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定超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0-068-01
摘 ?要 ?與注重體育基本知識傳授,聚焦學生體育基本技能重復操練為主的學習方式相比,體育深度學習,在體育運動參與、知識技能探究、運動情感投入和健康行為理解等方面,都有明顯區別,深度體育學習直指體育教育現場和強調體育學習體驗。因此,本文從前提、表現和結果三個維度來談談其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 ?體育深度學習 ?三維度
一、評價——體育深度學習的前提
(一)教師教學的教師評價
教師對教學的評價是產生深度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體育知識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而較少關注學生的運動思維培養。不同年齡和思維是學生學習的生長點,如果我們主動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以教師“評價”的視角來引發學生運動思維活動與反饋,再以此導入練習和應用,那么學生技能正遷移效果,甚至是運動創新行為都會顯得更為良性。
(二)運動興趣的自我評價
我們一直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會引發參與者通過一系列的記憶、思考和實踐,進行自我提升,體育運動興趣也是學生體育自我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實際上體育運動興趣也有深淺之分,學生在學習中會自然而然的對有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產生更多的自我評價,從而引發心智活動,而對淺層興趣運動只是關注與理解,很難從參與實踐深入到創新推動等方面。
(三)競賽活動的參與評價
競賽的樂趣于競賽項目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其共性更是引發運動快樂的要義所在。深度體驗是競賽帶給學生的強烈刺激,賽前莫名的緊張情緒、競賽開始時的壓力釋放,競賽后成績反饋時的期待和競賽成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這種沉浸式參與評價,無一不誘發著學生的熱情。比賽中,成為萬眾矚目的中心,是每個學生都特別關注的問題,表現欲是個性突出、有生命力的重要方面。觀眾的呼聲、鼓勵聲和對競賽場中表現的認可度、支持度都是深度學習的有力推手。
二、運用——體育深度學習的表現
(一)具有運動體現
課后練習和課余競訓是體育運動能力提升的殺手锏,而體育深度學習的具體表現也在于課后的主動學練,特別是運動改進行為,不斷強化具有其個體特點的動作行為。例如,在籃球運球基本技術學習中,單個動作技術在自動化階段,結合自身習慣、身體能力,創編出屬于自己的運球動作技術連貫并運用于實戰的行為。
(二)具有會學體會
體育課堂教學“技術、體能、運用”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唯“技術線”設計的觀念,而“學、練、賽、評”一體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更呈現了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遵循了運動技能習得的規律,成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有效抓手。因此,學會成為基礎,而會學成為結果,比如競賽中,在成績、隊友、觀眾等大量信息反饋下,主動運用針對性技戰術,應對不同的對手、應對競賽中的多變情況,從而達成求助、合作或是提升能力目的。
(三)具有研究行為
研究行為是深度學習最外在的表現,任何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復雜的神經過程,同時又是復雜的學習過程。如何讓自己“學”得快、“練”得好、“評”得有效,就是主體主動的研究行為,利用課余時間的高水平運動欣賞、模仿高水平運動員動作等就是初級研究學習的有效性行為。同時,在達到動作自動化之前學生必須通過大量反復的運動實踐、體驗、思考,在積極主動的練習過程中逐漸消除不協調和多余的動作,感受運動帶給自己的愉悅。
三、養成——深度學習的結果
(一)投入與提高
學生通過深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使得身體、情感與思維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參與合作與競爭,遵守運動規則與規律,從“喜歡”運動逐漸向“熱愛”運動發展,養成運動鍛煉能力、競賽能力在實踐中反復的良好學習習慣,漸漸建構成新知識體系,獲得更加專業的素養。
(二)行為與品德
只有重視個體的自我感知,自我體驗和自我鍛煉才能真正提升道德認識水平。體育深度學習能把握健康生活的本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運動行為,其包涵科學運動、科學健身、掌握運動傷病預防、安全防范知識等,強化復雜運動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能堅持、守規則、善合作、頑強拼搏”等體育品質,實現體育教學目的。
(三)評價與認識
華東師范大學楊九詮老師認為,評價是“為”學習的評價,要限制其“對”學習的評價,本人深以為然。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的身體素質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學習過程與運動成績的相關度因人而異,評價結果也絕不能局限于運動成績的高低。所以,最主觀和直接的體育學科深度學習評價一定是建立自我認識的基礎上,養成自我評價為主線的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
四、結語
體育深度學習直接影響到參與者運動水平的提高、運動興趣、運動情感甚至會影響到參與者的終身體育情結。經歷過體育深度學習的學生對待體育學科的認識層次會不同于常人,那不僅僅是深有體會那么簡單,結合其生命的成長,也許就會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個性特征的體育認識、體育理念甚至是生命體育。
參考文獻:
[1]郭瑩.優化體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5):99-100.
[2]奚敏其,唐國瑞.體育學科深度學習特征與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教學,2019(0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