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魏
(上海奉賢建設發展集團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400)
近二十年來上海地區農村道路的發展,從最原始的道渣路面、三渣結構發展到碎石墊層加水泥混凝土路面,之后是加罩瀝青混凝土(即白加黑),最后發展到破除原老路進行路基翻修,施工高等級路面(即白改黑)。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海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計劃、打造宜居的城市后花園;為了提高路網通達性,提升管理養護水平,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農村公路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根據《關于推進上海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滬府辦規〔2018〕23 號)及《奉賢區農村公路建設規劃(2018-2022)》(滬奉府批〔2019〕16 號),奉賢區積極推進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四好農村路”建設。“四好農村路”是指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農村公路,主要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1]。
本文結合奉賢區奉城鎮2019年及2020年“四好農村路”項目,根據設計標準及現狀條件,對比分析了幾種方案的可行性,并在現場進行應用對比總結,為以后類似“白改黑”工程施工積累經驗,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和工程價值。
目前奉賢區改造的四好農村路,原道路均經過若干次大中修,為混凝土路面,至今道路板塊受損程度不一,出現板塊碎裂、板底脫空、唧泥、錯臺等病害。各道路均為各村鎮中主要通行道路,道路寬度在4~6 m,相比之下交通流量大,且道路臨近居民房屋或者河道,地下存在路燈電纜、自來水管、雨污水管、燃氣管等,埋深均未超過1 m。
根據合同工期要求,含橋梁道路施工周期控制在6 個月,無橋梁道路控制在3 個月。本著因地制宜的建設原則,延原道路線型改造,盡量不觸碰周邊構筑物,提檔升級,達到公交通行條件。
綜合上述環境特點及合同要求,特點分析如下:(1)工期緊迫,節點要求高;(2)市里資金有限,需合理節約;(3)地下管線復雜,基本不搬遷,保護為主;(4)居民房老舊,且離道路太近,施工過程機械影響大;(5)道路窄,不宜半幅施工,全幅封閉作業需分段,且周期不宜過長;(6)提檔升級、公交通行、道路承載要求高。
由于依托項目均為EPC 項目(即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經與設計、建設單位及公路管理所溝通,擬定以下三種方案:
(1)方案一:白加黑(即現狀混凝土路面加罩瀝青混凝土)
對既有混凝土道路進行病害處理,采用注漿方式進行基底加固,然后進行板塊修復,最后進行瀝青混凝土鋪裝。
優點:施工周期短,對周邊構筑物影響小,綠色環保。
缺點:由于剛性基層加鋪柔性路面,溫度收縮不一,容易出現裂縫,尤其在伸縮縫位置;在高流量、重負荷路段,容易出現車轍及沉降,后期維修成本高。
結合以上優缺點,考慮原有道路混凝土板塊下為原狀土,承載力無法滿足目前行車安全及設計規范要求,故該方案不予考慮。
(2)方案二:翻挖新建(路基+水穩基層+瀝青面層)
翻挖掉全部混凝土板塊并外運,開挖至路槽底,對相關管線進行鋼筋混凝土保護,按照新建結構層實施,具體結構層如下:30 cm 5% 水泥土+15 cm 礫石砂+35 cm 水泥穩定碎石+0.6 cm 稀漿封層+6 cm AC-20C+4 cm AC-13C(SBS 改性)。
優點:承載能力強。
缺點:施工周期長,造價高,對周邊構筑物影響大。
符合現行設計標準,滿足重載交通通行要求,此方案可行。
(3)方案三:翻挖新建(原老路基利用+混凝土底基層+水穩基層+瀝青面層)
同樣翻挖掉全部混凝土板塊并外運,整平并碾壓原路基,進行路面結構層施工,具體結構層如下:10 cm 級配碎石+15 cm C 30 水泥混凝土+16 cm水泥穩定碎石+0.6 cm 稀漿封層+6 cm AC-20C+4 cm AC-13C(SBS 改性)。
優點:承載能力強,施工周期短,對周邊構筑物影響小,地下管線保護到位。
缺點:道路標高及線形受影響。
因地制宜,符合設計規范標準及四好農村路精神,滿足相應行車功能要求,此方案可行[2]。
(1)瀝青混合料頂面彎沉代表值,按下式計算:

