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霞
(江蘇省鹽城市中醫院康復科 江蘇 鹽城 224000)
腦卒中是心腦血管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主要是由于患者腦部出血或者缺血導致的腦組織損傷,從而影響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多見中老年男性。患者發病后,雖進行及時救治,患者仍會由于繼發性神經功能受損,導致語言、運動、吞咽等功能障礙。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肢體麻木等癥狀。大部分腦卒中患者都留有輕重程度不等的后遺癥。腦卒中后遺癥危害大于疾病本身,偏癱是腦卒中導致的常見的后遺癥之一[2]。腦卒中偏癱,也稱為半身不遂,患者的同側上下肢、舌肌或者面肌出現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輕度偏癱尚能活動,但患者在行走過程中會出現姿勢異常,或者上肢屈曲的癥狀。重度偏癱患者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使其產生消極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治療腦卒中偏癱的方法主要包括:針灸、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及藥物治療。配合中藥熏蒸技術用于腦卒中偏癱的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患者康復,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4]。且治療方法安全可靠,治療過程無不適感,本文研究中藥熏蒸技術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中的意義,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我院康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8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性29 例,女性11 例,年齡41 ~87 歲,平均年齡(56.2±2.2)歲;觀察組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齡39 ~85 歲,平均年齡(56.3±2.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中關于腦卒中偏癱診斷標準[5]。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器質性病變患者、認知障礙者、其他原因誘發的偏癱及精神疾病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包括:針灸、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腦循環改善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熏蒸技術進行康復護理,中藥熏蒸藥方:當歸、川芎、益母草、豨薟草、絞股藍、紅花、干姜、肉桂、木瓜、艾葉、忍冬藤、丹參、淫羊藿、杜仲、川牛膝和雷公藤各20 g,雞血藤、海風藤、絡石藤各30 g,水煎400 mL湯劑,將中藥湯劑置于中藥熏蒸機(型號HYZ-1B 型),利用其產生的水蒸氣,對患者偏癱肢體進行熏蒸,1 次/d,30 min/次,2 周為1 療程。
(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且能日常生活能夠自理;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患肢活動能力得到提升;無效:未達到以上要求??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對比兩組患者運動和神經功能,運動能力應用Barthel 指數(BI)評分和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NDS)評價[6],BI 總分為0 ~100 分,正常分數為100 分,無需他人照顧;輕度依賴為61 ~99 分,少部分需他人照顧;中度依賴分數為41 ~60 分,大部分需他人照顧;重度依賴≤40 分,全部需他人照顧。NDS 評分與患者神經功能成反比。
應用SPSS 20.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干預前,兩組患者BI、ND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I 評分高于對照組,N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BI 和NDS 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BI 和NDS 評分比較(± s,分)
NDS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40 61.22±3.04 84.19±4.05 29.12±2.27 12.92±1.02對照組 40 61.19±3.03 75.94±3.48 29.15±2.28 21.52±1.94 t 0.0449.7720.05924.816 P 0.9650.0000.9530.000組別 例數BI
腦卒中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部分是由于患者原發基礎性疾病誘發導致的,部分患者有日常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腦卒中是常見的神經內科的疾病之一,臨床主要病癥是腦血管受損,腦組織受到局部的損害,臨床上治療腦卒中還沒有特效藥,主要通過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8]。腦卒中會造成患者的機體功能障礙,也就是偏癱,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后遺癥。偏癱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直接影響到家庭關系。中醫認為腦卒中偏癱屬于“痹癥”的范疇,與腎陽虛衰有密切關系,偏癱是由于痰瘀內阻、氣血逆亂造成,臨床治療以疏經活絡、運行氣血和活血化瘀為主,對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有助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中藥熏蒸技術是中醫外治的一種方法,利用藥物蒸汽通過皮膚的滲透、轉運、吸收,直達病灶,改善微循環,疏通全身經絡、減輕肌痙攣,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縮短療程,對肢體功能有改善作用,提升血液循環的順暢度,有助患者恢復健康,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方劑中當歸有補氣補血的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紅花有活血通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的功效;益母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干姜溫中散寒;肉桂溫經活血;木瓜舒經活絡;豨薟草通經活絡;雞血藤活血舒筋;海風藤、絡石藤有祛風通絡的功效;丹參活血化瘀;忍冬藤疏風通絡;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雷公藤有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9]。諸藥合用可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溫經散寒,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本文研究中藥熏蒸技術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結果顯示:治療,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BI 評分高于對照組,N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藥熏蒸技術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步行和運動能力,有助患者恢復健康,改善臨床癥狀,具有現實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