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歐亞
寫作作為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能反映學生的日常交流能力和文學素養,在語文考試中占有很大的分值,需要教師高度重視。但在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作文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情感缺失、內容空洞等,這一切都是因為學生的語言不夠生動不夠形象所導致的。因此,教師可以運用體驗式作文教學法,帶領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作文質量。
一、不斷反思,增加體驗,使優勢得到彰顯
教師若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就需要不斷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弊端。在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會以優秀作文的標準要求學生,讓學生仿寫或者套寫,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自主性的發揮,而且還會抑制他們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的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體驗,促使學生產生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例如,教師可以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打破傳統觀念的局限,立足于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設計體驗式教學模式,從而發揮學生在寫作方面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寫作教學中。此外,教師還需要拓展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收集寫作素材,激活寫作情感。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樂觀的學習心態,更好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不斷提高他們學習寫作的自信心,讓他們的文字更有感染力。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創設情境,豐富體驗,讓教學更生動
情境,既抽象又具體,主要是通過營造氛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豐富情感和生活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文的具體內容創設情境,就能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作文學習氛圍,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利用情境體驗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寫作情境,感受自身思維和情感的轉變,從而寫出可讀性更強,更有感染力的高質量作文。
例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組織學生交流互動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溝通互動中產生情感共鳴,迸發寫作靈感。首先,教師可以先對文章標題《雪地里的小畫家》進行分析,標注出情境關鍵詞——“雪地”“小畫家”。然后,根據關鍵詞創設一個冰天雪地的環境,如:在網絡上搜集一些與冬季下雪相關的視頻或圖片,運用多媒體播放和展示,還可以配上與冬季相符的音樂來營造氛圍。接著,教師在這樣的情境基礎上帶領學生走進課文,解讀課文內容,分析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并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課文內容寫作。可見,運用情境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讓他們感受到情感對寫作的重要性,讓作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此外。運用此法,還能讓學生以更加輕松愉悅的心情開展寫作練習,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三、增加生活體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體驗就是基于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一定的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激發想象力、培養寫作興趣有著促進作用。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組織生活體驗活動,那么就能促進寫作教學的良性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豐富生活體驗,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讓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提高參與寫作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生活事物的能力,為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例如,學習《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選擇想扮演的角色,并發散思維,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想象,設計臺詞,揣摩角色心理,以更好地把握角色,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列出所有的課文角色,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劃分學習小組。接下來,教師讓小組的學生討論,劃分角色,并探究所扮演角色的語言和情感。接著,教師可以積分比賽的形式,讓每個小組都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過程中表達自己對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最后,教師組織不記名投票,選出角色扮演活動的冠軍小組,并讓這個小組派一名或多名代表發表感想,表達對角色的理解和認識。如此,不僅能讓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促進學生的學習,還能使寫作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上述角色扮演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提高寫作能力。這是非常實用的寫作教學方式,值得推廣。
四、重視體驗,激活學生的創意
在小學階段,學生通常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往返于家和學校,這導致他們接觸社會和生活的機會不多,學習場所也主要集中在學校和家里。這種社會和生活經驗不足的情況,容易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素材,出現創造力枯竭,寫著寫著就無話可說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經常組織生活實踐活動,通過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加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認識,幫助學生擴展視野,不斷積累生活素材,為提高寫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教學《小蝸牛》一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體驗,或者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和圖片,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雨后到操場或花園等地,尋找小蝸牛,觀察它們,了解它們的外形以及生活習性等。然后,帶領學生回到課堂,讓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將生活中的蝸牛與課文中童話形象的蝸牛進行對比,說出相同和不同之處,從而達到拓展學生見識的教學目標。最后,可以讓學生調動思維,根據蝸牛的生長環境和生活方式,進行聯系和想象,編寫童話故事,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體驗式教學法,能使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寫出來的文章更具個性。還能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使文章內容更精彩,更豐富,更有感染力。
寫作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但這項技能的習得卻不容易,需要學生長期堅持,夯實基礎;還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發揮體驗式教學法的優勢,從情境體驗、生活體驗和重視體驗三個方面出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只有教師和學生齊心協力,才能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