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婷
新高考的目標在于推進新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開展,而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高中語文課程的多元化,對傳統意義上以知識技能掌握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了挑戰,且對整個課堂教學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何克抗教授分析了“以教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將兩者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提出了“主導—主體”教學模式。“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和自主學習,又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是一種教與學并重的教學模式。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從“授之以魚”轉變為“授之以漁”,使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而這樣的教學一般分為四個步驟:新課導入、新課教學、新課鞏固、歸納總結。
一、聯想和構建的新課導入設計
運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前提是,學習個體的主動參與和投入。新課導入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聯想和構建知識。聯想和構建,是指由看到或聽到的語育材料引起對其他語育材料的回憶,并從中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相同、相似或相反之處,或對有關內容予以大體地或細致地鏈式歸納和總結,從而建立起相互間的某種聯系。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引入《劉姥姥進大觀園》;在教學《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引入《醉翁亭記》等。
二、識記與理解的新課教學設計
1.設計的內容以“探究型”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仍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師是課堂絕對權威主講人,忽視了與學生的對話交流,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因此,在設計課件時,教師可以采用多處設疑、環環相扣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學生也可以主動設疑,由教師或者其他學生輔助,從而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覺得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你覺得別里科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現實中有這樣的人嗎?”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向學生強調,思考和回答時不必按照順序,可以發散性思考問題。因為時代背景的原因,部分學生會對別里科夫的怪異行為感到匪夷所思,所以教師可以聯系《變色龍》這篇文章,提出新的問題:“如果警官把那條狗扔掉或者殺掉,會有什么后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進行補充、點撥。
2.讓學生走向講臺,成為課堂的“掌舵者”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發現部分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教師不妨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自己作為協助者配合學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演示文稿,并通過“贛教云”平臺給學生發送相關的教學資料,學生也可通過贛教云平臺搜集資料。學生制作完成演示文稿后,教師要進行修改和整合。如筆者曾讓學生制作了《歸園田居》的課件,雖然學生在制作上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且課件內容不完整,但是從學生制作的課件中,筆者總結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第一,要有一些可愛的、藝術的圖標和浮動窗口;第二,要配以音樂和視頻短片輔助教學;第三,要多關注課文的現實意義。
三、遷移與應用的新課鞏固設計
學習的目的在于學生能遷移和應用知識,激發內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詩歌的復習鞏固在于操練和實際運用,教師可以采用飛花令、詩句接龍、意象聯想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勇于表達。對文言詞匯的鞏固,教師可以采用小組競賽法,內容可以是詞匯的填空或復習詞義。如讓學生合上書本,說出上節課學了哪些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列出最多的答案。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借助“贛教云教學通2.0”的“PK板”功能進行小組之間的比拼。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
四、歸納與總結設計
進學之功,貴在心恬;施教之功,貴在誘導。思與誘的辯證統一,是高中語文教學取得成功的保證。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每個契機,點燃學生思辨的火花。在課程的總結環節,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總結,促使學生真正內化知識。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贛教云”平臺的智慧作業,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以及內化與外延的能力。
(作者單位:德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