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喆,劉 坤,孫镠陽,張 強,廖苑伶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30)
隨著形勢的變化,忻州市及忻定原城鎮組群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山西省城鎮體系規劃》[1]確立了“一核一圈三群”城鎮體系框架,忻定原城鎮組群作為一個整體被提出,山西省忻府、定襄、原平三城朝著同城化方向發展,共同組成忻定原城鎮組群區。城鎮組群一般由分散布局的幾個城區組成,各城區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形成統一整體。城鎮組群的骨架路網是維系城鎮組群發展的基礎,是組群內各城區之間相位聯系的重要紐帶。便捷高效的骨架路網對于促進區域一體化、提高城鎮組群吸引力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城鎮組群的路網專項規劃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探討了有多個城區且各板塊功能明確的城鎮組群路網規劃問題。
本項目已獲得2019年上海市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
忻定原城鎮組群范圍內現狀共有4 條高速公路、8 條國省干道以及26 條縣道鄉道(見圖1)??傮w上,忻定原城鎮組群現狀對外交通路網體系較為完善,已納入國家、省公路網絡,東、西、南、北連通順暢。

圖1 現狀忻定原城鎮組團骨干路網示意圖
截至2019年底,忻州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 516 km,以國土面積計算得到公路網密度為69.65 km/100 km2,以人口數量計算得到公路密度網密度為55.21 km/萬人[2]。
(1)避免區域過境交通對主要組團中心的影響。
根據忻府、原平、定襄路網及用地等相關規劃,G 108、G 338、S312 穿越城市核心區,不僅對城市發展造成分割,過境交通更影響了城內交通出行,因此在過境交通通道不變的情況下對上述線路部分線位進行調整。
G 108:考慮到原平中心城區的遠期發展和周邊生態敏感區,規劃G 108 線位利用原平外環部分線位,向雙乳湖生態康養景區西側改線。
G 338:現狀G 338 由現狀S206(大忻線)和S310(長原線)組成,連接中心城區東西軸,穿越圓盤市區。規劃G 338 利用G 338(原平中心城區)規劃線位,同步調整原平北內環。原S310 局部線位調整,天涯山景區段向南改線連接前進街,原線位作為客運通道為天涯山景區服務。
S312:為避免S312 所承擔的貨運交通對雙乳湖生態康養景區的影響,S312 由雙乳湖生態康養景區北側沿現狀部石線線位至部落村,繞行至部落村南側繼續向東至現狀G 108,沿現狀G 108 線位向南接入忻州北外環。
(2)結合產業布局,打造“四通八達”對外骨架路網,推動產業發展。
根據忻定原主要產業布局,結合既有高速公路和國省干道,通過對部分縣道的等級提升、改線、打通等措施,完善對外骨架路網,提高路網運輸效率,推動產業發展。
一是縣道的等級提升、改線。通過對部分縣道的等級提升以及改線等措施,提高忻定原城鎮組群主要產業對外骨架路網運輸效率。
二是規劃延伸。結合對現狀部分縣道的等級提升,通過對部分區域道路進行延伸,完善忻定原城鎮組群主要產業對外骨架路網。
忻定原城鎮組群國省干道調整方案如圖2 所示。

圖2 忻定原城鎮組群國省干道調整方案
(3)完善組群內旅游通道,促進旅游資源整合、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考慮云中河、滹沱河等自然水系,開發濱河旅游公路;部分線位與三大板塊旅游公路步道、騎行道重合,結合步道、騎行道設置,合理規劃斷面。忻定原城鎮組群內三大板塊旅游公路規劃形成1 條旅游公路(沿太行山旅游公路)、3 條旅游公路連接線(長城太行旅游公路連接線、黃河長城旅游公路連接線、段家堡—義興寨連接線)和11 條旅游支線。
2.2.1 快速路網規劃
(1)圍繞城鎮發展軸,完善組團間聯系主通道。
根據《忻州市總體規劃》[3],規劃忻定原城鎮組群空間結構為:“一環、兩軸、四心、多點”。根據忻定原城鎮組群空間結構,建設忻原大道—東外環、忻定大道兩條快速通道。兩條快速路建成后,忻府區與原平市之間的出行時耗縮短至20 min,忻府區與定襄縣之間的出行時耗縮短至16 min,滿足忻定原城鎮群“半小時交通圈”的時空指標。
(2)提高五臺山機場對外聯系效率,帶動忻定原和機場共同發展。
結合忻原大道和忻定大道走向,建設機場快速路、季定線和機場連接線3 條快速通道,加強五臺山機場對外交通聯系。
(3)加強忻定原城鎮組群與太原都市圈的聯系。
忻定原城鎮組群作為太原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4],與太原都市圈的交通聯系將日益緊密?,F狀主要交通聯系通道大運高速忻州段現狀日均通行量60 895 pcu,V/C 約為0.63,交通壓力較大;G 108 是忻定原—太原主要貨運通道,貨運壓力較大。結合忻定原內部快速路網,建設忻太大道,加強忻定原與太原的交通聯系。
2.2.2 主干路網規劃
(1)提升樞紐對外交通聯系。
五臺山機場已通過快速路網搭建了完善的對外交通聯系;忻州站、忻州西站、原平站、原平西站、定襄站位于各組團中心城區,對外聯系通道較為完善;忻州北站位于忻府區外環外,規劃站前街、東外環北延加強忻州北站對外聯系。
(2)提升主要景區對外連通性,促進旅游業發展。
通過骨架路網建設加強旅游景區與主要組團、對外交通樞紐之間的交通聯系,促進旅游業整體發展。規劃忻奇大道、原奇大道、九原街西延加強奇村鎮、合索鎮旅游資源與忻府區、原平市的交通聯系。
(3)完善經濟開發區與中心城區的聯系。
規劃原平西外環北延,串聯原平西外環與原平市循環經濟示范區內部道路跨越大道,加強原平市循環經濟示范區與原平市中心城區聯系;沿云中河南側規劃濱河大道,連接忻府區鳳棲街和定襄縣規劃主一路,加強忻府區、定襄縣與忻州藍天科技創新園區的聯系。
調整后的忻定原城鎮組群城際道路網調整方案如圖3 所示。

圖3 忻定原城鎮組群城際道路網調整示意圖
(1)路網密度評價
忻定原城鎮組群及其所轄各區域規劃路網密度為78.99 km/100 km2,比現狀提高10.9%。
(2)路網等級評價
忻定原城鎮組群及其所轄各區域規劃二級公路以上等級道路所占比重達到29.47%,較現狀提高82.3%。
(3)路網容量評價
忻定原城鎮組群骨架公路網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規劃骨架公路網總里程為1 003 km,比現狀增加了21%;規劃路網總容量為322.5 萬pcu·km/h,比現狀提升了46%。
忻定原城鎮組群規劃骨架路網如圖4 所示。

圖4 忻定原城鎮組群規劃骨架路網示意圖
本文立足于構建忻定原城鎮組群骨架路網,實現道路系統與外部系統的協調共存,以及內部各組團間的暢聯互達和高效運行。針對區域路網在支撐旅游資源、產業布局上的不足,從公路網、城際道路網等層次上對忻定原城鎮組群骨架路網進行深化研究。最后,對忻定原城鎮組群骨架路網密度、等級和容量等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以檢驗路網的提升效果。
通過總結忻定原城鎮組群骨干路網規劃案例的研究經驗,得出了城鎮骨干路網提升的一般框架。骨干路網的遠期規劃不僅需要符合城市產業布局、旅游文化發展構想,還應該適應城市用地格局變化所可能產生的路網調整的彈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