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超 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工程造價控制管理的理論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歷史演變,每刻都在不斷壯大,自從工程造價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管理呈上升的趨勢,打破了傳統的造價方式,步入到新的發展環境中,相關的理論基礎和造價管理的方法也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進步。為了避免建筑項目在實施過程時導致的偏差和不同地方變化的因素,對項目的工程所需要的資金成本和項目資金的使用率進行及時管控,對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本文從房地產開發角度對建設工程項目造價過程中的動態控制進行分析,且運用BIM技術對實例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動態變化進行控制,從而使項目獲得更好的效益。
近年來,工程造價管理逐漸成為建筑行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因素[1]。通過工程造價管理,全面分析工程建設成本、利潤、風險等信息,從而為企業提供合理的投資、管理等信息支持。工程造價動態管理是一種發展緩慢的管理方法,國內工程造價建設動態管理控制的應用還不廣泛[2]。在建設項目成本動態管理研究中,許多專家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和探討[3]。如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分析,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研究、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模式分析建設項目成本管理與控制問題、建設項目成本動態管控、分析工程造價動態管理與控制、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的探討、建設項目成本的動態管理與控制。
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進行工程造價動態控制時,對工程具體的施工預算價格定位不明確,控制的程度達不到要求,對項目進行造價控制的次數也非常少,都是在施工完成以后進行控制。在工程項目的實際管理過程中,對建設項目的竣工結算和施工圖的預算過程都沒有達到要求,而且對建設項目的施工圖預算的主要信息進行審核時期,沒有提前對審核資料進行內部審核和報批工作,沒有辦法起到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的作用。而且造價管理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在對可行性報告研究和投資預算時沒有科學性的進行規劃處理,在初步進行建設項目設計時,所用到的工程項目的設備和工程造價的材料價格都不夠完善,沒有辦法對價格進行預算,對建筑工程造價控制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項目成本動態管理的原則是使用各種原則管理方法來把握項目成本的變化。一旦發生變更或脫離,投標過程和成本管理的具體目的就會在有效范圍內進行管理。項目成本的動態控制是指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預計成本,以及通過特定成本的動態控制過程,需要對相關項目成本進行核定,在建筑項目中對動態控制執行具體的規劃制度,在項目動態控制制度的執行過程中,一旦發生動態控制存在偏差的情況就必須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控制,直到建設項目工程竣工。動態控制原理的控制過程是造價控制目標的確定——費用使用計劃的編制——計劃要求的執行——實際消費金額的記錄——建設項目的實際費用和計劃費用之間進行比較——造成工程造價的偏差過程——糾正措施——對建設項目進行重新調整,以上就是工程造價動態原理的過程。
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動態控制模式是通過工程造價管理中實際信息的建設依據和主要的建設目標,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備受關注時,一旦有影響工程造價的主體因素就必須根據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管理進行監督機制的監管。建設的工程項目也必須按照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進行對項目的施工,還必須嚴格遵守施工現場的管理規范和主要的標準流程,還可以面對在項目施工時發生的施工要素和施工產生的突發情況,都可以和工程造價動態控制管理進行有效融合。其主要包括對動態目標進行設定;規劃建設項目施工的經營成本;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成本管理;建筑工程項目責任管理。
動態管理的控制流程是通過建設項目的建設順序進行編制的(見表1)。根據相關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和項目的設計流程,解決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的遇到的成本控制問題,直至工程竣工驗收和交付。通過對建設項目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和具體要求,給出對應的建設項目解決措施,然后把不同施工階段成本管理進行分類統計,對該項目編制投資總概算擬定為該項目的最高投資額,以此來實現該建筑項目的投資成本控制。
表1 建設項目成本控制流程
通過以上各階段成本控制流程,按月度繪制動態成本曲線圖。將每月成本變動數據如實記錄,可將項目全周期成本控制情況如實表達。如圖1所示。
