0.136, 這表明我國企業長期借款較少, 該數值與袁淳等[37] 文獻中的結果相差無幾。 Comp4Acct的均值為-0.012, 中位數為-0.008, CompIndAcct的平均值與中位數分別為-0.024、-0.019, 其值與江軒宇等[39] 、謝盛紋和劉楊暉[40] 、方紅星等[41] 研究中該變量的結果相差無幾; 另外, 可能是因為所用數據來自不同國家, 本文的數值與De Franco等[4] 的研究有些許不同。 TOPONE的均值、中位數分別為0.374、0.349, 可知我國上市企業中“一股獨大”情況較為突出。 總體而言, 本研究的樣本分布較為合理, 且所計算的有關指標也比較精確。
(二)主要實證結果
表3報告了模型的回歸結果。 表3列(1) ~ (3)為用Comp4Acct來衡量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回歸結果, 表3列(4) ~ (6)為用CompIndAcct來衡量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回歸結果。 觀察具體數值可知, 列(1)中COMPACCT的t值為2.98, 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這表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同向變動, 這一結論表明債務人更加愿意為可比性強的企業提供長期借款; 列(2)中交互項COMPACCT×SOE的t值為-1.99, 與 LONGDEBT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 該結論表明在民營企業中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之間的正向相關程度更為顯著, 政府隱性擔保和預算軟約束使國有企業在借款難度上小于民營企業; 列(3)中交互項 COMPACCT×AUDIT的t值為3.07, 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這意味著外部審計質量高這一條件促進了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正相關關系, 支持了前文預期, 即外部審計是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有益補充。 此外, 表3列(4) ~ (6)的結果也與之一致, 本文的假設得以驗證。
控制變量的結果表明, 規模越大的企業越容易得到長期借款; 資產負債率與債務期限結構之間的關系不顯著; 資產收益率與債務期限結構同向變動; 成長機會好的企業短期借款較多; 股權集中度越高, 企業獲得長期借款的難度越大; 企業固定資產比例越高越容易獲得長期借款; 另外, 企業稅負、企業資產的流動與債務期限結構負相關。 總之, 控制變量的結果與已有文獻觀點基本一致。
(三)進一步研究
1.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融資成本。 通過上述檢驗可知, 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降低借款人在信息獲取上的成本以及信息風險, 此時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也可能降低。 為驗證該觀點, 本文進一步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融資成本之間存在的關系, 債務融資成本以利息支出除以總負債衡量。 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融資成本的t值為-4.61, 兩者呈負相關關系, 表明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降低債務的融資成本; 由交互項的系數值可知, 在民營企業和高質量審計企業中,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融資成本的反向作用結果愈發顯著。 表4列(4) ~ (6)的結果也類似。
2.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借款擔保。 本文進一步分析可比性是否影響企業的借款擔保。 可比性或許與借款擔保呈替代關系, 因為當債權人借款給企業時, 為降低違約風險和信貸風險很可能對企業有擔保的要求, 而可比性能降低違約風險和信貸風險, 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債權人對擔保的要求。 為此, 本文檢驗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借款擔保的關系, 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 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借款擔保呈負相關關系, 從而支持可比性和擔保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的觀點, 且兩者之間的替代效應在民營企業中和高質量審計企業中更加顯著。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排除少數指標所導致的檢驗結果偶然性, 確保檢驗結論的穩健性, 本文還使用了以下三種方法進行檢驗。
第一, 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參照基準進行變更。 將企業與該行業中的其他企業進行配對后計算兩者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并倒序排列, 分別取行業內所有企業和排名前10的平均值, 記為COMPM和Comp10Acct, 替換Comp4Acct和CompIndAcct重新進行回歸, 其他變量與模型(1)中變量的定義相同, 具體結果見表6。 表6中COMPACCT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在更換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參照基準后, 回歸結果依舊未發生變化, 結論與上文一致, 意味著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第二, 變更審計質量的衡量方法。 主檢驗采用業績匹配的操控性應計衡量審計質量, 在此處采用基本Jones模型計算的操控性應計衡量, 結果如表7示。 COMPACCT×AUDIT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 雖然顯著性水平較操控性應計下偏低, 但仍在顯著范圍內。 這說明在替換了衡量指標的情況下, 研究結論仍然穩健。
