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玲
(四川省人民醫院東院心內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冠心病鑒別過程中,可通過心絞痛發生情況進行判斷[1]。冠心病發作期間,機體有血流障礙,心臟血流供給失衡,可造成前胸疼痛感。疼痛發作期間特點體現在壓榨性,部分患者為陣發性。一般情況下,心絞痛位置較固定,為胸骨后部,但癥狀加重時,疼痛會蔓延上肢,在機體過度勞累后,疼痛程度會加重[2]。臨床經硝酸酯類藥物可抑制疼痛,但此疾病發作較慢,單純治療并不能抑制心絞痛。常態護理在以往應用較多,根據冠脈損傷情況,監測患者體征,能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但此方式措施較少,未關注到飲食、用藥等方面,可能會加速冠心病進展。各護理方案中,臨床護理路徑得到認同,根據心絞痛者入院后治療情況,調整護理方案,并根據護理制成路徑表,逐一落實路徑表中的內容,能保證護理徹底性,可防止心絞痛加重,也能抑制冠脈硬化[3]。基于此,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120 例冠心病心絞痛者實施護理,旨在判斷臨床護理路徑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基于研究需求,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120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同意雙盲法分為路徑組和常態組,各60例。路徑組病程1~7年,平均(4.09±1.33)年,女23例,男37 例,年齡44 ~68 歲,平均年齡(56.91±1.95)歲;常態組病程1 ~6 年,平均(3.75±1.67)年,女24 例,男36 例,年齡43 ~69 歲,平均年齡(57.33±1.6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冠心病鑒別標準,存在明顯心絞痛癥狀;②簽署同意書;③不存在急性感染性病變。排除標準:①腦血管損傷者;②先天性心臟病者;③艾滋病;④研究期間接受其他護理。
路徑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1)制定護理路徑表:掌握各患者心絞痛癥狀后,在醫生指導下制定護理路徑表,覆蓋心絞痛者入院各個治療階段。(2)入院當天:介紹心內科環境、主治醫師,講解心絞痛相關知識,闡述心絞痛控制優良案例,拉近護患距離,帶領心絞痛者行各項檢查并闡述檢查用途,平復患者心情。(3)入院次日:講解治療方案,闡述各方案對心絞痛的作用機制,列舉未遵醫囑治療的不良案例,增強心絞痛者警惕意識。在病房內擺放冠心病知識手冊,設置咨詢臺,隨時解答冠心病患者的問題,能解決其疑問,讓其配合護理。(4)入院3 ~5 d:規范心絞痛者飲食,嚴禁油膩食物攝入,防止心絞痛加重,根據機體耐受度,增加戶外運動,提高心絞痛者抵抗力,為抑制疼痛程度,需控制運動量,防止心臟損傷加劇。(5)入院5 ~6 d:指導心絞痛者按時用藥,強調用藥重要性,和患者溝通,講解心絞痛治療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及時表達出不適。講解各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闡述應對措施,能增強患者自我處理能力,可防止不良反應對心臟造成的損傷。(6)出院時:強調心絞痛各藥物使用情況,講解心絞痛加重的危害性,列舉優質飲食、運動案例,防止心絞痛加重。常態組實施常態護理,行相應心功能檢查,判斷冠脈損傷情況,并行相應治療,監測心絞痛變化情況即可。
恢復情況主要通過ASQ(西雅圖量表)進行評估,包括心絞痛穩定(0 ~5 分)、心絞痛發作(0 ~10 分)、軀體受限(0 ~5 分)、疾病認知(0 ~15 分)及滿意度(0 ~40 分),分值高,恢復好。情緒變化主要通過SAS、SDS 量表進行評估,包括焦慮、抑郁,針對心絞痛者而言,需在護理前后評估,以此判斷變化情況。
采用SPSS 24.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路徑組恢復情況ASQ 評分均高于常態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心絞痛穩定心絞痛發作軀體受限路徑組 604.01±0.238.91±0.404.04±0.19常態組 603.67±0.218.12±0.493.80±0.15 t 8.45619.67437.6796 P 0.00000.00000.0000組別 例數疾病認知滿意度路徑組 6013.92±0.9936.79±1.44常態組 6011.03±1.2332.95±1.93 t 14.177912.2523 P 0.00000.0000
干預前,兩組患者情緒變化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路徑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常態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情緒變化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情緒變化評分比較(± s,分)
SDS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路徑組 60 49.49±4.04 18.04±2.71 47.16±4.91 15.07±2.34常態組 60 49.12±4.45 24.93±3.35 46.95±4.48 21.68±3.19 t 0.476812.38590.244712.9419 P 0.63440.00000.80710.0000組別 例數SAS
老年人群活動量不足,本身有心臟功能衰減的情況,各機制交互作用下,增加冠心病發生率。此類疾病出現前常有冠脈硬化情況,治療期間需以冠脈擴張為主,但仍有心絞痛癥狀,可能造成心臟損傷加重,需增加護理,保護心臟功能[4]。常態護理中重視心臟檢查,能觀察到冠脈損傷情況,對于調整治療護理措施有關鍵作用。但此護理方案較片面,冠心病者并未得到全面關懷,仍有心絞痛不斷發作的情況,可能加重心臟損傷[5]。臨床護理路徑此時被重視,特點體現在程序性,根據入院時間為冠心病者提供不同護理,能滿足不同治療時期護理需求,可循序漸進的改善心臟功能,也能抑制心絞痛癥狀。為保證護理順利實施,需根據心絞痛者具體情況,制定護理路徑表,需覆蓋心絞痛者入院各個階段,保證心絞痛者能得到全面關懷。入院當天心絞痛者多有陌生情緒,不熟悉科室構造,需講解心內科環境,闡述心絞痛知識,列舉控制優良案例,讓患者重拾對心絞痛的治療信心[6-7]。入院次日需行相關治療,用藥期間講解各藥物對心絞痛的作用機制,使患者配合治療,同時講解心絞痛治療進展,評分其情緒。不良飲食可加重心絞痛,入院期間需規范飲食,禁止油膩食物攝入,防止脂質成分在冠脈位置沉積,能阻止冠脈損傷加重,也能改善心絞痛癥狀[8]。遵醫囑用藥為抑制心絞痛的主要途徑,但部分患者對此認知不足,需增加溝通,講解心絞痛治療注意點,增強患者注意力,以配合心絞痛治療,減輕心絞痛癥狀。監督缺乏后,常降低患者配合度,需在出院時再次強調各心絞痛藥物治療機制,講解用藥情況,讓患者認識到隨意用藥對心臟的損傷,以保持警惕性,在良好用藥下,保護心臟功能。飲食指導在參考患者喜好后實施,能攝入營養物質,可保護心臟,能抑制心臟損傷,防止冠心病加重。運動指導也是重要護理內容,一般情況下為防止心臟損傷,常會限制運動,保持心率穩定性。但適當運動能增強體質,可強調運動對冠心病心絞痛的影響,在專業指導下控制運動強度,能防止心率過度波動,提升身體素質,可防止心絞痛持續性或反復性發作[9-10]。既往所實施的常態護理并不能滿足需求,現階段各冠心病患者重視自我保護,會經各途徑抑制心絞痛癥狀。而臨床護理路徑重視此點,在入院后根據心絞痛情況調整措施,能覆蓋圍入院期,提高患者警惕抑制,能大幅度改善心絞痛癥狀,得到臨床認可。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不僅能改善情緒,也能阻止心絞痛進展,可保護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