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凱 劉積慧
隨著智慧課堂的大規模應用,教育已經由“知識核心時代”逐漸走向“核心素養時代”,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這前所未有的變革中,技術發展和教育理念更新帶來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開啟教育新紀元大門的金鑰匙。本文基于龍口市中小學校在智慧課堂支持下小學信息技術問題教學范式的構建,期望通過研究對區域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設計提供一種可選的、可移植的模板經驗。
一、構建體系目標:促進學生美好發展
本教學策略基于智慧課堂“問題域”教學范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讓學生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為目標,以“40分鐘課堂”為主陣地,以“問題式—探究學習”為突破口,實現“課程體系、教學過程、評價形式”等全要素教學策略改革,打造小學信息技術“問題式學習”課堂。傳統的課堂學習模式是“知識、練習”,而智慧課堂下的問題式教學,是以“問題”為載體,教師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建立科學思維體系,以“問題、探究、行動、遷移、知識”的模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式教學創造性地提出“迭代問答”的螺旋上升型模式,以“核心問題”為主線任務,教師不斷引導,協助學生提出假設,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驗證,并在“假設—驗證”的過程中,不斷升級問題,形成迭代問題,發散學生思維,完善、糾正問題,最終形成結論,展示成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潛質和能力。通過智慧教室的技術支持,教育研究室可以建立科學的“問題域”體系,收納優質的課程、資源、范例等,形成一個巨大的數據資源庫以供教師參考使用。通過匯聚各方面資源,讓每個學生享受真正的教育,實現個性化教育目標。智慧的教學環境讓教育觀念、方法等“軟件”與教學環境等“硬件”實現良性互動,沖破時空界限,構建出無言之教的全空間育人格局。
二、構建體系原則:多元化、互動化的智慧課堂
1. 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智慧課堂以構建主義、最近發展區和認知結構理論為理論基礎,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不斷迭代問答,開展師生互動探討,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教師轉變為導師,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思維結構和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由知識應用能力向知識遷移能力的轉變,從知識被動獲取向知識自主構建的轉變。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智慧課堂,突破了時空限制,信息技術的學習小組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所有同學都有交流合作的機會。
2. 問題設計原則:科學性、合理性、適度性、針對性、激勵性
關鍵問題的設置應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無效的問題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還會使教學環節顯得雜亂無序。層層遞進的問題不僅能有序推動課堂的進行,而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建立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設置的數量也應該適量,過多的問題會造成課堂流于形式,占用學生的思考時間,無法起到引導的作用。課堂上的問題設置應具有針對性和激勵性,不應過易或過難—過易的問題僅僅停留在理解和記憶的層面上,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過難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范圍,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構建體系策略:實現智慧型教學目標
1. 分學段設計課堂教學模式
低學段采用以“問題導學”為主的形式,輔以智慧課堂的手段,幫助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利用半主導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探索問題本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中學段采用以“問題迭代體”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規范學生自主學習,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思想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夠獲得課堂知識的構建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高學段采用以“自由創作”為特征的成果展示,教師的角色徹底變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合作學習,以多元化智能理論作為評價的主體,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構建。
2. 基于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環節
問題式教學法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遵循以下標準:①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習者主動思考學習;②因材施教,制訂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方案;③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學習資源;④細化教學任務,縮小課堂教學廣度;⑤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動手探索;⑥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利用智慧課堂。
教學目標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著指向、評價和激勵等作用,因此應先確定教學的總體目標,利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然后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具體目標,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主要以體驗信息技術知識的形成過程和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最后,利用問題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構建信息技術知識體系,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課堂評價多元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以智慧課堂為依托的問題式教學中,建立學生成長數據中心,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聚焦課堂教學問題的難點,動態捕捉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實時對個體和群體進行多維度分析,構建能反映每個學習個體知識能力體系以及智慧成長的學習畫像。建立學情分析模型,進行智慧評價,篩選和優化知識學習路徑,為學生設計一個適應其個性發展的學業生涯規劃。
(作者單位:1.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教育裝備與技術研究中心;2.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石良鎮石良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