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張瑞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四川巴中636000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發生的原因除了胰島素分泌缺陷,還有胰島素生物作用受損,患者會出現高血糖等特征,臨床需要積極治療,否則會給其他系統造成損傷,引發多器官并發癥[1]。糖尿病可以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四大類,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臨床需要實現有效治療,首要的前提便是明確患者的糖尿病類型[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類型,其患者占比至少為90%,對于此類患者,臨床多以降糖藥進行治療,降糖藥主要有磺脲類促泌劑、格列奈類促泌劑、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雙胍類降糖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這幾大類藥物可以從不同機制對患者的2型糖尿病病情進行控制,但是這其中許多藥物都存在局限性,其或是價格過高、或是不良反應明顯、或是禁忌證較多,相比之下,雙胍類的二甲雙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阿卡波糖是臨床最常見的糖尿病用藥,兩者對2型糖尿病均有較為顯著的療效和安全性[3-5]。基于此,該研究選取2020年1—12月在巴中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試分析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兩種降糖藥物的聯合應用效果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巴中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以入院順序先后為分組依據,將先入院的6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將后入院的6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將平均年齡、男女例數、病程時間、BMI指數等納入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與2020年ADA指南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空腹血糖值≥6.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濃度≥6.5%[6];②非過敏性體質,對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研究中涉及的藥物無過敏史;③近期未接受過其他治療;④未進食或服用任何對研究中指標有影響的食物或疾病;⑤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且該研究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
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②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以及嚴重軀體功能障礙;③肝、腦、肺、心、腎功能不全;④合并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兩組均采取飲食控制和血糖定期檢測,同時積極進行運動,接受健康宣教。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單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國藥準字H20140023;規格:500 mg/片),用法用量:經口給藥,2次/d,500 mg/次,連續12周。
研究組則聯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和阿卡波糖膠囊(國藥準字H20020391;規格:50 mg/粒),用法用量:經口給藥,3次/d,50 mg/次,連續12周。
對比兩組的如下指標:(1)臨床療效。臨床療效的判定依據為:①顯效。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治療后下降到6.1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值在治療后下降到11.1 mmol/L以下。②有效。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治療后下降到7.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值在治療后下降到11.1 mmol/L以下。③無效。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治療后仍在7.8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值在治療后仍在11.1 mmol/L以上,或以上指標未下降、反而上升。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00%[7]。(2)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指標檢測方法:提前1 d告知患者禁食禁飲,次日清晨患者未進食前,在肘靜脈采集外周血液3~5 mL,置于試管中,放入離心儀進行分離處理,待血清分離出來后,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8-9]。(3)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低血糖等。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男女例數、病程時間、B MI指數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33%vs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治療前,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與對照組(6.67%)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型糖尿病目前病因不明確,屬于繼發性疾病;2型糖尿病可使機體代謝出現紊亂,引發糖脂代謝異常,屬于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不具有傳染性,但會隨著病情長時間發展而逐步給機體帶來損傷,屬于非傳染性慢性疾病[10-12]。可以說,2型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不僅發病機制復雜,治療方法也十分復雜,并且,臨床在糖尿病治療效果上尚無統一的標準,且治療方法較多,僅用藥這一方面也存在著許多類型的降糖藥物可供選擇,十分令人困擾[13]。
該文選擇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兩種在糖尿病治療指南中得到推薦的藥物作為治療藥物,為對照組選擇單用二甲雙胍,為研究組選擇聯用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其中,二甲雙胍是雙胍類抗糖藥中的代表性藥物,其同時也是我國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其臨床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主要通過“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肌肉、脂肪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延緩和抑制葡萄糖在胃腸道的吸收”等機制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并且二甲雙胍還能降脂、保護心血管,因此受到廣大2型糖尿病患者的青睞[14-15]。但需要注意的是,二甲雙胍有較高的降低空腹血糖效果,但對餐后2 h血糖值的降低效果則較弱,且血糖處于正常范圍的患者服用后無法降低其血糖,雖然可導致患者出現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但一般在患者接受范圍內,但因二甲雙胍經腎臟排泄,故腎功能不全患者不得使用二甲雙胍[16]。阿卡波糖是一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一般情況下,在α-葡萄糖苷酶等消化酶的作用下大分子多糖/雙糖可以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小分子單糖,從而使血糖升高,而阿卡波糖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延緩大分子多糖/雙糖的分解,從而延緩腸道對小分子單糖的吸收,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并且與二甲雙胍不同的是,阿卡波糖對降低餐后血糖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17-18]。需要注意的是,阿卡波糖可導致腹脹腹瀉等癥狀,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肝損害,因此有疝氣或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以及肝功能不全患者都不可使用阿卡波糖[19]。這兩種藥物一者可以顯著降低空腹血糖,另一者可以顯著降低餐后血糖,若聯合使用,正可以互相彌補不足,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該研究結果,單用二甲雙胍的對照組不僅療效(76.67%)低于加用阿卡波糖的研究組(93.33%),治療后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也高于研究組(P<0.05),可以證明二甲雙胍單用效果較為一般,兩者聯用可以取得更加顯著的血糖控制效果。此外,從結果還可以發現,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與對照組(6.67%)相近,可見兩者聯用安全性也比較高,故臨床可以放心聯用。將該文中研究組3.33%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后比治療前顯著降低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0.05)與楊桂梅[20]研究中同樣聯用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的觀察組3.03%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治療后顯著降低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0.05)相比,均較為相近,可見該研究結果真實可靠。值得注意的是,二甲雙胍屬于具有降糖作用,還具有改善脂肪代謝、調節血脂及保護心血管等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因糖脂代謝紊亂,多合并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該文未對二甲雙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心血管指標作用進行探析,這些有待筆者以后的研究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合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有顯著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應為患者積極聯用,以顯著改善其血糖水平。