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媛潔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數字化服務建設發展
一、數字文化館的基本含義
文化館實現數字化服務是當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以數字化技術,為文化館構建線上線下聯通互動的網絡系統。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其中提出要充分利用數字化互聯網技術,讓老百姓們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二、數字文化館的基本架構
網絡云平臺為文化館的信息發布、文化活動預約、文化賽事活動、各類展覽展示、文化品牌推介、網絡大數據分析等,提供數字化技術平臺,便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操作和滿足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廣泛需求。
引入先進的數字化硬件和系統,實現群眾自主自助互動的線下體驗式服務。
三、數字文化館建設的重要意義
1. 是滿足廣大群眾文化需求的現實前提。
截至2016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就已經達到了7.31億人,互聯網也已經覆蓋到中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和超過99%的鄉鎮。文化館等公共文化陣地必須跟隨這日新月異的發展來開展數字化服務,這不但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現實發展需要的前提。
2.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要求。
數字化服務能通過網絡科技達到打破時間、空間、場地等客觀條件的局限,讓數字技術涉入到文化館日常工作職能的各項領域當中,利用現代數字技術來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
3.是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
數字化服務不但使數字技術在文化館各項職能上得以全面的應用,更有利于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數量、質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還有利于加強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合作,使文化館在服務創新和飛躍發展上有一個新的突破和舉措。
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主動性不強,對數字化認識不夠。
數字化服務是新時代的高科技產物,有些職能部門對這項工作和效能了解不夠,認為數字網絡服務就像基本信息發布公眾號而已,作用不大,所以缺少主動發展的認識度。
2.設施不完善,技術操作不夠熟練。
部分基層文化館受到設施設備和新技術應用的限制,使得數字資源匱乏成為數字化服務的瓶頸之一,也是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中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
3.缺乏專業人才,平臺建設還需完善。
由于數字化網絡建設方面的專業人才緊缺,基層文化館還不能很好利用這科技網絡途徑進行服務創新及開發利用。設備普遍缺乏,導致入館群眾無法進行更顯著的數字體驗等。
五、數字化建設和服務的重要舉措
1.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訓,提升技術運用技能。
首先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文化館人員對數字化的認知水平與技術運用能力。把社會文化藝術工作者、文旅志愿者作為數字化技術人才隊伍的有效補充。對提供了優秀數字文化資源的作者給予署名、獎勵或購買等方式進行回饋。
2.加強新媒體的合作,豐富數字化服務形式。
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建立文化館線上活動群、微信公眾平臺,開發APP 應用端軟件等,推動文化館向綜合應用有線、無線、微信、微博、微視頻等互動方向發展。
3.打造數字化服務品牌,加強群眾滿意度。
將已有的文化品牌活動進行線上覆蓋推廣,線下廣泛參與;通過策劃“云”文化藝術活動,進一步擴大文化館在數字化服務方面的影響,加強群眾體驗的滿意度。
六、文化館數字化建設和服務的發展
文化館的數字化服務已經開始突破時空和區域,達到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全面覆蓋。它將改變并優化人們的文化需求渠道和行為方式,對數字文化館的加強建設和不斷改進已經是大步向前、飛速發展的趨勢。數字化文化館的發展前景和運用空間,必將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起到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