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磊,范銅鋼
武術申奧是完成體育強國這一宏偉藍圖的重要途徑,加快推動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入奧的進程,充分利用奧運會來宣傳中華武術,武術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進一步加強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2]”,武術作為民族體育的代表具有特殊使命。圍繞新時代武術發展的定位和思路,武術中心在《方案》中,科學制定了年度目標(2020年)、近期目標(2021-2025年)、中期目標(2025-2035年)和長期目標(2035-2050年)等不同時期的武術發展目標和任務,堅定武術申奧是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3]。加快武術申奧的研究,推動競技武術的日益完善,有助于促進武術全球化傳播。
新時期背景下,武術申奧是將武術推向國際化進程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傳播中國武術優秀文化,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方向,加快推進體育強國進程建設。國際武術聯合會于1997年首次提出武術入奧的設想,國際武聯分別于2001年、2008年和2011年3次提交入奧申請。2011年申請過程中入圍2020東京奧運會8個備選項目之一,直到最終也未入選[4]。而2022年成為達喀爾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為武術進入奧運大家庭提供了新的契機,經過國際武聯連同其他155個國家地區的不懈奮斗與努力爭取,逐步提升武術在世界影響力,并在武術普及化進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與成效。
武術申奧的研究主要圍繞著申奧的價值、可行性分析、申奧存在的難題、申奧的解決機制為主,并對武術入奧的主體項目即各個輔項的立項研究。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不同于當前背景下的武術推廣現狀分析,重新審視現階段的武術入奧形式。研究表明,最初的研究大都以武術自身為立腳點,忽視了奧運會的所需的種種要求,后來的研究開始不斷完善,逐漸切合奧林匹克本身。之后針對2008年奧運會為入奧契機,以及“后奧運”的失敗原因與思考啟示。但是總體上,研究系統性不強,相對分散,針對性不強。現階段結合武術入青奧的現實基礎,為競技武術盡早入奧提供指導方案,進一步豐富競技武術入奧的理論研究體系,為我國競技武術發展提供體系支持。從多元角度為切入點,對限制上武術入奧的現存問題深入剖析,從主客觀因素進行研究,創新中國武術發展路徑,從人才培養、傳播路徑、奧林匹克理念等內容出發,充分發揮武術的價值內涵。
國外體育項目申奧的成功案例可以為武術申奧提供理論指導,1964年日本舉辦奧運會使柔道成為奧運項目,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會使跆拳道成為奧運項目,日本空手道于2018年進入青奧會,并在2020年成功進入奧運會。根據日本體育部門以及協會組織對空手道的申奧推廣,思考武術未來入奧的理論與實踐方略。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是2050年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核心目標,而武術申奧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性舉措。同時有助于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育強國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時代賦予武術的歷史使命。
武術入奧的中心論是圍繞著武術國際推廣而展開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武術,形同體育但是高于體育,武術的入奧需要國際推廣的助力,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武術的國際傳播效益,奧運會作為世界性的舞臺,有助于武術在世界上的傳播,不僅在技術內容和形式上,有效發揚“內外兼修”“天人合一”等武術核心思想,最終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武術練習當中。
中國武術是一種連綿不絕、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自有的民族情結使其具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武術作為一種“文化自覺”的載體,關乎文化的傳承、武術價值的彰顯,同時承載著武術民族文化的內容。武術申奧一定上意義起到弘揚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更大程度上為武術發展提供環境基礎。
奧運會項目水平的同場競技,也是各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比拼。武術入奧更能夠體現出中國國際影響力水平的高低,通過競技武術的發展,帶動整個武術的國際化普及,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促進奧林匹克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流融合。