圖1 項目動態成本曲線圖
A建筑項目是一個康復醫院項目位于北京周邊,是一所三級綜合性專科醫院。一期工程300張病床、二期工程400張病床。醫院面向京津冀中老年群體,提供以醫養結合、慢病管理與康復為主的綜合化服務。目前項目建設包括:綜合樓、感染門診、高壓氧倉、鍋爐房及雨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站、門房等配套設施。
項目占地約30.13畝,項目總建設面積60524平方米,地上13層,地下2層,結構為框架結構。該項目由主樓、裙樓、附屬樓組成,其中地下2層為車庫,地下1層為員工餐廳、后勤保障部和放射科室等;地上1層至4層為醫療科室、辦公區、醫技手術室、化驗室、藥房、休閑餐廳等;地上5層至13層為病房區。主樓建筑總高56.75米,檐口高度58.7m,電梯井塔樓高度62m;裙樓建筑高度20.4米,屋面檐口高度23.7m,電梯井塔樓高度24.95m。
A建筑項目利用BIM技術進行了優化處理,A建筑項目擬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優化計算的具體流程為:
(1)采用BIM技術軟件對建設項目建立5D實體模型。
(2)把施工圖中二維信息通過信息輸入,建立的項目模型,并隨時復核數據的準確性,一旦不符合要求就必須對建筑模型進行修改。
(3)對建設項目的模型信息的結果修改以后,進行模型數據的信息確認。
(4)對A建筑項目的施工圖紙進行優化處理。
(5)A建筑項目的建筑圖紙審核通過后對建筑模型的信息和施工圖紙進行存檔處理。
通過對圖紙的詳細了解對建設項目采用BIM進行圖紙的處理設計,建筑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A建筑項目BIM模型立體圖
施工成本傳統管理中存在成本數據不能及時更新,不能實現精準化管理和技術落后導致成本不斷增加等問題。通過BIM在運用5D功能時,能夠提取更多具備統計分析條件的成本報表,從而獲得各個施工階段的材料消耗量和資金需求情況,并優化資金的使用分配。基于BIM的成本控制優勢,具體的體現在:
一個BIM模型可以匯總整套二維圖紙的大量信息,預算信息融入BIM計算模型,模型可直接生成構建模型的名稱、數量和尺寸等明細表。在施工過程中發生變更,需設計模型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造價預算工程量和相關構件信息也會動態變化,完成實時動態更新。極大的方便了建設各方預算工程量的動態查詢與統計。
工程變更作為施工中常見的引起工程量改變的項目,可能會造成實際施工成本與計劃成本出現差異,為解決這一問題,在使用BIM-5D技術進行變更調整時,整個模型中與之關聯的造價均會在系統中自動調整,從而方便了變更后的工程量計算,精確變更費用,減少了成本浪費。
利用BIM平臺可以快速對工程項目模型進行拆分,按照對工程對應的時間節點,對某一塊模型進行拆分,某一階段的工程量的匯總統計可以依托BIM技術平臺完成,任意一個階段的工程計量申報表可由此導出,通過BIM共享平臺,建設單位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資金審核,大大提高了不同施工階段工程進度款的結算進度。
項目實施階段工程數據,按周進行數據統計比較分析。由于實際項目的偏差值不大,所以將每五個周作為一個周期來研究圖形的量化對比分析。根據房地產開發項目成本的動態控制流程,測量實際的完成量以及成本的支出,通過統計整理匯總得出己完工作預算成本EV、己完工作實際成本AV,利用累計成本值和累計曲線分析項目的實施階段成本的控制狀況。
由圖3的進度成本監控曲線圖可以看出,A項目十周內成本支出情況良好,沒有出現超支現象,成本部門繼續按照流程觀測成本數據的變化。
圖3
1.定性的效益
BIM技術能夠自動化生成工程量清單的過程是相關人員的關鍵優勢之一,BIM 技術的模型實現了這種可能。由于 BIM 技術的應用,A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加大了管理力度,嚴格按規范施工,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為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及時、有效和真實的數據。
BIM 技術帶動了個人業務能力的提高,隨之也提高了個人工效和工作質量,會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工作,提高了個人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企業方面,BIM 技術的運用,提高了企業的技術力量,提高了綜合實力,進而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競爭力有了,品牌效應隨之而出,隱形中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面對社會和國家發展層面,隨著 BIM技術越來越被推廣,理論和實踐日趨成熟,既可實現項目成本控制過程的精細化,規范化,又使得項目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定量的效益
通過運用了 BIM技術,A建筑工程項目可以增加項目效益,這是可看得見的項目效益。由于 BIM 技術的運用,攻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如本工程可減少成本投入約400萬元,其中優化后直接建造成本減少約 200 萬元,工期效益成本減少約 200 萬元。
目前房地產行業發展方向和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市場經濟也隨著建筑行業不斷加強,工程造價原有的動態控制對現在市場的經濟需求得不到滿足。本文以A建筑項目為研究對象,運用BIM技術對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動態變化進行了分析,使得項目成本控制過程達到了精細化,規范化,又使得項目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使項目獲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