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黃世濤
滾滾長江北岸,千年富庶龍城。
有著“中國龍文化之鄉”美譽的四川省瀘縣,人文厚重、底蘊深厚,一直是滇黔渝結合部的商貿重鎮。
財貨聚,城鎮興。區域發展離不開各種要素的有力支撐,其中,金融業歷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瀘縣農商銀行自成立以來,高舉“四川農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銀行”旗幟,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8月31日,該行資產規模達202.87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78.7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7.54億元。同時,該行踐行“立足縣域、服務縣域、經營縣域、引領縣域”理念,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是區域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現代化及經濟強國的根基,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依靠。近年來,作為成渝經濟圈重要商貿中心的瀘州市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瀘縣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礎扎實、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的稟賦,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瀘縣農商銀行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大局,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支持縣域內實體經濟向醫藥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深化與瀘州醫藥園區、瀘縣經開區戰略合作,為園區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據介紹,為更好地為企業和廣大群眾服務,瀘縣農商銀行創新產品、優化服務,針對部分客戶擔保物不足等融資困境,該行創新了“龍城興園貸”,采取分險基金共擔風險的模式,有效滿足了園區企業的信貸需求。此外,該行積極探索供應鏈業務,針對行業特性解決下游末端商戶融資難問題,該行在省聯社產品基礎上,結合行業特征自行開發出通訊貸,解決中小運營加盟商的融資、收款問題。
瀘縣區域內小微企業較多,該行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截至8月31日,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4.42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的53.82%。該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微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我們通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也是為群眾就業和基本收入提供保障,助推民生事業發展?!?/p>
瀘縣農商銀行還竭力支持地方重大項目。瀘州云龍機場是川南第一大、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已開通38個國內重要城市航線。作為競爭力不占優勢的縣級農商行,瀘縣農商銀行自2013年爭取到機場征地補償款代發起,通過5年不間斷地滲透營銷、悉心維系,終于在2019年與多家國有大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機場“聯姻”。在機場遷建工程征地階段,瀘縣農商銀行以農戶需求為切入點,為農戶征地補償款代發項目匹配綜合服務方案。在機場管理層逐步配備到位的窗口期,又以前期基礎工作為突破口,搶先布設首臺存取款一體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整體授信1億元。在正式通航后,配備專業營銷團隊對機場涉及項目持續滲透,搭建綜合收銀平臺,打造貴賓廳,為機場員工、商戶定制存、貸、匯“一攬子”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簡化流程、贏得認可。截至2019年末,該行累計代發征地補償款3.5億元,開立機場集團相關賬戶13個,為機場員工授信684萬元。
近年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瀘縣農商銀行在全面抓好內部疫情防控、強化金融服務保障的同時,勇擔社會責任,切實履行“主力軍銀行”的使命擔當,受到了地方政府、社會各界和上級單位的高度肯定。
疫情發生后,瀘縣農商銀行發動青年員工積極參與“抗擊疫情,金融青年在行動”公益捐贈特別活動;組織開展“風雨同舟,共抗疫情”慰問活動,看望慰問奮戰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捐贈價值約20萬元的防疫和生活物資。
與此同時,瀘縣農商銀行還開通“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流程和手續。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后,瀘州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引進了兩條口罩生產線,以緩解本地各醫療機構、防疫前線人員的口罩稀缺問題,隨即還將增加生產條線,逐步滿足當地群眾的口罩需求。然而,該企業苦于購買原材料資金短缺而無法擴產。
瀘縣農商銀行獲悉這一情況后,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落實省農信聯社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要求,立即安排最近的支行行長與該企業進行對接。翌日一早,總行信貸管理部、風險管理部派人與支行平行作業,當天完成了貸款調查和審查工作,迅速完成合同簽訂,并成功發放貸款——前后僅用了29個小時。
該公司負責人看到資金難題立即得到解決,握著客戶經理的手激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太快了,做夢都沒想到一天多時間就放款了,這下子口罩生產資金有保障了,可以甩開手干了?!睘o縣農商銀行此舉被中國銀行業協會在行業內進行宣傳?!度谫Y“快車道”助力增產抗疫——瀘縣農商銀行發放首筆“抗疫貸”》一文被媒體爭相轉載,為正在參與抗擊疫情的人們注入了強心劑。
