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琴
中圖分類號:G81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0-083-02
摘 ?要 ?“雙減”政策下,學科類培訓受到限制,體育培訓卻迎來了爆發式發展。但因為是新興行業,校外體育培訓缺少監管和統一的標準,市場也出現一些亂象,如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供需兩端不平衡等問題。本文對校外培訓做了分類,力求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頓建議。
關鍵詞 ?校外體育培訓 ?整頓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堅決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伴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逐步實施,課外體育運動培訓市場變得異常火爆。另外,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體育技能”等政策的助力,體育培訓產業或將迎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機。然而,校外培訓機構日益增多,但其中的問題也日趨顯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大眾體育開始呈現市場化趨勢,競技體育也開始逐漸朝著職業化、俱樂部的方向發展,同時社會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逐漸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體育項目培訓。“雙減”政策下,一大批文化課類培訓受到限制,非文化類的培訓開始出現快速增長勢頭。一方面是因為中考體育分值上升,另一方面是多數學生從學科類培訓中解放了課余時間,可以投入體育活動中去;還有大部分家長和學生意識到了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會主動積極的投入時間和金錢。在這些因素的促使下,體育課外培訓市場日益龐大,不少沒有資質的機構和學科領域的機構乘虛而入,出現了越來越多沒有安全保障的場地,非專業的師資,由此給青少年社會培訓帶來了風險,不利于體育社會培訓的長遠發展。
一、體育課外培訓的種類
目前,體育社會培訓分為如下幾大類。第一類為小年齡階段的體質測試成績提高班、小年齡階段的體適能班;第二類為中學年齡階段的體育中考輔導班;第三類為高中階段的體育類考生沖刺班。前兩類培訓班報名參加的人數最多,因為涉及到排名,涉及到中考分數,大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都會找培訓機構專門來補體育課。體質測試項目和中考體育項目大多是技巧性運動,這些運動的動作模式掌握起來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只要輔導到位,對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除去前面所說的體適能類培訓班,社會上的足球、籃球、游泳、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等培訓班也呈爆滿狀態。周邊的足球培訓班一期將近報名400人,場地教練員全負荷排課開展教學。另外,目前大多數游泳館都處于不對外開放階段,僅有的幾家開放游泳培訓的機構報名人數暴增,泳池下餃子教學已成為常態。由此可見,家長開始逐漸對孩子的身體素質加以重視。
二、體育課外培訓存在的問題
1.培訓場地硬件設施不專業。多數培訓班草臺班子,渾水摸魚,把培訓場地安排在公共場所搞游擊。公共資源受到了侵占,時不時要和其他鍛煉的居民爭場地,嚴重影響了公共資源的穩定性。同時公共場地的場地大多數都為水泥地面,這并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以滿足青少年參加體育課外培訓的需求。
2.課程體系不規范,教學計劃不清晰。部分新開的培訓機構培訓員出示的職業證書五花八門,有裁判員證書、教師資格證書、體育社會指導員證書。機構也沒有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培訓前中后階段沒有任何規劃,學生哪里不行就往哪里搞,沒有一個行業認證的教學標準。
3.師資良莠不齊,缺乏專業的師資。體育培訓機構不僅需要完善的硬件設施,更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但一些體育校外培訓機色只追求利益,不注重師資方面的需求,各類培訓班教練獎證書、各專項認證的職業證書、運動員等級證書等,大多數培訓機構的教練員都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稍許培訓快速入崗,大部分畢業生不是從專業的體育院校畢業,非體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也成了培訓班教練員的主力軍。許多培訓班為了吸引更多的教練員,推出了“零基礎、一個月速成”等口號,讓行業標準大大降低,無法為青少年提供優質的體育服務,影響了青少年校外體育培訓的效果。
4.市場監管沒有形成,少數培訓機構在收取高額學費后跑路的現象時有發生,形成了層層接手的狀況,對所承諾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的差距,退費更加是難上加難。體育培訓行業尚未執行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三個月的培訓費用的規定,對家長來說也是風險點之一。
5.應試傾向嚴重。傳統應試理念在中國家長思想里根深蒂固,這不只是在對文化課上,在對待體育教育上也是如此。校外培訓機構的出現,不僅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慢慢也出現了應試教育。如在訓練中只練考試的動作,不練其他,只為了考試練,只為分數練,而非學生真正理解體育教育的內涵。
三、體育課外培訓整頓的對策
1.統一行業準入標準,加強市場監管。國家要加大監管力度,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大對體育類培訓公司的營業執照注冊審核,對機構是否擁有專業的訓練場地,從業人員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擁有怎么樣的職業資格證書等出臺準入標準,以滿足市場對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需求。
2.對沒有固定場所進行培訓的機構進行一票否決制。嚴格培訓場所用地,維護好學生在體育培訓中的絕對安全,包括急救設施,做到防預結合。
3.加快制定體育培訓業的行業指導標準,對培訓大綱和計劃做修訂,出臺培訓意見,形成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規定教練員準入制度,對手持證書進行明確的歸類,規定哪些證書符合培訓機構上崗要求,對符合要求的教練員進行認定并頒發上崗證書。專業化教師的指導不應只停留在運動鍛煉指導上,還要幫助學生獲得堅持、自律、勇敢等優秀品質。另外,在聘用教師上可采用考察教師的實力,同時還要不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師資綜合實力。
4.轉變體育機構的應試教育模式。首先要對家長的傳統教育理念進行轉變,向家長講解素質教育理念,并通過實踐活動讓家長體會體育教育的真正意義。其次,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體育教育,讓他們從心里把運動鍛煉當成是一種積極良好的生活習慣。
5.學校要營造鍛煉的氣氛,辦好校內體育課,要監督學校是否與社會體育培訓機構勾連,杜絕體育課上不教,課外培訓機構學的現象。政府也應對校培訓機構進行監督審查,阻止校外體育機構向應試教育傾斜。
在整頓的同時,為了促進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應避免花錢就能辦事的亂象發生。為此,應嚴格認證標準、過程和管理,吸納更多的高水平教練和知名運動員,以點帶面,通過多渠道多手段,提升社會高水平教練員數量。從目前國內的情況看,優秀運動員從事體育培訓行業的不多,其實有不少高水平運動員在退役后想發光發熱,只是缺少一個順暢的渠道。針對于此,無論培訓機構還是社會相關部分,應該主動銜接,架起橋梁,讓更多的優秀運動員加入全民體育培訓中去。體育成績提升與學科類成績的提升有很大不同,體育需要長期性、階段性、周期性、競技性、個體性等因素,尤其是體育社會化進程中,校內外組織的體育運動更加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結語
體育校外培訓機構是對學校體育教育的補充與拓展。目前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發展還處于初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有效改革與監管。如此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體育服務,滿足青少年的體育運動發展與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周麗君.影響浙江省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04):19-22
[2]高遠,張選靜.簡論青少年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有機治理[J].青少年體育,2020(07):137-138.
[3]楊程.校外培訓行業發展遠景的基本探討[J],中小學校長,2021(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