第三, 主檢驗中使用交互項檢驗產權性質的調節效應, 在穩健性測試中根據上市企業最終控制人的性質和風險高低對樣本進行了分組檢驗, 如表8A和8B所示。 其中, (1)、(5)為國有企業樣本組, (2)、(6)為民營企業樣本組, (3)、(7)為高風險企業樣本組, (4)、(8)為低風險企業樣本組。 回歸結果均與主檢驗保持一致, 即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正相關關系在民營企業和高風險企業中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 不論是變更參照基準、變更審計質量的衡量方法, 還是對樣本進行分組檢驗, 整體的測試結論均與主檢測結果保持一致, 表明本文結論是穩健的。
六、結論與啟示
合理的債務期限結構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 而會計信息可比性也會影響企業債務期限結構。 本文以我國2005 ~ 2019年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 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期限結構的相關關系。 實證結果表明, 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緩解了投資者與借款人的信息不對稱, 使企業更容易獲得長期借款, 從而優化債務期限結構, 且此正向作用在民營企業和高質量審計的企業中更為明顯。 進一步研究發現, 會計信息可比性可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成本, 也可以減少債務擔保的額度。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啟示意義: ①相關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應注重提升會計信息可比性, 從可比性層面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準則, 優化會計信息披露及監管機制, 促進信息在企業間的良性傳遞, 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②投資者可以通過高可比性會計信息獲取對其投資決策有用的企業層面債務結構信息, 有助于投資者理解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債務契約之間的關系, 并進一步認識兩者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和約束機制, 降低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 提高投資決策效率。 尤其是民營企業提升會計信息可比性, 更容易獲得投資者青睞, 具有更為顯著緩解融資約束的效果。 ③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能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 是一條較為便捷的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的途徑, 是增加長期借款的一個重要舉措。 不僅如此, 還能降低融資成本及債務擔保的額度; 尤其在內外部監督機制不完善情況下, 更應重視發揮會計信息可比性對債務融資成本的降低效應。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Datta S., Doan T., Iskandar-Datta M.. Policy Uncertainty and the Maturity Structure of Corporate Debt[ 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19(44):100694.
[2] 燕玲.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基于R&D投入會計處理變化的研究[ 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1):86 ~ 91.
[3] 聶萍,周欣.有比較才有鑒別:會計信息可比性、資產誤定價與公司價值評估[ 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9(9):40 ~ 55.
[4] De Franco G., Kothari S. P., Verdu R. S..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4):895 ~ 931.
[5] Sohn B. C..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Comparability on the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6(5):513 ~ 539.
[6] 胥朝陽,劉睿智.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 J].會計研究,2014(7):50 ~ 57.
[7] 袁知柱,吳粒.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行為選擇[ J].中國會計評論,2015(4):453 ~ 486.
[8] Young S., Zeng Y.. Accounting Comparability and the Accuracy of Peer-based Valuation Model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5(6):2571 ~ 2601.
[9] Kim S., Kraft P., Ryan S. G..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and Credit Risk[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3):783 ~ 823.
[10] 陳勝藍,馬慧.競爭壓力、規模經濟性與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專長溢價[ J].會計研究,2015(5):87 ~ 93.
[11] 江軒宇.會計信息可比性與股價崩盤風險[ J].投資研究,2015(3):97 ~ 111.
[12] Kim J. B., Li L., Lu L. Y., et al..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and Expected Crash Risk[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6(2-3):294 ~ 312.
[13] 馬紅,王元月.宏觀經濟政策、融資約束與企業融資結構調整——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 J]. 財經論叢,2017(1): 58 ~ 66.
[14] 肖作平,廖理.公司治理影響債務期限水平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管理世界,2008(11):143 ~ 156+188.
