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見平,陳彩云
(韶關(guān)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一科 廣東 韶關(guān) 512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呼吸道氣流受限為表現(xiàn)的肺部疾病,其發(fā)病因素具有多樣性,通常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胸悶、喘息以及呼吸困難等,會降低患者的通氣功能,進而引起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zhì)量[1]。為了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給予其良好的護理干預勢在必行。綜合護理能夠充分以患者為核心給予其護理干預,可以保障護理干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其效果更為明顯,存在一定的推廣價值和意義[2]。對此本文主要目標就是分析臨床護理干預在老年COPD 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的100 例老年COPD 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50 例。參照組男42 例,女8 例,平均年齡(71.36±1.50)歲;觀察組男44 例,女6 例,平均年齡(71.42±1.5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由常規(guī)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③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嚴重臟器功能損傷、免疫系統(tǒng)疾病以及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患者;②溝通、交流困難患者;③臨床基本資料欠缺患者。
觀察組展開綜合護理:(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簡單介紹住院環(huán)境,消除其陌生感,使其可以充分信任護理人員。與此同時要依照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講述疾病知識和內(nèi)容、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效果等。安慰鼓勵患者,提高其治療信心。(2)心理指導: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其病情復發(fā)率較高,因此患者經(jīng)濟壓力以及心理負擔沉重,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以及抑郁等情緒,嚴重的甚至還會產(chǎn)生抵抗治療的現(xiàn)象。對此,護理人員要疏導患者情緒,鼓勵安慰患者,盡量對情緒強烈波動進行避免,同時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觀察,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耐心傾聽患者情緒,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各項合理性需求。(3)呼吸功能訓練:依照患者的檢查結(jié)果對其呼吸能力進行評估,并依照患者的恢復情況制定呼吸運動計劃,如可以展開有氧運動等,并依照患者的耐受性對運動時間、運動量等進行合理調(diào)整。(4)環(huán)境護理: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nèi)空氣流動,及時清潔、消毒室內(nèi),避免灰塵對患者帶來嚴重刺激。與此同時還要及時更換床單被褥,降低感染風險。(5)排痰和霧化護理:為患者講述咳嗽、呼吸的正確方式、技巧等,咳嗽過程中輕拍患者背部,進而促進其痰液的盡快排出。霧化治療期間,要強化護理干預,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詢問其感受,及時對參數(shù)進行合理調(diào)整,完成霧化治療后,則要對相關(guān)器械設(shè)施實行清潔和消毒處理。(6)口腔及皮膚護理:進食后告知患者使用溫水進行漱口,并使用棉簽對口腔中分泌物進行及時清潔。于睡前擦拭患者皮膚,確保皮膚清潔。(7)生活指導:告知患者禁煙酒,避免患者病情更加嚴重。與此同時要依照患者的飲食習慣、病情恢復情況等制定飲食方案,告知其對鈉鹽攝入量進行合理控制,并減少肉類攝入,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告知患者多食用蛋白質(zhì)以及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與此同時,要對飲食進行細化,和患者家屬保持溝通和交流、使飲食的合理性得到有效保障,日常飲食期間要對葷素搭配進行重視,少吃多餐、細嚼慢咽,多喝水,進而促進痰液的盡快排除。此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實行腹式呼吸以及呼吸體操指導,依照患者的現(xiàn)實情況制定運動方案,告知其在晴朗天氣到戶外活動,如可以慢跑、散步等。(8)系統(tǒng)性功能訓練:依照患者的生活能力、患肢能力等制定鍛煉計劃,進而實現(xiàn)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目標。鍛煉不僅能可以放松患者機體,還可以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能夠有效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機體恢復訓練期間,要將體位呼吸和腹式呼吸方式等進行有機結(jié)合,進而展開科學有效的訓練。此外,護理人員還要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9)出院指導: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要為其講述需要加以注意的相關(guān)事項,并依照其現(xiàn)實情況制定康復訓練方案,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告知其充分休息、合理飲食,以電話、微信隨訪等方式動態(tài)了解患者的訓練情況以及病情恢復情況,進而依照其病情變化對護理方案進行及時調(diào)整。參照組展開常規(guī)護理。遵照醫(yī)生叮囑給予患者護理干預,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依照其現(xiàn)實情況講述疾病產(chǎn)生因素以及負面情緒對患者病情的不利影響,使其能夠保持樂觀心態(tài)接受治療。
對兩組的肺活量(FVC)、第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量(PEF)以及最大呼氣中期流量(MMEF)水平進行觀察和記錄。同時采用QOL 測評表對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進行評估,包括焦慮、抑郁、社會活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分數(shù)越低,則其生存質(zhì)量越高,并詳細記錄[3]。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比較(± s)
MMEF/(L·sec-1)觀察組 503.12±0.50 1.91±0.75 4.95±1.72 2.30±0.87參照組 502.11±0.72 1.33±0.65 3.40±1.04 1.85±0.66 t 8.1474.1325.4522.913 P 0.0000.0000.0000.004組別 例數(shù)FVC/LFEV1/LPEF/(L·sec-1)
觀察組的各項生存質(zhì)量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注:分數(shù)越低表明生存質(zhì)量越高。
日常生活能力觀察組 504.85±1.00 4.79±0.98 4.55±0.98 4.09±1.06參照組 505.90±1.18 5.68±1.60 5.61±1.29 5.17±1.01 t 4.8003.3544.6265.215 P 0.0000.0010.0000.000組別 例數(shù)焦慮抑郁社會活動能力
COPD 常見于老年人群,因為患者自身免疫力較差,再加上一些患者合并其他各種基礎(chǔ)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若治療不及時,則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呼吸受阻,對患者肺通氣、換氣功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提高肺性腦病風險[4]。受到病情影響,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不僅能會對患者疾病治療以及預后恢復產(chǎn)生不利影響,還會降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因此需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干預[5]。相比于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綜合護理能夠使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獲得充分展現(xiàn),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各項合理需求[6]。
在綜合護理干預中,心理護理的實行,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有利于病情恢復[7];早期運動指導的實行,對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極為有利;縮唇呼吸、呼吸體操、腹式呼吸的實行,能夠進一步強化患者的肺功能,對于提高患者機體免疫以及減少疾病產(chǎn)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8]。通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能夠確保機體營養(yǎng)均衡,對于強化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極為有利,能夠促進患者恢復;環(huán)境護理的實行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能夠降低灰塵對患者咽喉部所帶來的刺激[9];排痰和霧化護理能夠促進痰液的盡快排出,能夠確保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tài),減輕患者痛苦;而口腔護理的實行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有利于降低患者感染風險[10]。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肺功能指標改善優(yōu)于參照組,并且生存質(zhì)量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護理干預的實行,不僅可以促進患者肺功能指標的改善,同時對于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以及改善患者預后極為有利。
綜上所述,通過對COPD 患者實行護理干預,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獲得顯著強化,生存質(zhì)量提高,能夠縮短患者病情恢復時間,提高治療有效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