從黨的指導思想出發,系統梳理入奧的關鍵影響因素,指出其主客觀、內外因素的現存問題,從根本上掃清武術入奧的真正障礙,進而提高武術形象。在武術中結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此為理論契機,對武術技術革新層面,建立健全武術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武術段位制的評判標準。
武術成功申奧有利于未來武術全面、協調、穩定、良好態勢發展,有助于全民練武、武術進校園的落實,二者相互促進,進一步為武術普及化發展提供動力,逐漸實現武術大眾化目標。
針對武術申奧主要現存問題,及其解決機制研究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結合不同申奧時期,武術現實發展狀況的橫向分析研究,從奧林匹克的文化思想、武術國際化推廣進程、武術技術演變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進度等思路來進行分析。其次通過對武術國際推廣內容和推廣方式進行新的探究;不斷完善武術競賽評判標準以及競賽規則;以部分競技武術奧運化為導向,對武術技術內容和形式進行更契合奧運精神思想的改變;針對武術管理中心的“創新性轉化”的指導思路,以武術中的單項為入奧的主要突破口,進行申奧的思路審視考量,凝練總結武術入奧的最優方案。
武術申奧研究的方向、困境、革新、原因、機制等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梳理武術申奧的失敗原因,總結不同原因的緣起,分析地緣政治、地緣經濟、業緣文化等因素對武術申奧的影響,制定不同時期武術申奧的應對策略與方案。
基于一種對于“武術申奧”解決機制,以國際傳播推廣進行的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武術國際化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武術入奧”具體表征推斷出預知未來走向的過程。它分析傳播媒介所傳遞的信息內容,以了解傳播者的意圖和受傳者同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方法,通過內容分析即可預期傳播過程的狀況。2022年武術成功進入青奧會的歷史性突破,取得了武術申奧的階段性進展,為武術入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徑,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主要從以下三個新的內容來具體闡述。
3.1.1 基于競技武術申奧失敗反思緣由的“新理念”
奧運會作為西方主導的文化產物,基于不同的理念背景下,是影響武術進入奧運會大家庭的障礙之一。“打分項目”套路競賽規則不利于“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從新的理念出發,介于傳統項目和現代項目的有機結合,適應新時代下的新型發展理念。
3.1.2 基于單項入奧思路分析武術申奧的“新路徑”
以武術前幾次入奧的失敗原因為研究對象,在原本套路男子項目“長拳、南拳、刀術和棍術,女子項目是長拳、太極拳、槍術和劍術。”四項的現實基礎上,嘗試以“單項先行”的思路,比如以世界推廣較好的太極拳、太極推手為切入點[5],以點帶面,探索武術申奧的新時代路徑。
3.1.3 基于競技武術進青奧契機策略研究的“新切入”
2022年達喀爾青奧會武術入青奧是武術發展史上的標志事件,正式將武術列入大項,這是武術距離入奧最近的一次,以此為切入點,深度剖析競技武術進入青奧的現實基礎和項目特點,找到武術入奧未來的努力方向,使得不同信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能夠更好地對武術有一個基本的認知,擴大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渠道。
3.2.1 市場經濟體制與發展武術產業協調有序的發展聯動
武術申奧的一個具有關鍵性的潛在動力,是在現階段社會經濟體制的調節下,注重武術產業的穩步進行。現實中武術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不同步、不協調,抓住體育產業發展大環境為契機,以武術入奧為導向,協同市場經濟有序進行聯動。以國內武術產業為先導,逐步擴展并進入國際范圍,打造武術產業領域品牌,利用品牌效應,與武術國際化相適應。
3.2.2 參照國外入奧與入奧前后發展對武術入奧的方法論
武術作為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的代表,入奧的理論指導可以借鑒國外入奧項目的方法論。從如何對新舊規則的修訂到規則標準化構建,假設未來將武術散打作為技擊項目推向奧運會,又應該如何形成散打具有不同于其他技擊類項目的視覺反差;以及如何形成入奧所需的高度可行性與可操作性。
3.2.3 武術文化理念與奧運精神理念存在著本質性的差異
武術文化具有的內涵外延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內容,是本土民族體育的核心;奧林匹克文化乃至國際文化的理念是西方的文化底蘊所含,二者在交流過程中難以避免沖突的出現,有著本質性的差異,世界全球化發展需要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對于武術文化的具體方面,從武術技擊性、觀賞價值、易量化性等可操作化的理論,結合西方“文明性”、“客觀性”、“競技性”的文化理念,避免過度發展“體操化、舞蹈化”的斜向發展[6]。
