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良 張紅

從立法民意征詢到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靜安區北站街道以“北站議法空間”基層全過程民主實踐基地為基石,深耕細作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實現路徑和有效方式,努力成為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故事的基層窗口。
孕育:立法民意征詢網絡,匯集最真實的民情民意
2020年10月29日,以上海靜安大悅城購物中心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為“鏈接點”,北站街道將轄區內人大“家、站、點”代表履職平臺、白領驛家黨群服務“六站”、社區綜合治理“六中心”等民意匯集渠道和網絡平臺通過“多網”融合,構建起“1+14+X”基層立法民意征詢網絡(以下簡稱“民意網”),將“替百姓作主”轉變為“讓百姓作主”。
一年多來,在《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等9部相關草案的立法征詢中,600余人次零距離、全過程參與民意網立法征詢,121條有關意見建議通過市人大立法信息聯系點被有效送達立法機構。今年3月的街道社代會實事項目征集中,通過民意網征集到的“在轄區增設老年、白領助餐點”等意見建議被采納為街道2021年十大惠民實事項目加以落實。此類做法還被延伸至靜安區2022年政府實事項目的預選申報中,在社區群眾、樓宇白領、商場商戶、學校學生中廣泛網羅民情民意、匯集民智民力。
萌芽:“北站議法空間”,打造“一點多能”共建共治陣地
深化拓展采集點建設始終是北站街道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隨著今年6月“北站議法空間”基層全過程民主實踐基地在北站街道揭牌,大悅城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從空間至功能均得到延展。社區“黨代表工作室” “人大代表之家” “政協委員聯絡組”在這里有效整合,通過普法宣傳聯動、議題共商聯手、立法征詢聯通、社區治理聯合、日常管理聯席的“五聯”工作機制,形成北站發展共建共治大格局。
引入執法部門、高校等專業法律資源和科研教學力量的“北站議法空間”還將采集點功能從立法參與向監督執法、宣傳普法和促進守法轉型升級。以小空間、大能量,議良法、促善治,“北站議法空間”全面建設基層民主法治文化陣地,通過公民法治講壇、議法專題等載體平臺,實現城市治理全方位、法制宣傳全領域。今年圍繞《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執法檢查,在廣泛征詢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采集點信息員、顧問團成員、居民代表和高校師生等50余個信息源后,共采集有效意見建議30條,為條例執法檢查提供有力支撐。
為發揮“北站議法空間”便民普法點的作用,今年7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兩周年之際,一場“執法典型案例”宣講座談會在這里開展,街道聯合區城管局從守法者、管理者、執法者的不同視角,暢談條例執行中的感受和體會。大悅城購物中心商戶代表馬文宇會后認為:“這樣的近距離交流、面對面互動,讓我們對條例遵守與執行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綻放:“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繁花,演繹最佳人民民主故事
以“法”為立足點,以“議”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要義,北站街道在社區民主選舉、重大事務民主決策、日常事務民主管理和社區建設治理民主監督中,全方位拓寬社區百姓能參與、廣參與、真參與的途徑和渠道。此次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北站街道發揮采集點和民意網優勢,著力在組織選舉上下聯動、選民排摸聯系到人、黨員帶頭發動參與上下功夫,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為激發年輕人參與立法、參政議政的主動性、積極性,北站街道在線上線下組織開展的立法意見征詢活動,和暑期舉辦的走進“北站議法空間”活動,讓年輕人與“法”零距離“約會”。參與“約會”的年輕學員們熱情高漲,感慨萬千,來自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的韓奕梵表示:“通過向憲法宣誓、模擬民主選舉,與人大代表、代表助理、法律專家們的面對面交流,讓我們對崇尚憲法、堅定制度自信和職業教育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