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艷
摘要: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會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為了讓學生把英語“用起來”,不斷改進、探尋讓學生“實踐英語”的教學方法。在眾多英語教學方法、模式中,“課本劇”這一教學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鞏固與實踐課本英語知識、增添課程趣味等功能,使學生在編、演、評課本劇的過程中,把英語知識內化、在情境中自然流利地說出口,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成果。基于此,本文將淺談課本劇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課本劇;七年級英語教學;應用
引言:
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會面對多種“難處”。首先,英語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非母語語言”,學生學起來有難度。其次,性格偏內向、害怕出錯、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多。第三,生活在不用英語交流的大環境下,學生口語鍛煉機會有限,英語書面成績不管是優秀的還是極差的學生,英語口語實際應用能力都普遍較低。為了突破這些難處的限制,許多英語教師嘗試應用“課本劇”輔助教學,期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主動研習英語知識,并為“演出”而不斷突破、提升“說”的能力,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一、什么是課本劇
課本劇,是一種把課本內容作為藍本改編成戲劇劇本,并進行戲劇演出的教學方式,其步驟主要包括:編排、演、評。課本劇一般以學生為主體,以“鞏固課本知識”為目的,教師指導學生進行。
七年級英語課本,大多是圍繞初中學生日常生活的話題,或符合初中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內容。在課本劇編、演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緊扣課本,真正發揮出課本劇的輔助教學作用。
二、七年級英語教學中課本劇的應用
(一)前期準備
為了使課本劇活動順利開展,英語教師需要自己先全面了解戲劇方面的知識,并梳理、總結戲劇與課本內容有效融合的方法、要點,以便在實施課本劇教學時,能給出學生在編、演、評過程中可參考的“準則”,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在遵守必要的“客觀”規則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課本劇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1]。
例如,課本劇的點評,主要評價臺詞是否流利自然,動作表情是否合理到位,情節設計是否合理、有亮點等,以表揚優點、提出進步空間和努力方向為主。有了教師制定的點評規則,學生更能客觀地欣賞、點評課本劇,并在自己參與編、演過程中,知道改進的方向(如臺詞的發音一定得準確,語調、語速要適當等)。
(二)編排課本劇
讓七年級學生編演英語課本劇,要求不能太多太高,劇本內容以課本內容為主題,難易度貼合七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認知程度就行[2]。教師向學生講授戲劇的一些基礎知識,如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和舞臺指示(包括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進退場、人物形象、人物動作表情內心活動、場景氣氛、背景音樂等)。
教師應強調英語課本劇劇本的編寫,尤其是對話部分,應符合西方人的用語習慣,開場可以用打招呼開始,如“Hello!”“Good morning!”“What’s up?”,對話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心情的成分多,如可用“I (don’t) think……”“I feel like”“I hate……”“I’m glad to hear that”。
教師可把英語課本劇劇本范文和演出范例用多媒體方式展示給學生看,并結合自己制作好的英語課本劇的編、演、評“準則”進行說明,讓學生了解到編、演課本劇并不難,劇本以課本為藍本,適當地增減、改編課本對話內容,創作出1-3分鐘的表演劇情也是可以的。
根據每個課本劇的具體情況,學生合理分組并分配工作(編劇、導演、主演、配角、美服化等,可一人多職),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編排。
(三)演課本劇
課本劇教學方式可以靈活應用,既可以隨堂開展,例如在講完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模塊一《Lost and found》時,結合第三單元的“Module task”,讓學生四人一組,自備道具,參照課本現有的句子極速編、演課本劇;也可以提前讓學生從課本中自選主題,給學生充足的課余時間和資料援助,讓學生排“大戲”,并安排“課本劇匯演課”,讓學生們分組出場,上演精心準備的最終成果。
為了讓學生成功地演好英語課本劇,教師應對學生英語臺詞的語調、語速重點進行指導,同時,對于舞臺表現力要求較高的課本劇,教師也可對表情、動作等提出指導意見,使學生演繹的課本劇能展現出較高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
(四)評論總結課本劇
在課本劇匯演時,學生既是演員也是觀眾。 學生在演課本劇過程中,能學到許多知識,鍛煉多種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作為觀眾客觀地點評別人的表現,也能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并能從別人的優點或不足中,吸取經驗,使自己下次表演得更好。
此外,教師每一次開展課本劇活動后都應進行總結,分析活動各階段的“疏漏”,致力于使下一次活動開展得更順利,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課本劇這一教學方式如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得當,既能使初中學生在自主地“編”、“演”、“評”過程中夯實英語基礎知識,有成效地鍛煉、提高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又能讓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表演能力、團隊交流合作能力等得到充分施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健康地學習、成長。在七年級英語課堂中應用課本劇進行輔助教學時,英語教師要做好“主導”工作,使課本劇發揮出讓學生應用、實踐所學課本內容的作用,實現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牛鳳.淺析初中英語課本劇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9(8):1.
[2]方建貞.在英語課本劇表演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實踐探索——以改編The Spirit of Christmas為例[J].2021(2018-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