3.3.1 以全面的角度揭示武術申奧困境“新視角”
武術入奧是武術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武術國際化進程道阻且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武術文化自身、奧運會、技術特點、武術標準化體系等不同視角進行全面分析,西方體育文化中、奧運會扮演其重要角色,標準化體系并不是要把中國傳統武術看作是競技體育內容,并依照西方體育的發展模式革新傳統武術的內涵以及外延,卻將傳統武術的真正涵義拋之腦后[7]。嘗試要用武術各個層面的內容以及形式統籌兼顧,全面可協調的包容發展。
3.3.2 基于競技武術申奧革新技術層面的“新形式”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部分武術項目內容過于陳舊,缺乏與新時代結合的特性,入奧要依據奧運會的理念與章程進行新形式內容的改革,符合武術入奧的內部元素,但是要保留武術內核的元素,不能一味的改革,而缺少武術應有的技術特點,逐漸統一競技武術的技術規范,逐漸實現技術動作國際化。同時加強技術輸出,提高國外技術水平,在擴大推廣的前提下,體現奧運“平等”競賽規則的一致性。
3.3.3 以體育強國背景下論述武術申奧“新價值”
探究基于2050年體育強國建設為背景,結合是新時期武術發展為奮斗目標,探析武術新的價值內涵,以新時代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為引領,對武術入奧的價值進行系統性闡述,通過將武術推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優秀內涵。
針對以上武術入奧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從三次武術申奧的失敗原因出發,結合不同階段的奧林匹克內容要求,深度揭示武術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帶來的問題;通過新的路徑模式來針對武術推廣、武術標準化的競賽規則等內容進行入奧探索;從實際出發,對申奧解決機制契合現實條件,更科學的構建申奧適用體例。
以不同角度分析武術申奧的失敗原因,總結申奧過程的問題表征,從文化視域、價值觀念等視角對入奧的對策進行解決機制研究;科學系統的對武術申奧的解決策略進行梳理,對解決機制的方法、原則、規律進行研究;分析中華武術的新時代演變規律,研判武術申奧的未來走向,分析武術申奧產生的價值和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中華體育精神最大效用和價值。下面對具體現存問題與解決機制進行闡述(如圖一)。

圖一 武術申奧研究框架思路
對現存問題的研究,將其分為武術自身相關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主觀因素的角度來分析,武術申奧現存的問題主要以競技武術的國際化發展基礎薄弱、武術的本體文化傳播交流不夠、競賽規則與評分系統不規范、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武術技術體系內容的普適性低;客觀性因素,奧運會的“瘦身”改革加大武術入奧的難度、武術與奧林匹克競技觀念迥異、武術與奧林匹克文化背景迥異[8]。
作為武術入奧主體的武術套路,技術及其難度評定的改革需要適應奧林匹克思想內容,而當今套路的“高難美新”已經根深蒂固,如何更好地在二者之間做一個均衡取舍是武術技術層面入奧的關鍵。完善競技武術的競賽模式與規則、保持競技武術的文化特性、加快武術進校園進程、武術技術內容改革、單項先行原則,以點帶面,即以太極拳或者太極推手等普及化程度更高的武術項目、大力推動競技武術的國際化發展、加快武術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工作。
國際武術聯合會、中國武術聯合會繼續組織武術宣傳活動,進一步向國際奧委會、宣傳中華武術核心精神,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9],加快武術入奧的進程;外交部等對外部門,可持續向國外大眾推廣優秀武術體育文化,通過孔子學院等課堂傳播武術內容,開設武術項目課程,也更容易讓外國人形成對中國武術文化的認同,改變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良好認知;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等部門的制定入奧規劃決策,為新時期國內的武術發展提供導向,傳播中華武術文明,引領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向全國各大中小學進行武術推廣,作為體育必修課課程,激勵廣大的青少年廣泛參與民族體育運動,使之武術練習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更好地融入武術推廣的大背景中來,進而為體育強國建設做出貢獻。
武術申奧中現存的主要問題還存在,探索武術國際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反思“申奧”失敗的原因,加速武術進入奧運會進程,助力中華武術走出國門,推向世界,更高層次的與世界體育交流融合,近階段“武德”進入校園歷史課,武術進校園開始加快普及,學術研究體系也逐步健全,相信未來武術入奧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空泛的概念,而是成為一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