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書屋”項目主要為留守流動兒童較為集中的社區(村居)、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學校捐贈圖書,以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在城鎮化進程中,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出現了大批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他們在讀書、生活、家庭教育等諸多方面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2009年,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及時推出留守流動兒童關愛行動,在留守流動兒童較為集中的地方援建“春蕾愛心書屋”,為留守流動兒童提供課外閱讀、家庭教育等服務。
2016年,在鄉情的感召下,楊璞跟著丈夫鄭行春回到家鄉永泰縣赤錫鄉創辦了赤玉公益學堂。赤玉學堂一直堅持親子經典誦讀,從2018年6月開始,無論寒暑,楊璞每天都會帶領家長孩子們開展“天天讀經典”活動。
在進行了一年多之后,村里逐漸鬧起了“書荒”。“孩子來得越來越多,沒有書看,我們很想籌措一些書籍。”楊璞說。
2019年3月,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給他們帶來了好消息。“當時婦聯來赤玉學堂調研,我們就表達了這個需求。婦聯特別重視,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很快增加了一個名額給我們。”楊璞說,當年4月“春蕾愛心書屋”就落戶赤玉學堂。
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還橫向幫助赤玉學堂聯系到了朝日環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愛心企業的捐贈下,書屋的藏書規模得以擴充,從原來的1000多冊,增加到現在的近3000冊。
圍繞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愛心書屋增配了豐富多樣的少兒類圖書,既有中華優秀傳統經典,也有孩子們最愛看的繪本、童話等讀物。“我們挑選了很多符合孩子興趣的書籍,特別是一些3D書、立體書,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新的天地。”
今年5月,重新升級的愛心書屋迎來了一批大學生志愿者,他們將書分門別類錄入電子系統,并且制定了書屋的基本管理制度,確認了書屋周一到周五課后時間開放,周末全天開放。

楊璞與鄉村孩子們在一起。
“這里是我跟媽媽的‘秘密基地’,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一位小同學說。
趁著暑假,經常有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書屋“值班”。“孩子每天在這里閱讀書籍,識字量增加了,也擴展了小朋友之間交流的話題,回家以后會主動與我們分享書里的一些內容。”一位媽媽笑道。書屋擴充后,也增加了一些家庭教育類的書籍。“平時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難題,我也會來書屋‘取取經’‘充充電’,覺得受益匪淺。”
常常帶著孩子到愛心書屋的程良玉也對此深有感觸:“孩子正處叛逆期,以前在家就是看電視,現在兩個人共同看一本書,我們也有了更多安靜相處的機會”。
憑借愛心書屋“新陣地”,楊璞策劃了很多親子讀書沙龍,讓更多家長和孩子走進書屋、愛上閱讀。“比起提高他們的成績和分數,我更想把孩子們接到書里來,在他們心里種下閱讀的種子,讓書籍點亮他們的精神世界。”楊璞說。
講一個紅色故事、讀一首革命詩歌……今年以來,赤玉學堂愛心書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織開展紅色經典誦讀活動,推動愛心書屋成為農村少年兒童厚植愛國愛黨情懷、學習紅色歷史的“第二課堂”。
在福建省,像這樣的春蕾愛心書屋還有很多。如今,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已在全省開辦了116所愛心書屋,讓近萬名鄉村留守兒童有書讀、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