[15] 劉井建,焦懷東,南曉莉.高管薪酬激勵對公司債務期限的影響機理研究[ J]. 科研管理,2015(8):96 ~ 103.
[16] 王紅建,楊箏,阮剛銘等.放松利率管制、過度負債與債務期限結構[ J].金融研究,2018(2):100 ~ 117.
[17] Ahmed A. S., Billings B. K., Morton R. M., et al..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4):867 ~ 890.
[18] Zhang J.. The Contracting Benefits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o Lenders and Borrower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1):27 ~ 54.
[19] Wittenberg-Moerman R..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in Debt Trading: Evidence from the Secondary Loan Market[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2-3):240 ~ 260.
[20] Nikolaev V. V.. Debt Covenants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1):51 ~ 89.
[21] Chen J. Z., Lobo G. J., Wang Y., et al.. Loan Collateral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Conservatism: Chinese Evidenc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3(12):4989 ~ 5006.
[22] 王艷艷,于李勝,王曉珂.會計穩健性、借款抵押與銀企所有權模式[ J].會計研究,2014(12):11 ~ 17.
[23] 周瑋,徐玉德.會計穩健性與公司債務融資行為研究[ J].財政研究,2014(7):72 ~ 75.
[24] Khurana I. K., Wang C..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5(1-2):167 ~ 203.
[25] Bharath S. T., Sunder J., Sunder S. V.. Accounting Quality and Debt Contracting[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1):1 ~ 28.
[26] 劉浩,彭一浩,張靜.誰能獲得“信用借款”?——借款性質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研究[ J].財貿經濟,2010(7):26 ~ 34.
[27] García-Teruel P. J., Martìnez-Solano P., Sànchez-Ballesta J. P.. Accruals Quality and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J].Abacus,2010(2):188 ~ 210.
[28] 陳燕,廖冠民,吳育新.關聯交易、會計信息有用性與債務契約:基于借款擔保的實證分析[ J].經濟科學,2012(6):91 ~ 102.
[29] Almeida H., Campello M., Laranjeira B., et al..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and the Real Effects of the 2007 Credit Crisis[ J].NBER Working Paper,2012(1):3 ~ 58.
[30] 王迪,魯威朝,楊道廣.內部控制、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分析師行為[ J].審計研究,2019(6):70 ~ 78.
[31] 劉永澤,高嵩.證券分析師行業專長、預測準確性與市場反應[ J].經濟管理,2015(6):87 ~ 97.
[32] 陳翔宇,肖虹,萬鵬.會計信息可比性、信息環境與業績預告準確度[ J].財經論叢,2015(10):58 ~ 66.
[33] 陶曉慧,柳建華.會計穩健性、債務期限結構與債權人保護[ 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4):93 ~ 99.
[34] 雷嘯,唐雪松.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公司違規行為[ J].財經論叢,2021(1):64 ~ 74.
[35] El Ghoul S., Guedhami O., Pittman J.. 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he Importance of Big Four Auditors to Equity Pric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Legal Institutions[ 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6(54):60 ~ 81.
[36] 劉成立.外部審計、債務期限結構選擇與審計治理效應[ J].財貿研究,2012(6):132 ~ 139.
[37] 袁淳,荊新,廖冠民.國有公司的信貸優惠:信貸干預還是隱性擔保?——基于信用借款的實證檢驗[ J].會計研究,2010(8):49 ~ 54.
[38] 肖作平,廖理.大股東、債權人保護和公司債務期限結構選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管理世界,2007(10):99 ~ 113.
[39] 江軒宇,申丹琳,李穎.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企業創新嗎[ J].南開管理評論,2017(4):82 ~ 92.
[40] 謝盛紋,劉楊暉.審計師變更、前任審計師任期和會計信息可比性[ J].審計研究,2016(2):82 ~ 89.
[41] 方紅星,劉淑花.盈余管理與企業債務期限[ J].財經問題研究,2017(5):57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