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旭陽,馬國東
根據我國國務院2019年下發《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通知,2020年我國體育將適應形成小康社會發展的新機制,到2050年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政策。實現我國“四位一體”新目標,體育教學既是首要任務也是最直接的途徑。強調各高校體育教學多學科融合,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以及運動生理學等課程,成為培養后備人才所必備的理論基礎課程。運動生理學是各級各類體育學院的必修課,在授課時發現,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認知水平偏低等因素。為了解決教育中存在的眾多不足,本文將重點介紹基于WSR方法論在運動生理學課程教學評價的探究,便于日后課程教學。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吉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2019級學生,通過WSR理論三維度應用在運動生理學課程中,進行教學評價指標的構建及探析。
1.2.1 文獻法資料法
通過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等各種文獻資料庫,檢索相關的論文。共檢索到3996篇,選取其相關度較高的10篇作為本文的參考,為本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分析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構建三維度表之間的協調關系圖與教學評價體系圖,為了提高運動生理學教學的高效性奠定基礎。
1.2.3 系統分析法
根據系統分析法的WSR方法論對運動生理學教學評價與分析,構建WSR系統方法論的三維視角劃分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將指標之間協調關系進行定性研究。
WSR系統方法論即物理-事理-人理的簡稱,是中國顧基發教授和朱志昌博士于1994年在英國HULL大學所提出,既具有中國傳統哲學思辨思想又有東方系統思想。運用三維度視角解決復雜難題,由繁到簡,構建指標內容,把難題加工處理,再分析的過程。其核心思想為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作者查閱相關論文發現,WSR系統方法論不僅運用于體育,還應用于其他多門學科,其撰寫過程一般分為問題的闡述-構建結構-分層分析法-兩兩比較-權重。體育領域研究重點在體育教學模式,體育產業管理探析等。通過WSR系統方法論,作者將W-S-R分別劃分三個層面進行研究,標示其內容,詳見表1。

表1 WSR系統方法論內容
如表1所示,WSR方法論的內容在經過加工,分類后效果更具顯著性。教學過程更清晰,透明,教學評價更具體。
了解運動生理課程教學現狀,課程分為考察課和考試課兩種模式,理論課與實驗課交替進行,以小班教學為主。學校為學生提供生理實驗室以及運動生理教室,自習室等場所。教師在授課前做大量準備工作,信息的采集,基礎的評估,文獻的翻閱,教案的編寫等。在理論授課中穿插其他相關課程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2.1 基于物理維度探究運動生理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WSR的物理維度分別有3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見表2)。

表2 物理層面的指標內容
物質基礎分為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由學校提供上課的場地,自習的場所,授課所用教材,并配有相關習題練習冊。實驗課所需場館,器械等;經費支出中固定經費主要由校方為教學投入的經費,包含科研經費,實驗經費,配置設施經費等項目。額外經費為學生或教師額外投入的費用;師資隊伍的選拔,要求教師應具備“三高”要求,為高水平,高水準,高素養。
2.2.2 基于事理維度探究運動生理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WSR的事理層面具有3個二級指標,12個三級指標。S主要解決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具備的能力,回答了“怎么做”問題,詳見表3。

表3 事理層面的指標內容
組織實施即考核或考查學生掌握運用的能力。考試制度培養學生“四個能力”,考題應緊密聯系社會實踐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改善錯誤學習行為。
課程設置具有融合性,直接性,合理性,完善性,科學性等特征。在課程設計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水平,設計每單元課程體系的方案,并隨著課程中學生的適應性隨時變換。運動生理學課程編排課時,長達一個半學期,前半學期以考查制為主,后一學期以考試制為主。課程內容是教師以課時長度為單位,根據教材、專題、學生學習進度制定的內容。包含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實驗教學,共三個部分。運動生理學課程授課中涉及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相關應用型知識。教師不僅講授實踐性知識,也講授各級各類考試主要考點。在制定教學內容時應回歸基礎,深化理論研究,對應社會焦點,著重實踐。
課堂教學需從宏觀到微觀,多角度探索,發現問題。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法、翻轉式課堂、差異化教學等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質量。教學方法越來越多樣化,日后也將不斷豐富學生的課堂趣味性。運動生理學教學目標依據三個方面進行劃分,即學生,教學實踐,學科研究內容三方面。在學生方面,培養成為社會應用型人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從教學實踐出發,要求課程目標應建立和完善培養受教育者創造性思維、終身體育觀,運動生理學融合自身專業技能等內容;在科學研究方面,教學目標應符合國家政策。教學過程思路為資料收集-教案-考勤-復習-提問-新知識灌輸-提出問題-討論-評價-思考題-課后評價-反思。在實驗課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一人多測”代替“一人一測”,減少實驗誤差。
2.2.3 基于人理維度探究運動生理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WSR的R層面,劃分為3個二級指標,12個三級指標。人理層面主要以學生,教師為主的方面,主要內容表4可見。

