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莉
摘要:我們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工作中也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阻礙了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通過有效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探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線上線下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共性問題,傳授解決問題的普適性的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可避免地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授課班額過大,學生的獲益效果不一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般都是作為學校教學體系中的公共基礎類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而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師資不足的情況,必然導致授課過程中班額過大。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必然導致學生的獲益效果不一。
(二)以普適性教育為主,缺乏個性化的指導
由于在授課過程中班額比較大,為了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大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普適性教育為主,而一些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太希望將自己的問題暴露于人前,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對學生的心理困擾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三)被動接受新知,知識內化困難
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以“灌輸式”為主,教師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往往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而心理健康教育恰恰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進而更好地認知自我,調整心態。而這種被動的學習很難激發學生內在的動機,使知識內化變得困難。
二、線下教學模式探索
(一)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
所謂的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和活動的情景,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具體的活動,通過親身感受與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掌握實際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
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精心設計的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采用多種活動形式,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一定的共識,經過反思和總結,內化成自身的認知理念,并將其應用到自身的學習生活當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主動地學習[4]。
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熱身活動迅速暖場
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熱身小游戲或破冰活動,迅速暖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當下。
2.創造仿真的情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合理的類似真實的情景,讓學生身處其中,切身感受。這個環節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既要創設符合當前大學生學習及生活特點的真實的情景,又要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這些都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做調研,并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對學生的特點有所了解。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更舒適的教學氛圍[5]。
3.體驗與探究
在仿真的情景下通過團體輔導、游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引導。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與體驗,只有學生對教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才能自動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和自我學習與探究的機會,并有效幫助大學生根據自我經歷與親身感知,探究知識獲取的體驗,進行知識的建構,從而達到知情合一[6]。
(二)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師生間要有良好的互動關系
教師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教師在構建的仿真環境中,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應對的場景,在這一場景下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教師的愛心、良好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
2.教師最好有團體輔導的經驗和應變能力
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采用團體輔導、團體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開展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團體輔導的經驗和應變能力。在團體活動中教學效果會更好,因為團體活動設置的情景與人們的真實生活情景非常貼近,就像一個生活的實驗室,在團體中學習到的態度和行為、改變了的情感與認知,更容易遷移到現實生活中[7]。
3.教師要提前向學生交待課程設置
活動引導式教學模式主要以活動為載體,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創設的特定情景下體會和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暴露出自己的一些隱私問題,這就要求在授課之前教師要向全體學生提出課程的一些設置要求。
三、結束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課程。對于大學生來說,將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中,指導生活,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雙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文化視野,2019(1).
[2] 龔素瓅,張祖品,岑俊靜,許麗芬,張孝鳳.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9,42(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