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這種疾病的發生會受到人們自身習慣、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肺癌手術治療較為徹底,但治療過程中會損傷患者身體,更容易出現發燒、感染等情況,進而影響手術治療效果[1-3]。本研究將本院2015 年12 月~2020 年12 月60 例肺癌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加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DS、SAS 評分及滿意度、下地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探析加速康復護理在肺癌手術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5 年12 月~2020 年12 月60 例肺癌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研究組年齡35~78 歲,平均年齡(62.25±9.23)歲;男19 例,女11 例。對照組年齡35~80 歲,平均年齡(62.61±9.21)歲;男20 例,女1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①健康教育:發放宣傳手冊;②血栓預防:入院后責任護士需評估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結合評估指標采取有效預防措施;③腸道管理:患者術前禁食12 h,禁食4 h,術前磷酸鈉灌腸,術后以流質飲食為主,然后逐步轉為普通飲食;④疼痛護理:結合患者疼痛癥狀進行止痛治療。
1.2.2 研究組 患者實施加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a.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進而對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肺癌患者心理壓力大,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對疾病的治療大多缺乏信心,在臨床治療中,患者不能積極配合,降低依從性,影響預后。因此,有必要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加強健康教育。b.飲食護理。在外科手術中,手術前通常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其主要目的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加速康復護理的理念下,傳統手術禁食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變,因為肺癌患者本身身體虛弱,如果手術前禁食、飲酒,就無法忍受手術,也不利于術后康復。因此,患者可以在手術前1 d 進食流質食品,并保證飲食富含蛋白質。術前禁食6 h,可在手術當天早晨飲用300~500 ml 葡萄糖溶液,既不會增加術中意外吸入的風險,又可避免圍手術期饑餓和低血糖,減少禁食帶來的不適[2]。②術中管理。手術過程中,由于麻醉、手術場地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現體溫失衡、體溫過低等情況。因此,要合理調節手術室的溫濕度。為了保持患者的體溫,可以使用恒溫墊,用恒溫鹽水沖洗傷口。術中麻醉時應控制劑量,控制注射速度,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如果術中限制補液,會減少患者的血容量,導致組織灌注不足,甚至會引起肺部并發癥。如果不采取積極措施,就會導致肺水腫。手術中需要計算輸液量,然后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液。③術后護理。a.疼痛:疼痛是一種身心不適,如果存在這種情況,患者會限制呼吸困難和咳嗽,進而影響咳痰,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如果疼痛不能緩解,就會導致心情不好,影響術后早期的活動。因此,肺癌手術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鎮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緩解負面情緒,盡快下床。本研究采用自控鎮痛泵配合類固醇藥物用于術后鎮痛,鎮痛效果較好。b.飲食指導。手術會損害患者的身體,進而使患者營養狀況不佳,降低機體免疫力,進而無法更好地抵抗相關并發癥。因此,術后應盡快給予患者液體和營養。術后盡快恢復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對胃腸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一些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在再次麻醉反應消失后可以喝水,逐漸進食流質食物,然后轉向半流質,最后恢復正常飲食。c.導管護理。術后患者留置各種導尿管會限制其活動,必須進行有效的維護,否則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術后應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引流管,提高操作水平,確保拔除引流管時的安全性。術后不建議使用胃管和導尿管,不留置胃管可以大大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即使使用,也建議在24 h 內拔除,尤其是導尿管,否則會導致尿路感染。d.早期活動。肺癌手術后盡早下床,可以避免長時間臥床引起的肌肉萎縮、肢體退化和肺部感染。有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可以在術后2 h 拔除導尿管,鼓勵患者術后6 h 在床上活動肢體,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在術后6~12 h 進行課后呼吸功能鍛煉。手術后1 d,患者試著坐起來,抬起四肢和關節,活動四肢和關節。拔管后下床,以步行為主,再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步增加鍛煉方式和活動范圍。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及滿意度、下地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均較本組護理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患者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100.00%(30/30),高于對照組的60.00%(18/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下地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下地時間(20.31±1.41)h、住院時間(7.56±0.14)d 均短于對照組的(26.24±2.24)h、(10.12±2.1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1/30),低于對照組的23.33%(7/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肺癌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由于肺癌病情重、發病急,往往在發病后采取手術治療,但由于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和疾病知識缺乏,擔心手術治療效果,術前往往伴有焦慮、緊張等情緒,容易引起術中應激反應,這不利于疾病的預后[4]。因此,對肺癌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加速康復護理屬于一種新的治療理念,不僅是外科手術,更是術前、術中、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通過不同環節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有效緩解壓力和疼痛,減少術后并發癥[5-8]。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加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均較本組護理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患者SAS 評分(36.21±1.23)分、SDS 評分(36.12±0.93)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7.21±2.03)、(43.21±1.7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100.00%(30/30),高于對照組的60.00%(18/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下地時間(20.31±1.41)h、住院時間(7.56±0.14)d 均短于對照組的(26.24±2.24)h、(10.12±2.1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1/30),低于對照組的23.33%(7/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通過實施加速康復護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在護理過程中應用加速康復護理,可縮短術前禁食時間,促進術后早期進食。一般來說,常規手術的禁食時間很長,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電解質紊亂和脫水,但通過縮短禁食時間,可以使人體處于合理的代謝狀態,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還可以減少術后應激損傷,加快患者的康復。術后早期患者免疫功能較弱。通過及早指導患者活動,及早進食,加強營養補充,提高每位患者免疫力,預防并發癥,使患者早日康復,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如今,加速康復護理已成為肺癌手術患者的首選護理方式,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9,10]。
綜上所述,肺癌手術患者實施加速康復護理效果確切,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