表4 人理層面的指標內容
宣傳教學需要教師或專家以專題為單位進行研討,向學生傳授的過程方式。教師推薦在線學堂,學習通,MOOC等軟件,包含不同高校不同學院《運動生理學》授課,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課堂進行學習。各網站并開通有認證學習功能,線上培訓功能,線上證書發放等形式,督促學生每日學習進展。根據全國運動生理學會議,學校可通過Dingtalk,騰訊會議等定期開展運動生理學學術會議討論,加強教師與學生交流。會議后,可通過QQ郵件,微信,短信或線下交流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深入探討。學生也可通過回放,錄屏等方式進行回看學習。從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本科招生方面可以看出學生質量近幾年的變化,以及學生學習態度方面的改善,碩士招生中近幾年有擴招的趨勢,這都加快運動生理學在院校內的大力發展。
認知水平中試卷測試分為開卷考試,閉卷考試兩種測試方法。開卷考試允許學生自帶筆記本或教材進入考場,教師在出題時難度偏上,更多考查學生發散型思維;而閉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運用能力。每節課后老師都會布置相關思考題,課后學生應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思考并回答。
教師科研能力有以下幾個因素影響,教師每年的課題研究與教學有密切關系,教師研究的熱點問題會在授課中提出,使學生了解社會熱點問題。教師每年發表的省級期刊文獻以及教師擁有的教學成果獎均可體現出學校的教學水平。
2.2.4 W-S-R三個維度之間的影響
在運動生理學教學中,WSR系統方法論的主體:學校-教師-學生,主體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協調,有利于教學的實施和開展。
從主要教學方向來看,物理層面即受外環境和物質基礎的影響,事理層面即教師對課程的設計,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人理層面即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每個方向的順利實施,保障下一個環節的穩態。故整個運動生理課評價體系關系構建,如圖一所示。

圖一 三個維度間協調關系
在整個運動生理教學評價體系中,物理方面為不可抗因素,應具備一定物質,條件。在教學發展中,易忽視人理的發展,應強調“人”的因素。注意教學主客體地位,實施者-媒介-接受者,接受者-接受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基于WSR系統方法論研究,教學評價主體應為學生,客體為教師。主體通過WSR對課程進行教學評價反饋,客體接收到反饋后進行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內容合理,教學目標清晰,教學設計科學化等子結構,反思后在反作用于主體身上。形成一個閉口的環狀結構,無限循環,如圖二。

圖二 教學評價過程體系
針對WSR系統方法論在運動生理學課程中的運用,分析存在的問題,得出結論并歸納總結,這對促進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對未來培養人才目標更加清晰,為社會日后培養人才提供支撐,為其他門類學科評價體系的創建奠定基礎。通過對WSR系統方法論的認知,可以使同學對自身學習的專項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培養學生課程效率及聽課質量,也可令學生在社會中更好地展現自身特長,發展自己的個性,對日后的教學起關鍵作用。
1.借助WSR系統方法論,分析構建運動生理學教學評價體系,歸納認為物理層面是教育評價的基礎。事理層面是教師課上運用的方法及手段,人理層面是教學的保障,在教學中不可忽視W-S-R維度的作用。
2.教學授課的內容偏向應用型、實踐型,也講解各級各類考試重難點。使得授課內容,授課方向的培養目標更加清晰,令學生聽課效果,聽課質量大大提升。
3.從授課的結果中來看,以往考核中學生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碎片化記憶,教師設計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形成課程的知識框架體系。在考察課上發散思維,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這為之后運動生理學課程教學提供有力依據。
1.希望學校盡可能把WSR系統方法論與其他課程教學相融合,把物理-事理-人理三維度分析傳播到其他課程中,加強其他課程的教學應用。促進領導、學校、專家、教師和學生配合,增強學生自身發展,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面對諸多不足,希望學校定期審核教師的教案,并盡量提供優秀教師去外地培訓的機會,積極學習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經驗,在聘用教師上盡量聘用科研水平較高,教學態度嚴謹的教師職工。希望教師在授課時提供一些研究方向上的靈感或思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教師再加以點評和建議,并計入考核范疇中。
3.希望教師可以在考核中增加口試環節,既培養學生對此課程的認知能力,也考察學生的說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有助于學生與外界交流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