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瀘縣農商銀行落實“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切實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主動減費讓利,累計發放低息抗疫貸款596筆,金額5.4億元,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六穩”“六?!惫ぷ?,幫助大量企業渡過難關。
2020年12月,瀘縣農商銀行青龍支行志愿服務隊被共青團四川省委評為“第八屆四川省青年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疫情防控類)。這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
作為農村人口占主體的人口大縣,瀘縣盡管不是貧困縣,但卻擁有40個貧困村、60000余名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如何抓住脫貧的“牛鼻子”,讓脫貧成效行穩致遠?瀘縣農商銀行挑起“服務縣域”的使命,主動融入全縣重點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干將”勇擔責任,立足主業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竭盡所能,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各項部署,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瀘縣農商銀行幫扶對象為省級貧困村海潮鎮尖山村,結對幫扶貧困戶40戶,貧困人口100人。記者了解到,從2015年12月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為了確保幫扶盡快取得實效,該行從切實解決幫扶對象實際問題入手,因人而異,一戶一策、一人一策,解決困難群眾和家庭“最急、最盼、最需”的問題。為了改善尖山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條件,幾年來,瀘縣農商銀行“對標短板”,先后投資40余萬元為貧困戶修廚廁、打水井、改善電力網絡設施、購置家用電器,投資6萬元為貧困戶改善住房條件。為了幫助村民從思想上脫貧,該行切實開展智力幫扶,為貧困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和兼職崗位,為幼兒園購置教材、教具、空調等,并發揮專業優勢深入農戶家中宣傳反假幣、防金融詐騙等知識。為了幫助貧困產業“零突破”,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出資6.5萬元建立電商平臺,推出當地農副產品,聯系銷路,100余戶貧困戶因此獲益。同時,開展小額扶貧貸款工作。幾年來,瀘縣農商銀行還先后選派了兩名青年骨干員工駐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又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委一道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圓滿完成對口幫扶任務的同時,瀘縣農商銀行向云錦鎮天臺寺村、云龍鎮龍河村定向捐贈資金,用于脫貧攻堅專項經費;向瀘縣玉蟾教育基金會捐資,獎勵轄內優秀學生、先進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扶貧突出貢獻者;向瀘縣方洞鎮方洞中心小學校捐款支持學?!皩崘坫y行”項目建設;定期對村留守兒童、貧困學子、貧困母親開展慰問走訪,主動承銷扶貧產品。
此外,瀘縣農商銀行把信貸扶貧、產業帶貧、結對幫貧、智力助貧有機融合,金融扶貧舉措有效惠及貧困人口。瀘縣農商銀行被瀘州銀保監分局評為2019年度金融扶貧工作三等獎。
六年來,瀘縣農商銀行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00余萬元,2016年,尖山村順利脫貧摘帽,“云下尖山”村級電商品牌獲得縣委、縣政府高度肯定,尖山村獲評2017年度瀘州市脫貧攻堅先進村。
2021年是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年。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基礎在于產業振興,這一基礎的建立需要基層金融機構的全程參與。
今年以來,瀘縣農商銀行貫徹省委、省政府“探索基層黨組織與涉農銀行基層機構開展合作”和省委組織部、四川銀保監局《關于推進雙基合作惠農貸款指導意見》(川銀監發【2016】23號)文件精神,探索建立瀘縣基層黨組織與農商銀行基層機構合作新機制,開展“政銀雙基共建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
事實上,早在2017年,瀘縣農商銀行就敏銳地意識到,政銀雙基共建這種新型的聯系共建方式能激活新時期農村發展動能,是與農商行回歸本源、夯實發展根基及高質量發展規劃高度契合的一條新路徑。對此,該行多次組織人員外出學習調研,結合瀘縣實際情況擬訂方案,加強溝通匯報推動活動。2021年6月,瀘縣農商銀行獲批成為瀘州市第一家開展“政銀雙基共建?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金融機構。隨后,全縣掀起“政銀雙基共建 助力鄉村振興”大潮。
記者了解到,瀘縣農商銀行基層機構與基層黨組織開展“四項”共建,共建支部黨建活動室、共同成立“黨員志愿者服務小隊”、共辦農民夜校,以及利用農商行在人才、技術和信息上的優勢,與鎮村一起優化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共助農村產業發展。同時,通過共同搭建“四個平臺”——黨建+金融共建互動平臺、整村評級授信平臺、農民致富平臺和大學生、農民工創業平臺,合力破解支農難題,助力鄉村振興。
瀘縣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將繼續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零距離”。加強鄉村綜合金融服務站(點)建設,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辦理各項金融業務,同時將農產品引入四川農信“蜀信e·惠生活”平臺,為農戶增收。瀘縣農商銀行加強村級信貸服務工作室建設,駐村客戶經理深入服務農村居民;簡化貸款手續,實行高授信、低利率和優先服務的傾斜支持政策;送金融知識下鄉,共同防范風險。
目前,瀘縣“政銀雙基共建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已形成定期分析、政銀雙向聯動機制,確保共建工作取得實效,切實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