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莉芳

黃秀芳在幫助旅客填寫材料。

2020年5月,黃秀芳(右)在執勤中。
“很多人以為我們的工作就是簡簡單單蓋個章。”黃秀芳是福州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副隊長,談到外界的一些誤解,她并不在意。因為她深知,邊檢工作“其實是為國家守護國門的安全穩定”,并不簡單。
福州機場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國內東南沿海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福州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前身系于2000年3月8日組建的女子旅檢科,是原公安邊防部隊第一支以女性為主的基層執勤業務科。
雖然很多時候,在黃秀芳與同事的故事里并沒有戰火硝煙、生死抉擇,但于他們而言,在三尺驗證臺前,守護的是國門,更是心中的敬畏。
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口岸抗疫成為黃秀芳與同事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福建省首起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就是在她所在的口岸被發現。
作為高風險崗位人員,黃秀芳與同事們的工作實行統一的閉環管理:七天的勤務周期前后分別有七天的集中隔離與居家健康監測,即21天一個輪回。前幾天,黃秀芳做了個夢,夢里檢查員在分批進入閉環管理時,她還在為大伙的安全準備操心不已,“雖然大家都很認真對待,但還是擔心這個那個沒弄好”。
她想起,剛來到檢查站時,也常在夢中焦慮。
2007年從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畢業后,黃秀芳就被分配到福州機場邊檢站女子旅檢科。這個科,黃秀芳上軍校時就有所耳聞,是當時全國公安邊防系統的先進典型,獲得諸多國家、省級榮譽。
成為女子旅檢科一員的自豪與興奮很快過去。頭幾個月,黃秀芳每天拿著本子跟“師傅”跑前跑后。勤務結束后,還要花時間熟悉各個國家出入境政策與證件防偽特征等知識。
可她和所有的新晉檢查員一樣,免不了因查驗超時被點評。那時查驗一位普通的出入境人員規定時間是45秒。如何在45秒內完成人證對照、證件真偽判定、資料的零錯誤采集錄入、蓋章放行,成為考驗每一位新檢查員業務水平的關卡。
黃秀芳為此下足功夫,常找前輩討教經驗。“有位老檢查員告訴我,在旅客到達通道之前,要能注意到在你這個通道排隊的第七個人做了什么。在他到達驗證臺之前,要通過容貌、衣著、行李等對他身份與行程等做出基本判定,再詢問,核實判定信息。”
那年年底,黃秀芳拿到屬于自己的驗訖章,正式成為一名檢查員。但她常做夢,夢中總有幾名旅客自顧自地走動,導致她漏檢。黃秀芳分析過,這是新檢查員內心的不安與恐慌的投射,“那時就怕自己經驗沒那么足,釀成大錯。”
說到這,黃秀芳長吁一口氣說:“45秒很‘兇險’的,除了三尺驗證臺內,你還要對你周圍有控制能力。”
獨立持章驗放旅客沒多久,黃秀芳就配合查獲了一起較大規模的偽造簽證案。
“我們對各國簽證防偽研究得非常細,很多證件細節了然于胸。”黃秀芳借助臺上的專業儀器,很快發現這批出入境人員證件存在問題,“詢問時,發現他們在躲避一些問題,我就當場將情況交由后續的相關科室處理。”
憑借穩步提升的業務水平,黃秀芳在持章兩年時,就被安排帶起了徒弟。進入科室第十年,普通檢查員黃秀芳接過重擔,成為執勤業務科的“當家人”。
肩上的擔子重了,黃秀芳明白要帶一個科隊,“不是自己進步就可以”。業務上,她一直致力于帶領大伙將工作做得更扎實,“查驗過程中會被很多東西干擾,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定性,保證驗證的準確。”她重視對檢查員的業務培訓,為此推出“微課堂”,邀請老檢查員走上講臺為新檢查員授課,同時也積極鼓勵新檢查員走上講臺。
盡管執勤業務科內有方方面面的事務需要操心,但她知道,三尺檢驗臺還是她的主戰場。多年來,她先后查獲涉嫌偷渡類案件30起,2021年伊始便率先取得全省邊境查檢“開門紅”,連續查獲3起持用騙取證件案。
驚心動魄的時刻時刻畢竟是少數,更多時候檢查員的工作是重復且枯燥的,可黃秀芳始終葆有敬畏:“我們的國門就像筑起來的一堵墻,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在做這個工作,如果說你在這個過程中松懈了,就形成了一個漏洞。我們的職責不能打折扣。”黃秀芳的話樸實而深刻。
黃秀芳曾被問及個人心愿,她給出的回答是“世界和平”。提及此事她尚有些忍俊不禁:“現在看可能有些搞笑,但這是我真實的想法。尤其如今全球疫情暴發,你會發現,境外疫情也控制住了,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
這兩年,暴發的疫情成為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線檢查員的大考。邊防檢查就是對出入境人員進行管控與驗證,基本原則就是見人見證,黃秀芳說:“疫情下,人員在我們面前都要摘下口罩人證對照,讓我們查驗證件,這個風險是很高的。”
去年除夕,疫情發展得非常快,但檢查人員的勤務沒有中止,口岸的客流沒有變化。更棘手的是,一線檢查員還面臨醫療物資匱乏的問題。黃秀芳作為隊長,一面穩定下屬的負面情緒,一面通過各種渠道采購口罩、消毒水等醫療物資。
那時家人掛念她的安全,希望她回家休息,黃秀芳拒絕了。“作為隊長,你休假了,科里的檢查員會慌。除夕那天我必須要跟大家在一起,而且要站在最前面,讓他們能夠安心。”
隨著防護服、口罩等醫療資源陸續到位,檢查員不得不面臨檢查效率與安全風險無法兼顧的現實。“剛穿起防護服、護目鏡,需要適應,我們的氣息調整得不像現在這么平穩,護目鏡也很容易起霧,查驗手續辦理的速度就慢了。”黃秀芳舉例,以前正常查驗一個200人的航班,旅客等待不超過半小時,疫情發生后,除了出入境邊防檢查的一些手續,檢查員還需要詢問旅客的防疫信息,查驗整個流程就拉長了很多,“那時查驗一個航班都在5個小時以上”。
焦慮在檢查員和旅客之間蔓延發酵。“尤其是穿著防護服悶在那里,是特別特別辛苦的。”黃秀芳告訴一線警員,看到旅客有煩躁的情緒就換位思考一下,給予適當的安撫,可能他們心態就轉換過來了。“我們只是在航班抵達前半小時這樣開始穿防護服,但是旅客他們從境外可能輾轉多個國家才上了飛機,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很大,我們的查驗的流程長,他們的更長。”
從2003年進入警察部隊學院就讀出入境邊防檢查專業算起,黃秀芳的出入境檢查工作已經快走向第二十個年頭。“快二十年就做這么一件事,我會對自己的要求高一些。”
但工作中,黃秀芳不可避免犧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如今口岸抗疫進入常態化,每次進入閉環管理,黃秀芳就只能與家人視頻聯系。
今年中秋,孩子私下跟家人說想媽媽了,黃秀芳知道后有些不忍。她早就計劃孩子上一年級前,帶他去北京看天安門,去各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但因為工作,這一計劃總被擱置。今年7月終于定好了票,旅行社也報了,因為疫情原因又泡湯了。
她想著,等孩子小學畢業前,也就是明年,一定要去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