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鈺 陳文
關鍵詞:長沙市;智力障礙兒童;隨班就讀
前言:長沙作為新一線城市,經濟在持續發展中,特殊教育也在努力跟進中。
隨班就讀指在普通兒童的班級中安排一至三名特殊兒童,與普通學生一起參與日常學習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基本能夠使特殊兒童受到義務教育,也是一種比較適合輕度特殊兒童需要的模式。
一、隨班就讀智力障礙兒童教育教學現狀
為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2019年長沙市出臺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0)》,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受教育水平。長沙市各普通中小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置隨班就讀學生1976人。根據普通學校招收5名以上殘疾兒童需建立資源教室的要求,長沙市2020年已建立資源教室81間,資源教室建設率為93%,配套建立特殊教育研究培訓中心11個。
目前長沙市智力障礙兒童的隨班就讀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師資問題,絕大部分教師并非專業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缺乏經驗與專業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多以普通兒童的發展需求組織教學,而隨班就讀的智力障礙兒童則較難獲得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其次是隨班就讀在實踐中出現了偏差,出現了“隨班就坐”“隨班混讀”等情況,隨班生容易出現自卑心理,甚至面臨校園暴力、校園霸凌的現象。
中輕度智力障礙兒童智商較差,但部分領域發展仍然遵循著一般規律,其感知覺、記憶、思維等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提高。對隨班就讀的學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隨讀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康復和補償訓練,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等,讓他們今后能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
二、隨班就讀智力障礙兒童課堂支持策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智力障礙兒童被安置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如何既能保障智力障礙兒童學生參與就讀班級教育教學活動的權利,又能讓智力障礙兒童學生得到有效的教育,就需要普通班教師依據智力障礙學生的特征調整課程與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1.營造和諧公平的班級氛圍
智力障礙兒童在班級中總會表現出與普通兒童不同的行為,如果普通兒童對這些行為表現出不理解,則極有可能出現排斥,甚至校園霸凌。作為教師,應該視隨班生情況而定,如果智力障礙兒童自尊心強,敏感細膩,班主任則不應該在任何公開場合表現出對隨班生的過度關注,否則可能會引起其自卑等心理問題;如果隨班生程度較重,情感感知力較弱,班主任可在智力障礙兒童不在場的情況下向班級普通兒童講述該生的困難,在大家理解的基礎上,讓普通兒童用恰當的支持方式,促進隨班生在公平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2.消除自卑,樹立自信,自然融入班集體之中
在集體課堂中,為了充分關注程度較重或在情緒行為方面有問題的學生,在排列課桌時一般會將他們放在前排或離教師很近的地方,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隨時進行關注,并能及時給予幫助。對于一個參與隨班就讀的智力障礙孩子來說,在普通班里學習,更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能使隨班就讀兒童感受到理解、尊重、關愛。因此,把他安排在教室的前排,不讓他一個人孤獨地坐著,這樣有利于教師和同學對他予以關照和幫助,也有利于他身心健康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較簡單、基礎的問題,讓他知道自己也能學會解題,增強其自信心。
3.增強有意注意
教師應盡量用有形的、有色的、有聲的、會動的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教學中注重開展情境教學,讓課堂內容變得豐富有趣,同時多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使學生置于情境中,在不斷呈現的新刺激下,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很多。如學習人民幣的使用時,可以創設去超市購物的情境;學習加減法運算時,可創設去吃肯德基等情境。
4.充分練習,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
智力障礙兒童對所學習的內容容易遺忘;即使有所記憶,也往往很零碎且不準確。因此,教師在指導智力障礙兒童學習時,對智力障礙兒童所學的內容必須運用各種方法,充分練習,利用一切機會不斷加以鞏固,這也是獲得教育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結合身邊學生熟悉的事物,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訓練。
5.充分運用直觀教學的原理,發展智力障礙兒童的觀察能力
智力障礙兒童普遍觀察力較弱,不僅感知速度緩慢,觀察不細致、不全面,而且也抓不住重點。因此,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觀教具,通過教育和訓練,使他們學會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從比較的角度,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提高其觀察、辨別能力。
在平常的課堂中,教師都盡量地選用實物做教具,學生可以通過看、摸、聽等多感官來認識事物。
6.補償缺陷的同時更要注重潛能開發
針對智力障礙兒童在運動、感知、思維等方面的缺陷,筆者主要從感官、知覺、行為、語言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補救式教學。開展各種訓練,使其缺陷能得到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這樣的補償教育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缺啥補啥,忽視了學生的潛能開發和全面發展。在特殊教育中,教師既要看到障礙或缺陷,又要重視潛能;發掘缺陷感官的殘余能力,尋找替代功能,為其缺陷提供支持與輔助系統。但同時,教師應該將對缺陷的過多注意轉向對潛能的更加關注。應該在認真分析障礙時充分看到能力,了解弱勢時發現優勢。
7.開展個別化教育
智力障礙兒童由于智力方面存在缺陷,往往阻礙其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準確設定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目標是課堂的重點。在一個大的班集體中,教師要讓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按照其自身的規律、特點去發展,充分挖掘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面對隨班就讀中的智力障礙兒童,教師可以進行“一生一案”,為每個智力障礙兒童制定教學目標,并設計特定的教學活動。另外,在課前教師可為智力障礙兒童準備個別化學具,如分層的課堂練習題、更直觀的學具等。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按照教案設計中,涉及到隨班生教學目標對應的環節給予其個別問答、操作個別指導、課堂練習輔導等,以保障隨班生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8.采用合適的教學支持策略
教學策略方面可以選用行為分析、榜樣、示范等教學與自我管理訓練策略。行為分析有很多方法適應于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如連鎖訓練,是將兒童要習得的行為分成很多的小步驟,再一步一步地反復練習。
在對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教育中,相關政府部門還應該投入更多的關注,不斷地進行改革完善,普通學校的教師也應加強認識,為特殊兒童的生存與發展做出保障,為他們的教育環境的改善做出更多的努力。隨班就讀的發展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去創新,特別是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需要教師用更多的耐心去引導、輔助他們,培養智力障礙兒童樂觀健康的心態,促進他們開心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