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

【摘 要】目的:對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輸液不合理處方的發生情況和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防范建議。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配置的輸液不合理處方,共計434份,從給藥途徑、劑量、溶劑選擇等方面歸納處方不合理的原因。結果:溶劑選擇不當是導致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輸液不合理處方的最主要原因,占比41.24%;此外,用藥劑量不當占比22.12%、配伍不當占比19.35%、給藥方式不當占比11.98%、藥物稀釋濃度不當占比7.14%、錄入錯誤占比1.84%。結論:溶劑選擇不當、藥劑量不當、配伍不當等人為因素是導致我院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輸液不合理處方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加強處方審查、加強人員培訓,切實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關鍵詞】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輸液;不合理處方;原因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0-129-02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是醫院專門從事靜脈藥物調配的部門,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靜脈藥物產品和服務。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以往臨床靜脈藥物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提高了靜脈藥物配置效率[1]。然而,近年來,隨著臨床新藥的不斷涌現,靜脈藥物調配中心不合理輸液處方的發生率不斷上升[2]。一方面,醫院PIVAS從業人員知識更新不及時,缺乏藥師的專業指導;另一方面,醫生處方存在書寫不規范、配伍不協調、溶劑錯誤等問題,這些環節缺乏藥師審核,容易造成不合理的處方事件,給藥品安全帶來隱患[3]。為解決上述問題,切實發揮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積極作用,本次研究對我院434份輸液不合理處方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進一步提出了相關防范建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配置的輸液不合理處方434份,所有納入的不合理處方均有完整資料與信息,包括相關專科標識、醫師簽名等,各項數據完整無缺失。
1.2方法
以藥品說明書為基礎,同時參考、《中國國家處方集》、《新編藥物學》(17 版)、《臨床用藥須知》等資料,對所納入的處方從給藥途徑、劑量、溶劑選擇等方面進行審查;并利用臨床藥師專業的藥物效應動力學、藥代動力學及藥劑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審核。綜合歸納輸液處方不合理的原因。
1.3觀察指標
統計434份輸液不合理處方的不合理原因,計算每種原因的占比,包括溶劑選擇不當、用藥劑量不當、配伍不當、給藥方式不當、藥物稀釋濃度不當、錄入錯誤等。
2.結果
經審查,434份輸液不合理處方中,因為溶劑選擇不當導致處方不合理的占比最高,達到;其次分別為用藥劑量不當、配伍不當、給藥方式不當、藥物稀釋濃度不當以及錄入錯誤。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3.討論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溶劑選擇不當是造成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輸液不合理處方的主要原因,此外,用藥劑量不當、配伍不當等也是導致輸液不合理處方的重要因素。具體而言:
(1)溶劑選擇不當。在進行溶劑選擇是,應當根據藥物pH值、化學結構選擇合適的溶媒,否則可能造成混濁、藥效降低[4]。本院溶劑選擇不當主要體現在脫氧核苷酸鈉+0.9%氯化鈉注射液失效、呋塞米注射液與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等。以呋塞米注射液為例,呋塞米注射液的pH值通常在8.5-9.5之間,而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通常在3.2-6.5之間,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為呋塞米注射液的溶劑,在氫氧化鈉和鹽酸的中和反應下,將改變pH值、析出呋塞米,使得致溶液混濁。因此,呋塞米注射液應當選擇pH值在4.5-7.0的0.9%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溶劑。
(2)用藥劑量不當。合理的用藥劑量在于保證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多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我院輸液不合理處方用藥劑量不當主要體現在對時間依賴型藥物和濃度依賴型藥物上。如:青霉素類屬于時間依賴型藥物,每天用藥2次可以有效藥物濃度;氨基糖苷類是濃度依賴型藥物,每天用藥1次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并降低腎毒性。但實踐中卻常常將上述兩類藥物的用藥劑量調換。
(3)配伍不當。根據450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應用配伍檢索表審核,配置TPN時尤其容易因為配伍不當導致微小顆粒不溶、TPN不穩定,繼而導致患者輸注后出現靜脈炎[5]。我院輸液不合理處方中配伍不當亦主要體現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合用產生沉淀之上,對此,建議臨床避免將二者合用,而采用分別輸注的方式。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因為錄入錯誤、給藥方式不當、藥物稀釋濃度不當導致的輸液處方不合理的情形也時有發生。針對上述問題,本次研究建議如下:
(1)加強處方審核。醫生開具處方后,計算機將其輸入配置中心,先由處方審查員審查醫囑的合理性,其次配藥藥師進行藥物分配,再次嚴格按照無菌配置技術配置藥物,最后放行藥師審查并放行藥物。
(2)加強人員培訓。如果醫生對藥物的理化性質、藥代動力學、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項缺乏了解,則難以避免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的問題。因此,臨床醫生應多學習藥學知識,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藥學專業培訓,提高藥物治療水平,以減少或避免不合理用藥的發生。
(3)定期對病房輸液處方的不合理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并將分析結果反饋給臨床科室,使醫生充分認識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并在臨床治療中更加自覺地按照醫院藥品處方收集和藥品說明書的規定用藥,從而有效地防止輸液處方用藥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瑞紅,莊少雄,盧燕轉,等. 某三甲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17):2933-2935.
[2]孔倩怡,張觀賢.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IVAS)細胞毒性藥物不合理處方干預對輸液質量安全的影響[J]. 科學養生,2020,23(4):279-280.
[3]魏嵐,孫濤.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的分析與討論[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1):104-105.
[4]敖瑩. 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醫囑720份分析[J]. 藥品評價,2021,18(2):65-67.
[5]楊佳麗,李惠英,秦利芬,等. 門診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處方干預情況分析[J]. 醫學信息,2016,29(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