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
服從但不盲從
姚秦川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1916年,傅斯年經過3年標準頗高的北大預科訓練之后,升入北京大學本科。此時,他的國文和英文水平都出類拔萃,在學校里頗受矚目。
當時,一位名叫朱蓬仙的教授給傅斯年所在的班級講授《文心雕龍》,此人也是章太炎較為看重的弟子,學問頗深。不過有趣的是,朱蓬仙所授的《文心雕龍》卻非他之所長,于是在授課時,經常出現一些低級錯誤。雖然學生們尊重朱蓬仙老師,但總不能一直學這些錯誤的知識。不過,真想指出朱教授的這些錯誤,僅憑大家在課堂上的筆記難以為憑,恐怕也沒人相信他們說的是真事。
最后,傅斯年思考了半天,打算帶頭給朱教授“挑刺”。他覺得,“挑刺”并不是對朱教授的不尊重,只是想借此提醒學校,最好能讓各位老師教授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于是,傅斯年通過一位要好的張姓同學,借來朱教授《文心雕龍》的講義全稿,同時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將朱教授的講義全部仔細看完。沒想到,竟然一下子摘抄出三十幾處錯誤。
幾天后,傅斯年聯合全班同學簽名,上書到校長蔡元培那里,請求換一名老師重講。蔡元培對于講義中出現的問題是內行,看了自然明白,但是他并不相信這些問題是學生們自己發現的,于是突然召見簽名的全班學生。
同學們知得后都有些驚慌,他們明白校長蔡元培一定要考大家。不過,傅斯年此時卻顯得異常平靜,他胸有成竹地對大家說道:“我可以將講義中的那些問題講給大家聽,每人記住一兩條即可。”果然,蔡元培當場口試了幾個學生,大家都回答得頭頭是道。蔡元培頗感震驚,最后也不再好說什么,答應了學生們提出的要求。從那以后,傅斯年在同學中的威望進一步提高,成了學校里的“風云人物”。
(選自《演講與口才》)
人與人的交往中,不要因為對方職位比自己高便唯其馬首是瞻,要學會服從但不盲從,尊敬但不遷就。更不要只顧埋頭拉車,卻不抬頭看路,那樣一定會失去自己的主見和風格。
適用話題:服從 ?盲從 ?尊重 ?主見 ?堅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