式中:lr為彎沉代表值,0.01 mm;l 為實測彎沉的平均值,0.01 mm;β 為目標可靠指標,本工程為四級公路,取值0.52;S 為彎沉標準差;K1為濕度影響系數,本文取值0.98;K3為溫度影響系數;為彎沉實測值,0.01 mm;N 為實測值數量;E0為平衡濕度狀態下路基頂面回彈模量,MPa,本文取值25 MPa;Ha為瀝青層厚度,mm;T 為彎沉測定時瀝青層中點實測或預估溫度,℃。
(2)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頂面彎沉代表值,按下式計算:

式中:Za 為與要求保證率有關的系數,本工程為四級公路,取值1.5;lr、及S 含義同(1)節式(1)。
針對方案二及方案三,在奉城鎮蔡橋中心路分別選取了300 m 道路進行應用,對比結果如下。
根據2019年投標清單報價,兩方案的綜合單價情況見表1、表2。

表1 方案二投標清單報價

表2 方案三投標清單報價
根據以上兩方案結構層綜合單價的計算,方案二為375.44 元/m2,方案三為355.32 元/m2,相比之下方案三每平方節省了20.12 元,投資優化提升了5.4%。
同時在方案三中,無需對沿線管線進行包管保護;結構層總厚度小,路基擾動少,周邊結構影響小,土方節約,大大降低相關費用的投入。
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不考慮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水泥穩定碎石養護,根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不少于7 d,實際按7 d考慮;混凝土底基層養護,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T F30—2018),一般養生天數為14~21 d,實際按21 d 考慮;水泥土,根據《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1—2008),不少于7 d,實際按7 d 考慮。具體施工周期如圖1 和圖2 所示。

圖1 方案二理論施工周期

圖2 方案三理論施工周期
據以上理論施工周期的比較,針對300 m 試驗段,方案三節約工期9 d,縮短了20%。若施工期間溫度較高,混凝土養護時間還能減少,工期更加能夠得到優化;同時方案二中水泥混凝土施工受雨水天氣影響大。通過對比分析,方案三更適合農村道路,方便、快捷及有效。
針對以上兩方案,將方案二應用于K0+300~K0+600,方案三應用于K1+920~K2+220,選擇水泥穩定碎石頂面及瀝青混凝土頂面彎沉代表值進行比較,具體情況見表3 和表4。

表3 水泥穩定碎石頂面彎沉

表4 瀝青混凝土頂面彎沉
根據第三節中公式(4),可知:
方案二,lr=37.8(0.01 mm);方案三,lr=33.9(0.01 mm)。
本工程水泥穩定碎石設計彎沉不大于44.2(0.01 mm),兩方案均滿足設計要求,但相比之下,方案三彎沉代表值更優,較方案二降低了10%。
根據第三節中公式(1)~(3),可知:
方案二,lr=22.0(0.01 mm);方案三,lr=19.6(0.01 mm)。
本工程瀝青混凝土設計彎沉不大于33.1(0.01 mm),兩方案均滿足設計要求,但相比之下,方案三彎沉代表值更優,較方案二降低了11%。
奉城鎮蔡橋中心路完工后的現場情況如圖3 所示。通過2021年年中項目回訪調查發現,蔡橋中心路兩試驗段竣工通車一年后的情況見圖4,兩方案現場狀況良好,無任何損壞,滿足該道路技術及功能要求;同時調查全線采用方案三的新朝路,其通車半年后同樣狀況良好(見圖5)。

圖3 奉城鎮蔡橋中心路完工后現場情況

圖4 奉城鎮蔡橋中心路通車一年后現場情況

圖5 奉城鎮新朝路通車半年后(采用方案三)
本文依托于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蔡橋中心路及新朝路項目,針對四好農村路的特點,選擇兩種方案現場應用,通過經濟性、施工周期及技術指標對比,同時經后期回訪調查,總結出方案三(利用原老路基+混凝土底基層+水穩基層+瀝青面層)更適合現狀農村道路,該方案已經應用到奉賢區后期四好農村路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