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幼兒時期,幼兒們處于各方面發展的基礎階段,對所處環境的認知和分辨能力非常有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在幼兒園教育中生成課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組織與實施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 ?優化教學? ?培養能力
一、幼兒園生成課程的重要性
幼兒園應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設計計劃,因人制宜。事實上,教學課程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才是最好的教學。生成課程的意義不僅是幼兒教師生活和觀念的體現,還是幼兒所處社會的價值觀的反映。在生成課程中,所有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事件都會能在幼兒課程中得到體現,是幼兒教育最為基礎的課程。生成課程對傳統的課程產生了沖擊,也為幼兒教學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二、幼兒園生成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方法
1.角色轉變
傳統教學往往過于刻板,且照本宣科,導致幼兒只能機械地學習,無法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方式,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找到最適合的方法,從“一教一學”變成共同探究。
在幼兒教學中,七巧板是比較常用的教學用具。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簡單地擺出一些圖形,再讓學生模仿,告訴幼兒怎樣擺出圖形。但是,如果讓幼兒自由發揮,幼兒會擺出很多不一樣的圖形,哪怕有些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不成形的,教師也只要給出適當的引導即可,余下的時間留給幼兒自由發揮。
2.學習重點的轉移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以游戲作為教學的重點,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游戲學習的樂趣,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潛移默化地認為學習并不枯燥,反而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情。另外,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建立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改變目標
為了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提升幼兒的素養,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和構想,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設置一些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問題,幼兒便能更加積極、認真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而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的推動下,學習就會成為幼兒進步或者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綜合素質也會得到顯著提高。
4.生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以“1+1=?”或者是背古詩的方式進行教學,忽略了實際事件。雖然幼兒年紀比較小,心智沒有發育完全,不能對這些事件產生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這些事情進行討論、提問,從小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參與感,這是對幼兒價值觀、是非能力,以及道德層面的培養,使幼兒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5.合理的評價方式
生成課程不但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而且是一個持續性過程。隨著幼兒接受能力的提升,教師的評價方式也要趨于全面和客觀,不僅要注重幼兒的能力、思維,還要關注情感、心理和態度方面的發展,將傳統單調的方式轉變為多元化方式,使整體的評價更為全面客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評價轉變為一種利用言語給幼兒正向影響的契機,深入發掘幼兒身上的閃光之處,對幼兒展開個性化評價。
生成課程并非跳脫、毫無章法的,而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有條不紊地學習。教師要擁有比較高的教育素養和靈活的教育觀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并體現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范雙娣.幼兒園生成性課程實施策略研究[J].家長,2020(23).
[2]殷海林.以生成課程為載體,關注幼兒經驗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2020(18).
[3]范永梅.立足微視角,生成大智慧——淺談幼兒園游戲引發的生成活動“促生”策略[J].智力,2020(18).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