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美區婦聯供稿
與廈門集美區錦鶴社區黨支部書記、婦聯主席葉燕芬接觸過的人,無不為其工作敬業、做事認真、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打動。“我是黨員,有困難跟我說,我一定盡力幫忙;我是書記,理應帶頭做示范。”這是她常對同事和居民說的一句話。
在日常工作中,葉燕芬勤于思考,求真務實,創新工作思路。她結合社區實際,以錦城國際小區近鄰黨建示范點建設為契機,統籌共建單位資源,發動小區物業出資,盤活閑置空間,為小區居民打造了“漂流書屋”、“鄰好”親子舞臺、“家風長廊”等5個活動場所。同時聚焦居民多元化需求,整合小區68名黨員,組建“五彩黨員先鋒隊”,開展親子教育、慰問幫扶、便民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30余場次,串聯起黨群鄰里間的有效互動。
為了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她主動聯系小區才藝達人,牽頭組建快板隊,推廣快板隊自編的《垃圾分類快板歌》,又率先在3個小區安裝垃圾分類積分系統,發動居民帶動家人、鄰居通過積分兌換方式,全力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在居民的心里,葉燕芬是“全能”書記。錦鶴社區共有2萬多人口,面對這么一個問題層出不窮的大社區,她多措并舉,爭取解決了公交站點設立、天橋臺階鋪設、重要路段停車位增設等多個民生難題。
在黨員的心中,她是“貼心”書記。社區中有許多弱勢群體,逢年過節,她都會上門慰問,并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她還多方協調,為殘疾黨員解決購藥問題;暖心關懷,為去世老黨員的家屬送去慰問。
在同事的眼里,她是“榜樣”書記。有問題第一時間沖前線,有難題第一時間想方設法解決,有苦活累活,她總是扛責在肩、以身作則。

葉燕芬(左一)奔波在社區防疫一線。
新一輪疫情出現后,她第一時間召集工作人員部署防疫工作,連續加班數夜,全力排查中高風險區域返廈人員,對排查出的人員和居家隔離人員建立臺賬,以網格化形式分工協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實時掌握動態。
她第一時間在轄區各無物業小區設置卡口監測點,并經常對各卡口進行巡查,及時為卡點搭建帳篷、派送防疫物資,解決各項問題。
在接到上級指令要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時,她立即前往杏北小學核酸檢測采樣點進行現場工作部署與指導,安排工作人員連夜在操場上搭建起核酸采樣點。她操心著每個環節,把自己設想為居民,一遍又一遍地找出可能存有隱患的點位,不斷進行改進。
核酸采集現場,她頭頂烈日,手持小喇叭,引導著、指揮著,解決各種現場突發狀況。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汗水浸透了衣裳,聲音沙啞了也依然堅持著。
因為天氣炎熱,又連續幾天不分晝夜地工作,在第二輪全員核酸采樣時,她突然間控制不住自己的牙齒和舌頭,咬的滿嘴是血,疼痛難忍,但她依然堅持工作,直到快半夜了才去藥店買藥服下。
第一輪核酸采樣16127人,第二輪核酸采樣24170人,第三輪核酸采樣21646人……一個個數字背后,她用責任與擔當,詮釋著一名社區書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